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民;“让每个有梦想的人,都能超越家庭、地位和出身等局限来成就自己”
2013-3-20 来源:新快网
广州中学名校校长访谈录1
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吴颖民
"让每个有梦想的人,都能超越家庭、地位和出身等局限来成就自己"
■新快报记者 何宁 实习生 李思文
编者按
一百年前,面对当时中国“历年丧失之国权”,认识到“国民教育”与“实利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具有功利性的军国民主义(体育),实利主义(知识与技能),德育主义(公民道德)。
在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看来,这三者都没有超轶政治,是“现象世界(此岸世界)的教育”,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世界观、美育主义,“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是“实体世界(彼岸世界)的教育”,其意义在于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关注人的发展,着力培养人的信仰、人格、情操,“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促进人思想独立、精神自由,这才是教育的“最终之鹄的”。
一百年后的今天,仍有无数教育者在践行这样的“最终之鹄的”,胸怀着教育梦之教育者,曾感到过寂寞,也曾遭人冷落,梦想却从未湮灭;胸怀着教育梦之教育者,仍在“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千教万教教做真人”……
好校长应该把一个学校好的东西沉淀下来形成一种文化,并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如果这个校长在任期间只是靠自己的威严,或者个人魅力和能力办学出色,没有把这些文化沉淀下来,等他走了以后,这个学校就不再是好学校了,那这个校长就不能说是好校长。
华附的大名,略关心教育的人都会有所耳闻:华附的学生似乎活在云端,离我们很遥远,仿佛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天才和竞赛“疯子”。如果华附培养出的学生仅仅会竞赛,那真是太冤枉这所有125年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了。在校长吴颖民看来,华附并非以培养学生竞赛为目标,而是以培养领袖型人才为目标,“其他的一切都以这个培养目标来展开。”
“每一个人都要有梦想,
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
敢言,不怕得罪人,是采访时吴颖民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
他可以当着省领导的面对中考“指标到校”提出保留意见;市领导要求名校尝试异地办学,他也不讳言其中潜在的风险和弊端;他多次在省里提出制订全面评价学校质量的客观标准,不能总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指挥棒。
吴颖民就是这么“固执”,他永远都是站在学生这一边,只要是能够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即使得罪人他也不在乎,因为只要学生能够获得更大、更长远的利益,他都要据理力争。在他敢言的背后,是基于他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把握与执着。
“校长要用教育家的眼光去办好学校,要有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不懈追求。”吴颖民认为,习总书记“中国梦”的阐述非常好,“每一个人都要有梦想,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美国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充满活力,这跟美国梦有莫大的关系。美国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而且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阶级、地位和出身等各种局限去成就自己。”
吴颖民的梦想是什么呢?“办一所真正高质量的学校。”他说,他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奋斗,“可以说我的梦想部分实现了,华附的口碑还不错,在大多数人眼中,它是一所有理想追求的好学校。”
“良好习惯的养成,
道德品格的塑造都非常重要”
我们先探寻一下华附的好口碑是怎样形成的。
华附的特色是什么?“深入思考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是办学的出发点。学校教育要回答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培养什么人,二是如何培养人。可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常常会忘掉我们要解决的这两个根本问题。其实一所学校所有的工作都是根据对这两个根本问题的回答来展开。”
华附希望培养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高度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合理的知识结构、会独立思考并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有良好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学生。“这些标准看似抽象,但认真剖析和落到实处,确实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可以说我们学校做的任何事情,包括给学生开设的课程、组织的节日和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等,无一不是为这些培养目标服务的。”
在吴颖民看来,学科知识学习只是中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并非是教育的全部。“很多学校,包括家长都把学习学科知识看得太重,其实在中小学阶段,除了文化课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道德品格的塑造都非常重要,这些至少跟知识学习同等重要!”“做人的基础,就是要有法制观念、有道德修养”
“还有做人的基础,就是要有法制观念、有道德修养、善于与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等,这些也要从小养成,如果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缺失了这些教育,就会像某些人那样,虽然很有专业天分,从小获过很多奖,也会因为违规违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中小学学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呢?也许进入工作岗位后未必用得上,但这些都是常识,对生活非常有帮助。比如化学知识里讲到,隔夜的剩菜和腌制的肉菜容易产生亚硝基化合物,吃多了容易致癌。有了这样的常识,你在日常生活中时就会避免多吃这些东西,身体才会更健康。所以,我们不要把中学学的这些知识认为是专业,这只是常识性的东西,掌握了就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美好。从这点出发,学起来就更有兴趣,就不会那么功利。”
“很多人都不明白华附为什么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组织那么多节日和社团活动,其实参加这些课外活动是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中提升自己与人沟通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这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光靠听老师讲课就能获得吗?”
