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武先祖忠烈风--读《破解〈习凿齿传〉、〈汉晋春秋〉千年谜》有感
2013-6-2
东晋注明文学家、史学家习凿齿,世代为荆楚豪族,是东汉襄阳侯习郁之后人。其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有别于《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蕴含着习凿齿的警世之意。
南昌大学学报原文学、历史编辑吴直雄教授在出版了《毛泽东妙用典故精粹》和《跟毛泽东学楹联》之后,便由探讨书中的“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一联中的典故,发现习凿齿与诸葛亮之间,有着一种异常浓烈、难于开解的“情结”。于是,他开始着手对习凿齿及其所著的《汉晋春秋》进行系统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成就了《破解〈习凿齿传〉、〈汉晋春秋〉千年谜》这一160多万字的巨著。
本书的选题虽然仅限于《晋史》研究中的一个名人,但却蕴含着重大的意义。选题的难点有二:一是习凿齿是否死于公元384年10月;二是习凿齿为官是否“岁中三转”。如果上述情况属实,则习凿齿生于公元328年、卒于412年的记载有误,如果此记载不误,则“岁中三转”与卒于公元384年10月就属不实之录。如属不实之录,则信此、用此不实之录的一系列相关论著就得改正其误。
因习凿齿是有影响的学者和名士,所以与诸多人和事相关相切,与其诸多著作,特别是其名著《汉晋春秋》相关相切,研究习凿齿,必然要研究其《汉晋春秋》。因此,本书分六卷撰写:A卷、B卷、C卷,重点在对习凿齿及《晋书•习凿齿传》的研究;D卷、E卷、F卷,重点在对其巨著《汉晋春秋》的研究、辑佚与详注,以揭示习凿齿“越魏继汉论”的思想的深刻内涵。既具有历史词典的性质,蕴含极高的学术价值,又体现了习凿齿这一历史人物的忠烈之风,有着深刻的人生教育意义。
习凿齿落籍白梅之后,白梅习氏历经1600余年的休养生息,积淀了丰厚的习氏文化。习凿齿的学问、道德、人格以及习氏崇文重教、治族家规等,使一股向学之正气薪火相传,那里从家教、家规、诗词、歌赋至史迹遗存等等,异常奇特出众,使习氏文化更显丰赡深厚,因而使习氏历久人才济济,乃非一般“望族”可比。正因为有一个人才群体的出现,故能吸引历代“众星”,仅有明一代,其时在朝名臣和一流学者,如杨士奇、杨荣、杨溥、黄子澄、梁寅、王直、曾鹤龄、张春等等,皆为其家族谱作序、作赋、吟诗……这是习氏文化中亮丽的一笔,也是他们对习凿齿暮年遁隐江西、落籍江西新余白梅这一事实的一致肯定。通过学习对习凿齿及其《汉晋春秋》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全国总人口不过8万的习氏,缘何千年以来人才辈出、代有闻人的真谛所在。
吴直雄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先后发表《袁文才、王佐的悲剧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失守》、《白璧微瑕—新版<红楼梦>多处标点符号的误置及辨析》等文论200余篇;著有《中国谜语概论》、《中国楹联鉴赏辞典•作法篇》以及《诗谜三百首》、《诗谜百首欣赏》、《钢笔书法唐诗三百首•品鉴》、《钢笔书法宋词元曲各百首•品鉴》、《钢笔书法千家诗•品鉴》、《毛泽东楹联艺术鉴赏》、《毛泽东妙用诗词》(上下册)等;总计撰写并发表论著800余万字;审改责编点校并出版文史文稿及书稿数千余万字;发表楹联作品数十余副,书法作品多幅。获奖数十项。其业绩已载入《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模大辞典》等。
资料是论著的基础,是撰写者的“为炊”之“米”,有关习凿齿研究资料奇缺。为写作《破解〈习凿齿传〉、〈汉晋春秋〉千年谜》一书,吴直雄教授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爬罗剔抉搜寻资料的机会。
首先,他托人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图书馆找寻习凿齿及其《汉晋春秋》等相关资料,他说,即使找不到,但至少也可排除在国外是否有这方面的研究。
其次,他发动他所认识的学者、学生为他找寻习凿齿及其《汉晋春秋》等资料,而且特别注重古籍中所保存下来的。
再次,由于习凿齿及其《汉晋春秋》的资料奇缺,故专论这方面的文论不多。他便非常注意相关学者在其他的文论中,所兼及的对习凿齿及其《汉晋春秋》的论述,或是有助于他加深对习凿齿研究的相关研究,并在他们的诸种论述中去爬罗剔抉,再予以比对分析,理出其头绪和发展线索。
总而言之,习凿齿为官是否“岁中三转”,自襄邓反正后“人在人亡”,由此兼及的一些学术问题,在本书中均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