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的搅局者
2013-7-10
经济人
马光远专栏
6月21日,人民日报以《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为题发表了马云在“外滩国际金融峰会”的演讲。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只有800字的文章,并迫不及待地在网上搜到了马云6月3日的演讲全文,最大的直觉是:将自己严严实实置身于制度的金钟罩保护下赚得盆满钵满的中国银行业,终于迎来了最大的敌人。
在这篇笔者认为注定要进入中国金融发展史册的演讲中,刚刚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退休者”马云谦虚地自称金融外行。但很显然,这个外行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服务了20%的客户,我看到的是那些80%没有被服务的、该被服务好的潜在的企业,如何把他们服务好,中国巨大的潜力就会起来。”
马云所言“80%没有被银行服务”指的就是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主流的金融体系下面临的资源错配和难以获得主流金融资源的尴尬。众所周知,改革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60%以上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贡献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对资金的供应却呈现相反的扭曲状态: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到40%的国有大企业,获得的贷款资源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70%以上,而对国民财富贡献高达62%的大量中小企业,只能从主流金融机构拿到不到30%的贷款。著名学者辜胜阻对此多年的调研也证明,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只有10%左右,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而造成这种扭曲状况的原因,则是因为麦金农所言的“金融抑制”和金融垄断所致。“金融抑制”一般是指一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地决定利率和汇率并强制信贷配给,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金融与经济之间陷入一种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状态。金融抑制必然产生金融垄断。
以中国银行业为例,在人为设置过高的金融门槛之后,银行业牌照成了一个垄断资源,而银行业垄断首先导致银行业的暴利。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全球银行业利润的20%以上,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在中国的2493家上市公司中,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53%。实体经济真正沦为银行的打工仔。中国信贷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行政控制的存贷差(存贷差几乎贡献了银行业利润的90%),使得只要有银行牌照,就意味着肯定会赚钱。
金融垄断一方面导致垄断暴利,另一方面必然削弱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但就金融业资产占GDP的比重、人均金融资产等指标衡量,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和中国的经济地位完全不匹配。以银行业的数量为例,中国的GD P是美国的40%,在美国以银行命名的机构有8500多家,而中国称之为银行的机构只有300多家,美国是中国的近30倍。再看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则更是“奇缺”,中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村镇银行到现在只有10余家。在人均占有金融资产方面,中国和美、日等国的差距更大。1990年,美国和日本人均金融资产分别是中国的106倍和246倍,今天尽管差距大大缩小,但仍然在30倍以上,而在金融外交、金融战略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等方面,中国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大国,金融小国。
在金融垄断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尽管中国一直在强调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但由于大银行的垄断和金融抑制,中国的银行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进入门槛高,民间金融无法给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造成了人为的短缺,导致80%的企业无法从主流的金融体系获得信贷资金,这是马云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机会。
马云更重要的论断是:“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很显然,这是马云对中国金融业下的一封非常霸气的战书。马云说:“有时候我们认为,我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不懂,而世界往往是被那些不懂的人搞翻天的。”对于马云的表态,无论是招商银行的马蔚华,还是平安的马明哲,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都认为,传统银行最大的敌人不是其他银行,而是阿里巴巴、腾讯等网络企业。笔者认为,中国金融界的“二马”所言,绝非对马云的捧杀,而是的确看到了未来金融业的最终归宿,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完成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彻底嬗变,传统银行如果不主动加入互联网金融的浪潮,肯定会成为灭绝的恐龙。
但是,我们看到,马云作为“搅局者”,其动静并不大,一个余额宝,即使很快云集了66亿元的资金,拥有了250多万用户,但很显然不会立即对中国的银行业构成致命一击,更不会立即打破中国金融业目前的垄断格局。但很显然,他代表着未来。
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经济史理论》中指出,英国的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因为工业革命中使用的技术在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只有在出现金融革命后,工业革命才真正发生了。的确如此,对于致力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而言,如果没有金融的创新,如果不改变中国金融业垄断和制度残缺造成的外强中干的局面,没有强大的金融的支持,中国就很难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国家。马云说:“中国不缺银行,但是缺乏一个对10年以后经济成长承担责任的金融机构。”这可以被评为中国金融业最具煽动性和革命性的的醒世名言。
中国的金融业,真该欢迎并感谢马云这个搅局者。(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GDSQZX.COM.CN