一经吴校长点拨,顿时豁然开朗,也难怪,在很多学校都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时候,华附却在做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的事情——农村社会实践、南极科考、穿越大沙漠、澳洲地质考察等,“因为我们想培养领袖型人才嘛,这些活动对于孩子们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这种磨练意志、知识应用、开阔视野的平台。”“让他们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这才是培养人的终极目标”
“我希望华附是一个真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校长的责任就是办学育人,学校高质量、有特色、自己的风格,并且独特的风格能为社会所理解。但是一所高素质学校的‘好’不可能有一个凝固的顶点,是与时俱进和永无止境的,学校要不断改进。”
吴颖民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学习型组织,需要不断学习和优化,“我们永远不会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永远不会停步,以为自己已经做到登峰造极;我们还在不断地改进,有大量的东西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因为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在变化,学生对学校的要求也在变化,社会的现实以及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我们如何用新思想和新科技来改进我们的教育,这本身就是无止境的。”
“我们要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校优秀不是全部,要持续优秀并且有强大的后劲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他们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建设者的时候,要对社会有贡献,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这才是培养人的终极目标。”
“我们要不断积淀学校的优秀文化。每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包括理念、价值观、质量标准、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评价标准等。校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校在长期的办学中积累和沉淀出学校优秀的文化,这就是育人的环境和氛围。我们经常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基本是对的,但必须加上另外一句话,‘好校长主政的时候是好学校,他退休或离任之后,这个学校还是好学校,这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
华附校长当如是,华附当如是
尽管采访过吴颖民校长多次,但面对面专访,这还是第一次。
没想到,真正采访时,吴校长侃侃而谈两个多钟,无论是对于宏观的教育理念,还是具体的教育问题,他都有一种了然于胸的见解,而且逻辑之缜密,思维之开阔,言谈之睿智,风度之怡人,无不让人叹服:华附校长当如是,华附当如是。
敢言、勤俭节约、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改革和创新等人格魅力,更让我对华附的学生拥有这样一位好校长而由衷羡慕。
华附的办公楼并不显眼,在进大门后的最左侧,略微发灰的墙体使整栋办公楼更显陈旧,里面的装修仍停留在九十年代。可以说,他的办公室是我走访过的最简陋的校长办公室:20平方米左右,办公区和会客室只是简单地用深褐色木质书柜隔开,到处堆满了书和材料,会客室一角摆放着一张老式的方形黑皮沙发,如果超过四个人坐在那里,顿时显得拥挤狭小。
记者问吴颖民,在华附多久了?他笑着说:“所有现任的华附老师中,我在华附的时间最长,已经三十五年了,我刚来华附那年教的学生,现在都五十出头了。”早已过退休年龄的吴校长,仍旧精力旺盛地奔波在教育最前线,那份对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梦想让他继续留在这里,孜孜不倦。
吴颖民,1950年生,广东惠来人。1976年毕业于华南师大化学系,1978年进华附工作,1984年任副校长,1996年任校长。1999年起任华南师大党委常委,2001年起任华南师大副校长兼附中校长。广东省第九、十一届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谈“升学率”
“兼顾眼前利益,但不能以伤害根本和长远利益为前提”
记者:大部分家长在择校时都瞄准学校的升学率,您认为根本的问题在哪里呢?是否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吴颖民:有高考这个指挥棒在这里,升学率显得尤为重要。但家长和学校不能这么短视,学习成绩并不是我们培养一个学生的终极目标,升学只是短期目标,我们要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学生身心健康、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了,国家才有人才,才有希望。
我们办学的出发点是学校的声誉或面子?还是学生本身?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就模糊了,为了一味追求升学率,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品德法制和身心健康的教育。教育不能本末倒置,要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
学生的利益不只是眼前利益,更重要的利益是根本和长远利益,当然要兼顾眼前利益,因为孩子要升学,而我们的制度设计有缺陷,只是通过成绩这样单一的标准来衡量。让学生考上好学校,这是眼前的短期利益,我们要关注,但不能以伤害根本和长远利益为前提。
谈“指标到校”
“显然是用不公平的手段去解决公平问题”
记者:最近中考“指标到校”新政闹得沸沸扬扬,您如何评价这个新政?
吴颖民:中考“指标到校”的出发点是解决教育均衡问题,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确实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如何去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并且征询广泛的民意。也许我们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处方,但在对症下药时,选择处方一定要是有效并且无副作用或者副作用相对其他处方来说较小的。
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首先要明白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根本原因。教育资源配置是可以用行政手段去均衡的,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坚决执行就近入学,不准择校的规定,公办学校只招地段生,其他的一律不收。我们知道,按照人口正态分布原则,每一个区域都有智力超常、一般和偏弱的,就近入学的话,学校生源就均衡了。其次,办学条件标准化,经费按照生均来拨款和补贴,这样每个学校获得的生均办学经费都基本持平,办学条件也大致相同。再次,师资配置均衡化。过去师资是单位所有制,历史积累下来这个学校师资好,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就可能比较高。现在师资管理不是学校所有制了,是区县统一管理,可以在整个区县范围内自由流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师资均衡来缩小校际差距。
这才是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处方,并不是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优质学位去扶持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学校。高中录取原则是“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指标到校”导致很多学生同分不同命,显然是用不公平的手段去解决公平问题,产生如此轩然大波意料之中。不妨推测,弱校成绩较低的学生比强校成绩较高的学生有更多的入读优质高中的机会,会产生怎样的导向作用呢?
华附沿革
1888年,美国人哈巴博士在珠江之滨建立了格致书院。格致书院作为一所新型中学水平的童校,冲破旧教育之樊篱,引进西方教育理念,以科学教育为重,开时代风气之先。
1914年,该校开办文理本科,易名为岭南大学,学校分设中学部,即为后来的岭南大学附中。
1952年,岭南大学附中、中山大学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华南联大附中四校合并,成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82年,附中随大学更名而改称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华附校友
蔡睿贤华附1952届
工程热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姜伯驹
华附1953届
国际知名拓扑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钟南山
华附1955届
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和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
冯珊珊
华附2008届
2008年进入美国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她在世界三大女子高尔夫球巡回赛都斩获冠军,成为中国高尔夫球女子第一人。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