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普及,地铁方做足功课否
2012-11-21 来源:南方都市报
前日广州地铁八号线上演“地铁惊魂”。遇险乘客第一时间把现场情况以图文形式发上微博,让事故备受市民关注。地铁方面漏夜发布通报称:列车因车顶受电弓发生故障,其部件与车顶发生接触短路,产生响声和烟雾,同时电弧击穿列车顶部,导致烟雾从洞口进入车内。
什么是“电弓”什么是“电弧”,这些术语老百姓不一定明白。但地下十几米深处遇险并且呼告无门,那种恐慌心理,是人都可以想见。有女乘客回忆当时的情景,“车顶窜出火苗,夹杂浓烟往车厢里直灌……此时已经有人打开了部分车门,已经吓得魂飞魄散的乘客纷纷往车门涌过去”(昨日《新快报》)。
可是,料想中理所当然的“逃生”之举,放在地铁里却可能是更大的“死亡陷阱”。按照地铁官微的说法:“从安全角度考虑,自行解锁进入铺有大量带电设备的隧道,这种应对方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本地知名媒体人陈扬就此追问:“既然乘客自行解锁进入铺有大量带电设备的隧道,这种应对方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地铁有无采取妥善措施有效防范这种很大的安全风险?”
风险有多大?我上广州地铁官方网站上查了一下,在“安全常识”板块里,确实有诸如电梯安全知识、应急设施(如灭火器、报警器、站台紧急停车按钮等)使用说明,以及区间疏散知识等内容。至于缺乏指引情况下自行进入隧道的风险是什么,只是在网页上以“跑马灯”形式标明:“四号线采用1500V第三轨供电,严禁进入轨行区,否则将有触电危险”。落款时间是2007年2月。假如不是这次出事,还真没谁留意点开来看。
说是安全“常”识,恐怕地铁方面有点“想当然”。广州地铁2011年日均客流达450.59万人次,你说人人都明确知道一旦车厢冒烟起火该如何自救,未免太过乐观。因而事发后对乘客的指引和疏导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事故发生时,车厢内是否第一时间有广播交代乘客该怎么做?假如是有交代,乘客还擅自解锁,则是乘客不对。但假如当时没广播,以人的求生本能来看,很难指责乘客“不够镇定”。事后查明原因做出补偿,及时普及求生知识,尤其必要。
中学时学“三防”知识,地震后学习防震知识,动车出事,有网友在论坛上讨论各种动车逃生技巧。网友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广州地铁已发生大大小小事故30次。由于缺乏演练,地下逃生的知识不够普及,灾祸来临时我们看到,遇险乘客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开门逃走,二是拍照发微博,据说有城市打算关闭地铁内手机3G信号,这可咋整?电视上隔三差五无预警插播“坐定定响度,乜都唔使做”的香港电梯安全广告,广州地铁为何不能自己动手做一个地铁逃生知识的短片,在电视上播放?
http://www.gdsqzx.com.cn
什么是“电弓”什么是“电弧”,这些术语老百姓不一定明白。但地下十几米深处遇险并且呼告无门,那种恐慌心理,是人都可以想见。有女乘客回忆当时的情景,“车顶窜出火苗,夹杂浓烟往车厢里直灌……此时已经有人打开了部分车门,已经吓得魂飞魄散的乘客纷纷往车门涌过去”(昨日《新快报》)。
可是,料想中理所当然的“逃生”之举,放在地铁里却可能是更大的“死亡陷阱”。按照地铁官微的说法:“从安全角度考虑,自行解锁进入铺有大量带电设备的隧道,这种应对方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本地知名媒体人陈扬就此追问:“既然乘客自行解锁进入铺有大量带电设备的隧道,这种应对方式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地铁有无采取妥善措施有效防范这种很大的安全风险?”
风险有多大?我上广州地铁官方网站上查了一下,在“安全常识”板块里,确实有诸如电梯安全知识、应急设施(如灭火器、报警器、站台紧急停车按钮等)使用说明,以及区间疏散知识等内容。至于缺乏指引情况下自行进入隧道的风险是什么,只是在网页上以“跑马灯”形式标明:“四号线采用1500V第三轨供电,严禁进入轨行区,否则将有触电危险”。落款时间是2007年2月。假如不是这次出事,还真没谁留意点开来看。
说是安全“常”识,恐怕地铁方面有点“想当然”。广州地铁2011年日均客流达450.59万人次,你说人人都明确知道一旦车厢冒烟起火该如何自救,未免太过乐观。因而事发后对乘客的指引和疏导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事故发生时,车厢内是否第一时间有广播交代乘客该怎么做?假如是有交代,乘客还擅自解锁,则是乘客不对。但假如当时没广播,以人的求生本能来看,很难指责乘客“不够镇定”。事后查明原因做出补偿,及时普及求生知识,尤其必要。
中学时学“三防”知识,地震后学习防震知识,动车出事,有网友在论坛上讨论各种动车逃生技巧。网友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广州地铁已发生大大小小事故30次。由于缺乏演练,地下逃生的知识不够普及,灾祸来临时我们看到,遇险乘客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开门逃走,二是拍照发微博,据说有城市打算关闭地铁内手机3G信号,这可咋整?电视上隔三差五无预警插播“坐定定响度,乜都唔使做”的香港电梯安全广告,广州地铁为何不能自己动手做一个地铁逃生知识的短片,在电视上播放?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