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论文频登顶级期刊
2012-11-7 来源:南方日报
教育发展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广东发展后劲、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从实施科教兴粤和人才强省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最近五年是广东教育发展环境最优、改革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近日,记者走马南粤,在基层一线发现许多鲜活的教育亮点。从破解学前教育入学贵、入学难,到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再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求解“钱学森之问”,广东正用行动积蓄新的优势,向教育强省进发。
在世界顶尖的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是大多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难以做到的事情,但几位年轻的本科生却做到了。不久前华南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在《科学》和《自然》上连续发表5篇论文,引发强烈反响,也引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道艰深的命题。
疑 问本科生为啥不能搞科研?
2008年寒假,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大)的院长和老师到华工开讲座,听得津津有味的金鑫立刻向学院申请去华大实习。而后,跟在一群年轻气盛的科学家屁股后边才一个月,他就深深爱上了华大。“那里对我这种资历尚浅的本科生并没有太多束缚,我们可以参与到新鲜有趣的研究项目第一线中去。”
“谁说本科生就只能上课、考试、修学分?”“为什么本科生就不能搞科研?”脑子里蹦出的一连串疑问让金鑫意识到,他并不满足于寒暑假那短短一两个月的实习。
一个普通大学生的疑惑,不禁让人想起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对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出的急切一“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目前,尤其在本科阶段教育过程中,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仍主要以某一学科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术逻辑体系展开,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形成了学科型或学术型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
解 答观念与体制突破双管齐下
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需要转变高校人才培养观念。
自从“钱学森之问”让世人把目光汇聚于人才培养这块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以来,华工早就开始思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道。2009年3月,金鑫的梦想化为现实:由华南理工大学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建的“基因组科学创新班”诞生了。
2009年12月,金鑫就以署名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的生物技术分刊上,发表了题为《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文章。自创新班成立以来,华工已有39名学生以共同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9篇。
华南理工大学小“牛人”的成长路径在国内外引发热议和思考,部分高校迫不及待,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和广东白云学院等前赴后继,大刀阔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改革。
放眼全省,2011年,广东正式启动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其中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项目达到59项。在政策扶持方面,我省在“十一五”质量工程中专门安排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项目,并启动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进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