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考验:机遇与挑战
2012-10-30 来源:南方日报
发展中国家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了解自己的机遇在哪里。
世纪之交,两大时代特征进入视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总揽全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定位,成为十年来中国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的先决框架。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说,“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突出因素。西方发达国家遭遇内外两条战线的威胁,其战略部署和力量投放受到严重牵制,我们抓住了这一时机,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抓住全球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产业跨境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成长为制造业大国和外贸出口大国。”
十年间,我国经济总量从12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连续赶超意、英、法、德、日五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历史罕见的“中国速度”背后,是深谋远虑的“中国智慧”。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在发展实践中,又加深了对战略机遇的认识。
面对机遇,要敢抓。机遇总是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只有果断行动,乘势而上,才能在长远发展中赢得主动。
这十年,我们认清形势,敢为人先,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频出拉动增长的“大动作”,频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手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上了新境界。
面对机遇,要会抓。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只有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战略机遇期并非仅仅属于中国。放眼全球,美、俄、日、欧纷纷瞄准新世纪前一二十年,制定了整体振兴计划。而中国之所以迈上新台阶,靠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物质积累和制度准备,靠的是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策略。
面对机遇,要抢抓。机遇与挑战常常相伴相生,只有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才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堪称化危为机的经典案例。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以危机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仅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而且使经济社会肌体更加健康。我们又促成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推动国际格局的调整,由此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话语权、影响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先哲早已阐明挑战与机遇互相转化的辩证法。
共4页 1 [2] 3 4
世纪之交,两大时代特征进入视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已成大势所趋。总揽全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定位,成为十年来中国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的先决框架。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说,“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突出因素。西方发达国家遭遇内外两条战线的威胁,其战略部署和力量投放受到严重牵制,我们抓住了这一时机,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抓住全球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产业跨境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成长为制造业大国和外贸出口大国。”
十年间,我国经济总量从12万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连续赶超意、英、法、德、日五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历史罕见的“中国速度”背后,是深谋远虑的“中国智慧”。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在发展实践中,又加深了对战略机遇的认识。
面对机遇,要敢抓。机遇总是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只有果断行动,乘势而上,才能在长远发展中赢得主动。
这十年,我们认清形势,敢为人先,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频出拉动增长的“大动作”,频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手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上了新境界。
面对机遇,要会抓。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只有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战略机遇期并非仅仅属于中国。放眼全球,美、俄、日、欧纷纷瞄准新世纪前一二十年,制定了整体振兴计划。而中国之所以迈上新台阶,靠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物质积累和制度准备,靠的是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策略。
面对机遇,要抢抓。机遇与挑战常常相伴相生,只有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才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堪称化危为机的经典案例。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以危机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仅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而且使经济社会肌体更加健康。我们又促成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推动国际格局的调整,由此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话语权、影响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国先哲早已阐明挑战与机遇互相转化的辩证法。
共4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