马光远专栏
6月21日,人民日报以《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为题发表了马云在“外滩国际金融峰会”的演讲。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只有800字的文章,并迫不及待地在网上搜到了马云6月3日的演讲全文,最大的直觉是:将自己严严实实置身于制度的金钟罩保护下赚得盆满钵满的中国银行业,终于迎来了最大的敌人。
在这篇笔者认为注定要进入中国金融发展史册的演讲中,刚刚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退休者”马云谦虚地自称金融外行。但很显然,这个外行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服务了20%的客户,我看到的是那些80%没有被服务的、该被服务好的潜在的企业,如何把他们服务好,中国巨大的潜力就会起来。”
马云所言“80%没有被银行服务”指的就是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主流的金融体系下面临的资源错配和难以获得主流金融资源的尴尬。众所周知,改革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60%以上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贡献的,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对资金的供应却呈现相反的扭曲状态: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到40%的国有大企业,获得的贷款资源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70%以上,而对国民财富贡献高达62%的大量中小企业,只能从主流金融机构拿到不到30%的贷款。著名学者辜胜阻对此多年的调研也证明,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只有10%左右,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而造成这种扭曲状况的原因,则是因为麦金农所言的“金融抑制”和金融垄断所致。“金融抑制”一般是指一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地决定利率和汇率并强制信贷配给,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金融与经济之间陷入一种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状态。金融抑制必然产生金融垄断。
以中国银行业为例,在人为设置过高的金融门槛之后,银行业牌照成了一个垄断资源,而银行业垄断首先导致银行业的暴利。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全球银行业利润的20%以上,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在中国的2493家上市公司中,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53%。实体经济真正沦为银行的打工仔。中国信贷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行政控制的存贷差(存贷差几乎贡献了银行业利润的90%),使得只要有银行牌照,就意味着肯定会赚钱。
金融垄断一方面导致垄断暴利,另一方面必然削弱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但就金融业资产占GDP的比重、人均金融资产等指标衡量,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和中国的经济地位完全不匹配。以银行业的数量为例,中国的GD P是美国的40%,在美国以银行命名的机构有8500多家,而中国称之为银行的机构只有300多家,美国是中国的近30倍。再看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则更是“奇缺”,中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村镇银行到现在只有10余家。在人均占有金融资产方面,中国和美、日等国的差距更大。1990年,美国和日本人均金融资产分别是中国的106倍和246倍,今天尽管差距大大缩小,但仍然在30倍以上,而在金融外交、金融战略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等方面,中国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大国,金融小国。
在金融垄断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尽管中国一直在强调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但由于大银行的垄断和金融抑制,中国的银行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进入门槛高,民间金融无法给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造成了人为的短缺,导致80%的企业无法从主流的金融体系获得信贷资金,这是马云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机会。
马云更重要的论断是:“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很显然,这是马云对中国金融业下的一封非常霸气的战书。马云说:“有时候我们认为,我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不懂,而世界往往是被那些不懂的人搞翻天的。”对于马云的表态,无论是招商银行的马蔚华,还是平安的马明哲,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都认为,传统银行最大的敌人不是其他银行,而是阿里巴巴、腾讯等网络企业。笔者认为,中国金融界的“二马”所言,绝非对马云的捧杀,而是的确看到了未来金融业的最终归宿,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完成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彻底嬗变,传统银行如果不主动加入互联网金融的浪潮,肯定会成为灭绝的恐龙。
但是,我们看到,马云作为“搅局者”,其动静并不大,一个余额宝,即使很快云集了66亿元的资金,拥有了250多万用户,但很显然不会立即对中国的银行业构成致命一击,更不会立即打破中国金融业目前的垄断格局。但很显然,他代表着未来。
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经济史理论》中指出,英国的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因为工业革命中使用的技术在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只有在出现金融革命后,工业革命才真正发生了。的确如此,对于致力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而言,如果没有金融的创新,如果不改变中国金融业垄断和制度残缺造成的外强中干的局面,没有强大的金融的支持,中国就很难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国家。马云说:“中国不缺银行,但是缺乏一个对10年以后经济成长承担责任的金融机构。”这可以被评为中国金融业最具煽动性和革命性的的醒世名言。
中国的金融业,真该欢迎并感谢马云这个搅局者。(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