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企业平均5年“玩完”
2013-8-13 来源:广州日报
工商总局日前发布《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
本报讯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公布《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近5年退出市场的“夭折”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寿命在5年以内的接近六成。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死亡率”,企业有其内在的生存周期规律,决定大部分企业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除了钱还是钱。
多数行业第3年最危险
据《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根据2000年以来新设立企业退出市场情况来看,企业当期平均死亡率呈“前高后低、前快后慢”态势。企业成立当年的死亡率为1.6%、第2年为6.3%、第3年最高为9.5%。总体来看,企业成立后的3~7年当期平均死亡率较高,随后渐趋平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之所以很多企业在第3年遭遇危险期,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行业景气度,设立企业如果在周期峰值时进入,在运营2~3年后,可能正巧遇到周期谷底;二是市场自我甄别,即究竟是打着税收3年优惠政策的“假企业”还是具有竞争力的真企业,大约3年就能见分晓;三是股份锁定期,一些创建人和高管在某个时点套现获利,对于他们而言,企业的经营状况已非主要关注点;四是行业的周期路障与企业的成长路障交互作用所致。
除此之外,中国产业资本论坛创办人徐枫华分析认为,企业难以存活的原因还有很多,包括租金、税负、同质价格竞争、人工成本、技术水平、市场拓展、周转资金、产品管理等,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钱”字。“有些企业前期没有准备足够的运营资金,或者经营过程中无法尽快将产品转换为现金,同时又缺乏融资渠道,就很容易‘死在沙滩上’。”
其实,上述企业的生命周期现象并非我国所特有。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另外,贝塔斯曼等人通过对10个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20%~40%的企业在最初两年之内就会退出市场,40%~50%的企业可生存7年以上,在1年之内有5%~10%的企业离开市场。
三类行业六成“死亡率”
从2008年初至2012年底,五年内全国累计退出市场的企业共计394.22万户。其中,有三类行业构成企业退出市场的主体。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42.84万户,占退出市场企业总量的36.2%;其次是制造业67.43万户,占比17.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第三位,占比9.7%。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尽管总的来看我国企业的生存规律与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相近,但是这三大类行业的高“死亡率”却是中国所特有。一方面是因为体制改革带来不断变化的市场交易环境,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提升,特别是近年网络营销等新手段对传统业态带来的巨大冲击。
企业死亡率逐年下降
虽然《报告》显示2012年注吊销企业比2008年下降14.1%,企业死亡率也逐年下降,从2008年的9.3%降到2012年的6.1%。但是业内认为,企业的生命长短不仅关乎经济,还关乎就业,不能掉以轻心。“国外除了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化风投渠道外,政府性的小企业孵化器也不少。”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向记者表示,“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学习这一模式,但属于初级阶段。”
专家认为,为了避免产业大规模转移影响就业稳定,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减轻企业运营成本压力,如调整财税政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等;另一方面,对于制造业外迁趋势要正面应对,早做调整。 (新 华)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