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严把关是金融改革的最后防线
2012-11-1 来源:南方都市报
10月25日、26日,温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别召开第一次和第二次全体会议,对多项议案进行讨论和表决。作为温州金改其中一项内容的《关于加快推进金融综合改革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议案》,由于赞成票未过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半数,按规定未予通过。
今年3月28日温州获批成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提出的主要任务中,除了正式将民间金融纳入主流的融资制度体系等原则性表述,并未提及各界翘首期盼的利率市场化,与民众期待差距较大。虽然温州对此作出了不少努力,例如制定《温州市政府平台建设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等,但由于利率市场化这一基础性问题得不到明确回应,在不触及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深入改革,令民间借贷与金融改革显得步履维艰。温州透露实施方案已上报,但至今未有金改细则出台,按照透露出来的实施方案内容,规定的风险容忍仅扩2%,而目前温州银行体系不良率由去年的0.36%上升到3%;从今年4月民间融资等级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实际成交量仅1.8亿元,小贷公司等均未建立起可靠的定价、评级体系。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温州金改,如今被业界评价为缺乏决定性突破。
此次金改相关的中小企转型议案未获通过,被媒体定义为“温州金改的步伐,意外出现羁绊”,不少业界人士亦对议案未获通过表示意外,但也许意外的重点更多是在于人大的否决。实际上,如果细细分析人大否决议案的原因,会发现这很可能不是对金改的羁绊,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推动。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温州金改多有诟病,在连署审议意见中,委员们对繁重的行政审批、细则与具体政策迟迟未能落实、中小企融资难问题未解决等均提出了意见,并直接指出温州金融改革未获得实质性突破。实际上,此前温州中小企业改革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已直言,金改本意是通过金融手段使大量民间资本支持实体经济,但地方政府为规避风险却让龙头民企拿钱筹建小贷公司与村镇银行,可谓本末倒置。事实上,各方诉求有异,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小贷公司和村镇银行的数量来显示金改成果,而小贷公司自然希望升级为村镇银行后仍掌握实权,无奈银监会对于村镇银行持股比例的规定决定了官办银行作为主发起行必然拥有最大话事权,即使是银监会新36条细则出台后规定的主发起行持股比例降低了5%仍未改变这个事实。于是,民间资本兴趣缺乏,温州日前公布的首批升级或主发起设立新型金融机构仅有9家民企,仅苍南联信小贷和乐清正泰小贷两家小贷公司申请升格村镇银行。
人大否决了未如理想的议案,才让理想的议案有了诞生的可能。人大的严格把关,是金改方案的最后防线,但金改若想顺利展开,还需更多实际措施。例如,正视民间金融的地位,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并为其立法;明确金融改革方向,建立新型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与定价体系;放宽利率浮动幅度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10月25日,温州政府透露《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已上报,同时《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5年规划》亦已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负责起草。从温州金改启动至今已有200多天,期待温州的金改实施方案能带着更多实操性措施尽快出台,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带来希望。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