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改革创新必须问责“无为”干部
改革创新必须问责“无为”干部

2012-10-11 来源:南方日报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日前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作风建设、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主动作为、创新思路、扎实推进,以一流作风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他还表示,宝安区出台的《行政无为问责办法(试行)》将会在深圳全市实施,该办法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7类34项“无为”行为纳入问责范围。深圳是我省行政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地区,需要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负责的改革者来推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显然尤为重要和紧迫。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我省曾涌现出了一大批引领改革创新的人物,他们忠实践行“敏于行”的广东精神——“只干不说、多干少说、干了再说”,在不争论、不折腾、不张扬中打开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但时至今日,一些党员干部的意志开始消退,作风开始后退。正如省委书记汪洋此前在批评某些干部不良作风时所说,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拼劲松了、干劲弱了、闯劲没了,有的无所用心、敷衍塞责,限于文山会海,忙于迎来送往;有的爱做表面文章,不愿真抓实干,满足于当“传声筒”、做“中转站”,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有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是扑下身子干实事,而是眼睛向上谋“位置”等等。
    一些干部在享用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的确已经不思改革、不敢改革,甚至开改革的倒车。“平庸不是错、无为不是过、无过就是功、无功也成功”,被他们奉为金科玉律;“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面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样子”,是他们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姿态必将导致工作上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必将塑造出一批行政“无为”干部,最终也必将激化社会矛盾,损害政府公信力。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乃是干部为民服务之本。在其位而“无为”——不能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功立业,岂不是尸位素餐的木偶?一旦“无为”价值观盛行,昏官、庸官、糊涂官将会层出不穷,政府的行政效率也将大打折扣,群众权益也将受到侵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勇于向“无为”干部问责。
    “无为”干部的产生,既有自身的显性原因,也有制度的隐性原因。有学者这样概括:竞争“短缺”、问责“短路”、考评“短腿”。竞争“短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尚未形成择优汰劣的管理机制,特别是未能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干部的动力不足;问责“短路”,现有制度对于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尚未实行有效问责制度,干部的压力不足;考评“短腿”,现行的干部考核方法比较模糊,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情,往往很容易通过测评和考核,导致干部的活力不强。
    从根本上提升干部作风,首先要以严格的问责制度来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把“无为”纳入问责范围,从制度上纠治推诿扯皮、无所作为的不良风气;二是要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作风转变,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有荣耀;三是要以配套的公开监督机制来倒逼作风转变,创新工作思路,逐步形成对机关作风、权力运行开展监督的长效机制。
    改革创新需要一大批敢闯敢试、敢于突破的干部。党政机关不是养“太平官”、做“太平事”的地方,每一个公务员职位,都是为追求“有功”的改革创新者准备的。提拔“有为”者,淘汰“无为”者,激发干部改革创新的激情与活力,才能真正推动行政体制改革。


【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