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促进公平正义---社会建设的本质
2012-11-12 来源:光明日报
10年来,社会学界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做了很多探索。用很短的篇幅概括这个历程,很不容易。从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角度,做一简要的回顾和提炼,也许比较合适。
对“社会建设”新时代内容做了揭示。社会建设是上世纪前半期出现的历史概念,我们党在新世纪初重提社会建设,是因为有了新的时代内容。这就是新时期提出的新任务和新挑战;社会急剧转型提出的多重时代问题和风险。因此,今天我们研究社会建设,主要是要实事求是地揭示它所包含的新的时代内容。
对社会建设的内涵做了新概括。社会建设的定义,可以抓住“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合理配置”这一核心,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来加以把握。从正向说,所谓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从逆向说,社会建设就是根据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表现、新特点和新趋势,不断创造和完善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
对社会建设的外延做了新的提炼。社会学以整体社会系统与各子系统的关系为根据,引申出了范围不同、大小有异的“社会”:“小社会”或“狭义社会”、“中社会”或“中义社会”、“大社会”或“广义社会”。在社会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子系统组成的“四分框架”中,这里的社会生活子系统是小社会;在社会及其三大部门(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组成的“三分框架”中,这里的社会也是小社会,而在国家与社会组成的“二分框架”中,这里的社会则是中社会,它既包括作为第三部门的小社会,又包括作为第二部门的市场或企业组织。大社会是与自然界相对,包含各个子系统的整体社会。这三种社会都是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有关的。
明确了民生为重、百姓至上是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谓民生问题,用社会学的术语说,就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如何从政府、市场和社会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所谓民生为重,就是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来抓。
共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