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013-3-22 来源:人民日报
今天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也在今天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我国基本水情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大力建设水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解决水资源问题,先后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影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加以扭转,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对水资源保护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等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导各地各部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努力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给子孙后代留下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美好家园。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以“三条红线”管理为抓手,着力推动用水方式转变。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快健全和完善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加强相关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及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严格限制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项目,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严格水功能区和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制定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
二是以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为途径,着力增强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重点推进规划确定的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建设,支持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水系连通,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增强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提高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加快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开展调水引流、生态修复、排污口整治、河湖清淤等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抓紧制订完善主要江河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全面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因地制宜建设城乡备用水源,继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城乡饮水安全。
三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定项目、以水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用水结构,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农业领域要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加快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积极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工业领域要重点抓好钢铁、火力发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减排技改,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城市生活领域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强化生活与服务业用水管理,做好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监控管理,大力推广节水生活器具。要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促进雨洪资源利用,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四是以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为核心,着力加强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监测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积极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面落实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实施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强化水源地应急管理。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加强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实施超采区综合治理,防治地下水污染。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积极发展水电清洁能源,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五是以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支撑。建立健全取水、排水、入河湖排污口计量监控设施,强化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应急机动监测能力。积极推进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主要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抓紧完善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规范统计口径和监测标准,加强数据衔接与整合。深入开展水资源重大基础问题研究,加强水生态保护监测关键技术或工艺设备的研发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创新水平。
六是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保障,着力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水利规划编制、项目论证、工程建设以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尽快形成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要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深化水价改革和水权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要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广泛开辟资金渠道,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要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公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水道德观念,凝聚公众爱水、惜水、亲水、护水的共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利、重视水利、支持水利、参与水利的良好氛围。
http://www.gdsqzx.com.cn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我国基本水情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大力建设水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解决水资源问题,先后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影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加以扭转,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对水资源保护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等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导各地各部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努力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给子孙后代留下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美好家园。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以“三条红线”管理为抓手,着力推动用水方式转变。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快健全和完善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加强相关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及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严格限制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项目,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严格水功能区和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制定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
二是以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为途径,着力增强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重点推进规划确定的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建设,支持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水系连通,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增强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提高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加快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开展调水引流、生态修复、排污口整治、河湖清淤等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抓紧制订完善主要江河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全面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因地制宜建设城乡备用水源,继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城乡饮水安全。
三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定项目、以水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用水结构,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农业领域要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加快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积极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工业领域要重点抓好钢铁、火力发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减排技改,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城市生活领域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强化生活与服务业用水管理,做好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监控管理,大力推广节水生活器具。要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促进雨洪资源利用,科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四是以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为核心,着力加强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监测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积极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面落实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实施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强化水源地应急管理。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加强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实施超采区综合治理,防治地下水污染。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积极发展水电清洁能源,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五是以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支撑。建立健全取水、排水、入河湖排污口计量监控设施,强化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应急机动监测能力。积极推进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主要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全面提高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抓紧完善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规范统计口径和监测标准,加强数据衔接与整合。深入开展水资源重大基础问题研究,加强水生态保护监测关键技术或工艺设备的研发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创新水平。
六是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保障,着力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水利规划编制、项目论证、工程建设以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建立和完善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尽快形成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要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深化水价改革和水权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要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广泛开辟资金渠道,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要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公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水道德观念,凝聚公众爱水、惜水、亲水、护水的共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利、重视水利、支持水利、参与水利的良好氛围。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