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知名政治学专家谈后十八大时代的中国
2012-11-16 来源:环球时报
如何看十八大的重要意义?
房宁(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现应邀在美国观选):在25年前,中共十三大,我正好也在美国。那时的美国正值鼎盛,而那时的中国刚刚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方向未明,步伐不稳,十三大后一年有余,国家便陷入了动荡。看看今天的美国和中国!美国大选,选时阵垒分明,选后争议四起,这次大选表明美国面临着历史性的深刻调整,美国正在经历着冷战结束后最大的困难和考验,前途未卜。处于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关键时刻的中国,顺利完成了代际政治交接,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团结的,有高度共识的领导集体,而这正是未来中国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中国未来十年的稳定和发展有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而未来十年是保障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最后的关键十年。
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十八大开启的新政治离不开过去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国政治议程与状况。过去10年,中国政治家达成的战略共识就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这就意味着,至少到2020年,在常态的政治环境下,发展依然是重心。大幅度的或者说激进的政治改革不会是优先选项,因为那样最能引发争论甚至冲突,进而丧失战略机遇期。未来5年中国政治应该是常态的,渐进的,并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新的政治起点应该从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出发。
杨雪冬(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十八大让世界如此关注,除了因为要实现领导人更替外,根本原因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尽管执政党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但十八大胜利闭幕,显示出执政党团结的一面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当外部挑战越大之时,中共反而更团结。此次胡锦涛从中共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的职位同时卸任,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过程中开创了先例,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具有重要影响。
戴焰军(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十八大体现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更丰富,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增加到总体布局中,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把反腐倡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说明对这一问题有充足的认识;全面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强调按规律办事,对党建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也是十六大以来党在理论创新上的一个重要成果。十八大重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既定的大政方针会延续下去,这种政策的延续性和确定性对中国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实现既定目标的重要保证。另外,十八大的召开正值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因此大会提出的路线方针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
燕继荣(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十八大的召开处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世界经济出现重大逆转,中国面临重大外部考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正处于下一步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中国领导人新老交替的时期。十八大有望为中国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担当起承前启后、开辟未来的历史使命。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列入现阶段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这透露出的核心信息是坚持改革意识。这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坚持改革意识,就是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改革现在进入深水区,随着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体制改革的任务,接下来的改革应该集中在政治行政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来建设一个政治清明的社会,通过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一个公民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动社会的发展,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共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