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跨境电商交易额占全国七成
2013-8-27 来源:南方日报
跨境电子商务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8月23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并争取尽早出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出口的具体政策措施。此次即将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规范贸易制度、制定贸易标准、强化支付、完善跨境物流、出口退税等方面。
跨境电子商务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所呈现的爆炸式的强劲发展势头,被视为我国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在跨境电商发展方面遭遇到哪些瓶颈?如何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推动外贸出口?
【现状】去年广东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46万亿元
沈丹阳解释道,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就是通常所说的B2B)和企业对消费者(就是B2C)的贸易模式。B2B模式下,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以广告和信息发布为主,成交和通关流程基本在线下完成,本质上仍属传统贸易,已纳入海关一般贸易统计。B2C模式下,我国企业直接面对国外消费者,物流方面主要采用航空小包、邮寄、快递等方式,其报关主体是邮政或快递公司,目前大多没有纳入海关登记。
那么,“没有纳入海关登记”的这部分交易额,到底有多大?
数据显示,我国是兼有跨境电子商务生产和消费两大市场的国家,2008年以来,跨境电子商务年均复合增长均在40%以上,2012年交易额达到2.08万亿元。
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使得广东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海关广东分署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从发展总量看,2012年,广东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国交易总额的七成。
【瓶颈】仍呈现“碎片化”的发展模式
行业人士向记者介绍,从物流业发展看,广东是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集散地,但有关人士指出,目前在环境、体制、机制、方式和手段上尚有一些影响和制约我省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问题不容小觑。
去年5月,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启动,郑州、上海、重庆、杭州、宁波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但广东无一城市入选。而目前,第一批示范城市的比较优势和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杭州、郑州等一些政府部门多次派员到我省招商,并已与我省部分电商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目前无论是国家立法层面还是地方立法层面,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无法为企业提供清晰的法律支持和保护。此外一些从事‘海淘’的跨境网购企业长期处于灰色操作地带,利用快件、邮件渠道和‘水客’走私的行为屡打不绝、屡禁不止。
一名行业人士忧心忡忡地向记者表示,广东外向度高,内外贸电子商务时常交织在一起,但目前我省境内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分别由省经信委和外经贸厅管辖,内外联动不足。此外我省跨境电商呈现“碎片化”的发展模式。
【出路】监管方式及服务体系亟需改进
广东省也将跨境电商发展视为大力培育外经贸新增长点、拓展外贸新渠道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以来,在我省乃至全国传统外贸发展面临增速放缓、后劲乏力的情况下,同期的跨境电子商务却逆势飘红。据有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省外贸电商的增长率达到40%以上,远远超过同期广东整体的出口增长率。
“从这次来看,从国务院到商务部,对于改变外贸状况的态度非常鲜明,也下决心对旧的监管体制做一些调整。”阿里巴巴旗下企业、国内最大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锋表示。
但肖锋认为,目前最大的阻力仍来自部分政府职能部门自身。“政府职能部门的思维方式需要转变。对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这种外贸服务新业态,旧的政府监管、服务体系需要改进,特别在退税及地方财政分摊体制、各地出口统计体制等方面都需要落地示范政策,否则好政策难以落地也没用。”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