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3-22 来源:人民日报
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家宝同志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里,谈谈学习的一些体会。
辉煌成就 来之不易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以来的5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和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这些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迈出新的坚实步伐。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这5年,政府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坚持搞好宏观调控,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工作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一是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2008年年中,中央就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双防”调整为“一保一控”。9月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又果断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这样,我们才得以迅速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势头,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二是始终比较好地把握了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2009年四季度就提出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2010年四季度及时提出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很快遏制住一度出现的物价过快上涨势头;2011年四季度提出加强预调微调,并在去年5月明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较好地实现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是较好地处理了应对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关系。中央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灾后重建,形成了一大批支撑未来发展的优质资产。四是较好地处理了兴利与除弊的关系。我国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始终保持在安全水平,妥善处理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在货币政策运用上比较好地处理了稳增长、控物价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总体来看,这几年的宏观调控是成功的、有效的。
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政府工作始终贯穿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内需外需趋于均衡。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农业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这5年是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特别是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并逐年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5年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4.47万亿元,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政府工作的一个战略考虑,就是切实加强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取得一批世界瞩目的标志性成果,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办成了一批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这5年政府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亮点,是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建立健全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
坚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改革仍然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有效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全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顺利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明显,证券业、保险业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为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制定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及40多个相关实施细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坚持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这5年,国际经济风云变幻。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努力发挥建设性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开放型经济水平,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进出口总额由2.18万亿美元增加到3.87万亿美元,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由248亿美元增加到772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528亿美元。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政府自身建设目标明确、行动自觉、成效显著。一是全面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明确提出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政府决策的必经程序。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三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和使用、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开。四是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管理。五是探索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稳中求进 扎实开局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认清形势。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然很大。我们既要看到形势的有利方面,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也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明确目标。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正确认识和领会中央确定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应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二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三应合理搭配各项预期目标,处理好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把握政策。认真领会中央今年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这是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在财政政策方面,应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主要是考虑到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滞后影响,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可能太快,但财政要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加大对结构调整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应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在货币政策方面,应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承前启后 开拓进取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发展已经到了必须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的阶段。这既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四个“抓手”,一个也不能放松。一是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最重要的是,要从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拓宽消费领域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今年外需难有大的起色,扩大消费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应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二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生产力发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无论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我国都有发展的必要和空间,但也存在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等老大难问题。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提升,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应深刻认识群众环境意识普遍觉醒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压力所带来的影响,把生态文明理念和节能减排行动贯穿到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努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特别是让一些贫困落后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上齐头并进或发展水平上一般高低,而是要形成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合理、统一市场有机联系的新格局。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家庭经营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始终注意保护农民权益,毫不放松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既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镇面积扩大,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是发展阶段的跨越。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当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事情办好办实,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科技和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应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强基础研究、前沿先导技术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和持久的科技支撑;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应继续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既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又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今年要继续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并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推出新的改革举措,努力在企业、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辉煌成就 来之不易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以来的5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和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这些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迈出新的坚实步伐。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这5年,政府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坚持搞好宏观调控,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工作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一是见事早、判断准、行动快。2008年年中,中央就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双防”调整为“一保一控”。9月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又果断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这样,我们才得以迅速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势头,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二是始终比较好地把握了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2009年四季度就提出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2010年四季度及时提出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很快遏制住一度出现的物价过快上涨势头;2011年四季度提出加强预调微调,并在去年5月明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较好地实现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是较好地处理了应对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关系。中央投资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灾后重建,形成了一大批支撑未来发展的优质资产。四是较好地处理了兴利与除弊的关系。我国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始终保持在安全水平,妥善处理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在货币政策运用上比较好地处理了稳增长、控物价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总体来看,这几年的宏观调控是成功的、有效的。
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政府工作始终贯穿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内需外需趋于均衡。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农业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这5年是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特别是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并逐年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5年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4.47万亿元,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政府工作的一个战略考虑,就是切实加强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取得一批世界瞩目的标志性成果,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办成了一批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这5年政府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亮点,是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建立健全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
坚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改革仍然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有效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全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顺利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明显,证券业、保险业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为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制定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及40多个相关实施细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坚持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这5年,国际经济风云变幻。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努力发挥建设性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开放型经济水平,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进出口总额由2.18万亿美元增加到3.87万亿美元,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由248亿美元增加到772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528亿美元。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
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政府自身建设目标明确、行动自觉、成效显著。一是全面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明确提出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政府决策的必经程序。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有所改变。三是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和使用、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开。四是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管理。五是探索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稳中求进 扎实开局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认清形势。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然很大。我们既要看到形势的有利方面,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也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明确目标。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正确认识和领会中央确定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应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二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三应合理搭配各项预期目标,处理好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把握政策。认真领会中央今年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这是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在财政政策方面,应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主要是考虑到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滞后影响,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可能太快,但财政要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加大对结构调整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应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在货币政策方面,应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承前启后 开拓进取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发展已经到了必须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的阶段。这既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四个“抓手”,一个也不能放松。一是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最重要的是,要从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升级、拓宽消费领域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今年外需难有大的起色,扩大消费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应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二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生产力发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无论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我国都有发展的必要和空间,但也存在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等老大难问题。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提升,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应深刻认识群众环境意识普遍觉醒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压力所带来的影响,把生态文明理念和节能减排行动贯穿到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努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特别是让一些贫困落后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片面追求发展速度上齐头并进或发展水平上一般高低,而是要形成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合理、统一市场有机联系的新格局。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家庭经营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始终注意保护农民权益,毫不放松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既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镇面积扩大,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是发展阶段的跨越。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当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事情办好办实,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科技和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应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强基础研究、前沿先导技术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和持久的科技支撑;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应继续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既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又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今年要继续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并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推出新的改革举措,努力在企业、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