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残酷的高考竞争为何没让日本学校体育边缘化
2012-12-3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最近,湖北、陕西、深圳等地在大学、中学运动会上取消了中长跑项目,再次引发社会对学生体质下降的广泛关注。一种意见认为,是现在的高考竞争让学校体育边缘化,学生为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没有时间用在体育上,导致体质下降,运动能力下降。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教育部此前曾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必须锻炼一小时,可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执行,在不少学校,体育锻炼被高考主科和备考复习挤占。那么,是不是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学校体育就注定没有前途呢?观察高考竞争同样十分激烈的日本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情况,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
相比中国的高考,日本的大学升学竞争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地狱般”的竞赛,可是,激烈的高考竞争却没有导致体育运动边缘化。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中、日、美三国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
为什么激烈的高考竞争没有挤占日本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这就有必要分析日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和升学考试制度了。日本中小学自主办学,学校设有全体教职员会议(即“职员会议”),该机构拥有审议权和决策权,一些重大事情的决策要经职员会议审议通过,也就是说,校长要执行职员会议通过的决议。这种自主办学模式,让学校的办学能摆脱行政的影响,教师在办学中有话语权,在具体办学活动中坚持基本的教育规律。另外,学校还有家长委员会,其主要职能从过去的配合老师准备教程物料,发展到现在参与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据统计,目前,日本学校家委会会员超过1000万,推动了义务教育及教科书的无偿化、学校保健安全法、学校午餐法等教育立法的制定。
中国的中小学没有办学自主权,教师和家长也没有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最近,中国教育部门提出,要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制度,建成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为导向的学校体育工作促进机制。政府管理部门或许认为,通过将学生的体质测试情况纳入学校的政绩考核,就会引导学校重视体育,这是行政办校的思路,而非教育家办校的思路。中国中小学校的学校体育边缘化,除了受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影响外,还与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老师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有关,办学围绕升学率转,校园安全也是考核校领导的指标,在应试教育与安全责任的双重压力下,学生被“圈养”,体育锻炼的时间被严重压缩。
日本的大学升学制度,与中国的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不同,实行“大学入学中心测试(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各个大学综合测试”的制度,每年1月,考生在通过第一轮全国“统一测试”这一关之后,还需参加每年3月的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是由各大学自行主持并决定录取学生的单独考试。这一考试制度是基于统一测试基础之上的高校自主招生,不像中国集中录取制度按一次考试成绩进行排序录取。在这一制度下,全国统一测试并不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而成为社会考试评价,这就让中学有自主办学的空间。
中国目前有一种思维是,将体育纳入中、高考,由此引导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这仍旧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模式。这加剧的是应试教育,而不是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空间,要让中小学自主办学,就应该推进考试评价社会化。学生参加升学测试,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学校无关。中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推进考试招生分离,建立“政府宏观管理,考试社会组织,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校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按照这一改革精神,考试应该变为社会评价,如此,中学就可自主教学,大学则依据学生中学平时成绩以及社会评价成绩选拔录取学生。
另外,在日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在重视知识教育之外,普遍重视学生的公民素质,尤其是家庭,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格、意志、责任心的培养,因此,会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也就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仍有大量的活动时间。
所以,高考竞争激烈,并不就排斥体育锻炼。考试评价制度是否给学校自主办学的空间,学校是否能自主办学,在学校办学中,教师和家长是否有权参与管理、决策、监督,对学校体育的开展影响更为关键。这是中国在解决学生体质下降这一严重问题时必须深入思考的。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教育部此前曾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必须锻炼一小时,可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执行,在不少学校,体育锻炼被高考主科和备考复习挤占。那么,是不是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学校体育就注定没有前途呢?观察高考竞争同样十分激烈的日本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情况,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
相比中国的高考,日本的大学升学竞争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地狱般”的竞赛,可是,激烈的高考竞争却没有导致体育运动边缘化。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中、日、美三国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
为什么激烈的高考竞争没有挤占日本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这就有必要分析日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和升学考试制度了。日本中小学自主办学,学校设有全体教职员会议(即“职员会议”),该机构拥有审议权和决策权,一些重大事情的决策要经职员会议审议通过,也就是说,校长要执行职员会议通过的决议。这种自主办学模式,让学校的办学能摆脱行政的影响,教师在办学中有话语权,在具体办学活动中坚持基本的教育规律。另外,学校还有家长委员会,其主要职能从过去的配合老师准备教程物料,发展到现在参与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据统计,目前,日本学校家委会会员超过1000万,推动了义务教育及教科书的无偿化、学校保健安全法、学校午餐法等教育立法的制定。
中国的中小学没有办学自主权,教师和家长也没有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最近,中国教育部门提出,要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制度,建成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为导向的学校体育工作促进机制。政府管理部门或许认为,通过将学生的体质测试情况纳入学校的政绩考核,就会引导学校重视体育,这是行政办校的思路,而非教育家办校的思路。中国中小学校的学校体育边缘化,除了受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影响外,还与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老师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有关,办学围绕升学率转,校园安全也是考核校领导的指标,在应试教育与安全责任的双重压力下,学生被“圈养”,体育锻炼的时间被严重压缩。
日本的大学升学制度,与中国的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不同,实行“大学入学中心测试(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各个大学综合测试”的制度,每年1月,考生在通过第一轮全国“统一测试”这一关之后,还需参加每年3月的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是由各大学自行主持并决定录取学生的单独考试。这一考试制度是基于统一测试基础之上的高校自主招生,不像中国集中录取制度按一次考试成绩进行排序录取。在这一制度下,全国统一测试并不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而成为社会考试评价,这就让中学有自主办学的空间。
中国目前有一种思维是,将体育纳入中、高考,由此引导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这仍旧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模式。这加剧的是应试教育,而不是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空间,要让中小学自主办学,就应该推进考试评价社会化。学生参加升学测试,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学校无关。中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推进考试招生分离,建立“政府宏观管理,考试社会组织,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校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按照这一改革精神,考试应该变为社会评价,如此,中学就可自主教学,大学则依据学生中学平时成绩以及社会评价成绩选拔录取学生。
另外,在日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在重视知识教育之外,普遍重视学生的公民素质,尤其是家庭,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格、意志、责任心的培养,因此,会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也就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仍有大量的活动时间。
所以,高考竞争激烈,并不就排斥体育锻炼。考试评价制度是否给学校自主办学的空间,学校是否能自主办学,在学校办学中,教师和家长是否有权参与管理、决策、监督,对学校体育的开展影响更为关键。这是中国在解决学生体质下降这一严重问题时必须深入思考的。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