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杰:广东应该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2013-9-5 来源:南都网
中国9个主要经济增长极示意图
GDSQZX.COM.CN
张玉杰: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玉杰长期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2012年十八大后曾为地方党校作《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八大精神导读》的专题报告。
全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广东承担发展重任,力求激发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增长潜能。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张玉杰日前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指出:广东提出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符合广东实际情况,行动重点是把人留住,借鉴“长三角”经验,积极培育本土企业家,广东应该扛起国际化旗子,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而粤东西北地区,则需要建设工业产业园区,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集群。
“八张网络”打破原有经济格局
南都:我国商机分布基本特点是什么?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玉杰:全国经济活力与商机分布基本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以中心城市为点,以交通干线为路而联通起来的网络格局;二是商机是沿海、沿江、沿边、沿路分布;三是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代表的新型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形成。这种特点是基于现代通讯和现代交通八张网络形成的,天上有四张网———广播网、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解决了通讯问题;地面有四张网络———公路网(特别是高速公路网)、铁路网(特别是高铁)、民航网,水运网(特别是远洋运输网),解决了交通问题。这八张网络打破了原有的区域经济格局,将商机重新分布。
现在我国经济增长极主要有九个,分别是东部地区“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珠三角”(广东、香港、澳门)、“京三角”(北京、天津、河北);西部地区云贵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地区、乌鲁木齐为代表的远西北地区;中部地区以武汉为代表的华中经济区、以郑州为代表的中原经济区、以沈阳为代表的辽中经济区。打破原有东部、中部、西部传统经济格局划分,形成了按产业链分工,中西部地区甚至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内地和沿海的关系界定不再对立和鲜明。中西部地区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发展势头明显。
南都:地方经济在新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张玉杰:防止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被“边缘化”。所谓“边缘化”第一就是商机被边缘化,没有发展机会;第二信息被边缘化,没有外来资讯;第三是人才被边缘化,没有外地人才来;第四是资本被边缘化,没有资本投入。这四个“边缘化”将致使有些地区很难发展,没有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机场和港口(口岸)等基础设施联通的地方将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建设好基础设施仍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南都:地理区位对于经济发展作用仍然十分显著,经济落后地区是否更应克服区位不利因素?
张玉杰:经济发展地缘特点表现为“山越高经济越落后”,即“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势高度成反比”。区域经济亮点主要表现为两类地区:一是沿海地区形成沿海经济,二是城市地区形成消费经济。一方面全世界80%的人口,4/5的城市分布在沿海线以内纵深370公里沿线地带上,这就形成了沿海经济势头;另一方面受人口数量、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等因素影响,才构成了城市经济。只有人才可以有消费,才会有市场,才有可能形成消费经济。
具体到一个地方,有人就能形成消费经济,有资源就可以形成生产性经济,人或者资源两者必具其一,若两者均无则难以形成经济发展题材。
粤东西北地区要设法留住人才
南都:防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被边缘化,对于广东来说,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
张玉杰:粤西、粤北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势不利,广东地区本土企业家群体不足,说明本土百姓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文化还有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人口分布结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广东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人口比例以及地理面积等参数,显示出问题。广州常住人口是1270万,户籍人口是773万,常住人口超过户籍人口;2012年末深圳户籍人口为304.94万人,居住人口1300 .18万人,说明外地来的人多。再看韶关,当地常住人口是282万,户籍人口是321万,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人到外边去发展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些城
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人力资源外流,说明这些地方商机有限,赚不到钱,人才流出,可见广州省内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特征明显,反差很大。能否留住当地人才,能留住就很了不起。
南都: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主要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张玉杰:政府抓地方经济工作有四大抓手。一是做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造题材,创建商机;三是广宣传,打造区域经济品牌;四是育人才,培养本土企业家。
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适当超前。
而造题材就是地方政府创建商机,主抓“事件经济”。所谓事件经济,就是某个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所产生的经济现象,“事件经济”范畴很宽。当前,现代化、大装备、自动化生产时代,企业生产效率空前提高,生产环节不是问题主要方面,经营成了问题主要方面;工厂不是问题主要方面,公司成为问题主要方面:“规模经济”不是问题主要方面,“势力经济”成为问题主要方面;拥有资源能力建设不是问题主要方面,整合资源能力建设是问题主要方面。如果单方面追求产品产能,追求地区G D P总量,追求把企业做大,但是,若卖不出去是没有意义的;不顾及市场出口或消费需求而大量生产,是没有意义的。商机是第一位的,商机是重要资源,商机就是通过事件来创造,商机就是通过事件来表现。
广宣传打造区域经济品牌。政府经营管理的“产品”是地区,要突出“原产地”属性。育人才培养本土企业家。区域经济的关键要看是否有大量本土企业家涌现。
产业布局要注意发展产业集群
南都:广东还提出加快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发展要靠“三个抓手”,你怎么看待这个战略部署?广东产业应该如何布局,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发展产业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张玉杰:“三个抓手”提法务实,符合广东实际情况,“三个抓手”是经过认真调研而提出来的。在产业发展方面,广东地区产业应该坚持以轻工业为主,以加工工业来表现,参与全国产业链分工中;要选择发展中国家做不了,发达国家又不干的产业;要选择有一定技术含量,又需要一定数量劳动力的产业。
发展产业集群,例如:广东中山成为全球灯具产业集群地,浙江产业集群呈现蜂窝状———领带产业集群、珍珠产业集群、小商品产业集群、打火机产业集群等等。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也同样需要建设工业产业园区,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集群。
南都:目前和“长三角”区域相比,广东经济还面临什么不足?
张玉杰: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国际化进程很快,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并不十分明显,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经济发展差异不大。而广东省内差距就较大。“长三角”地区有多条经济延伸带,沿海、沿江、沿路,可以向内地延伸到浙江、江苏、福建、安徽等省区。“珠三角”地区缺乏辐射经济带或经济承载带,“沿海经济带”活跃,但是向西、向北、向东延伸就显得落伍了。
“长三角”地区有“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是发展当地大量的本土企业。浙江温州模式是走出去发展,浙江也面临山地多的问题,当地群众就走出去发展,“闯江湖”,闯荡出“浙江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有代表性。广东在这两个方面做得都不够。有多少广东企业家走出去?有多少广东企业家遍布全世界?有多少广东本土农民变为企业家?
南都:你建议广东的企业发展应该把眼界放宽?
张玉杰:广东应该扛起国际化大旗,面向整个东南亚,面向世界,广东应大有作为,魄力要大一点,胸怀要大一些,积极参与全国产业链分工,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产业转移方向面向整个南海,甚至印度洋,甚至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中东、南美等地区。一定要从大格局来考量广东发展,给企业家传递非常明确的信号,广东企业的地盘不仅仅是“珠三角”,而是整个世界。广东地缘条件很好,有五个大机场,背靠腹地,面对港澳,广东急需出国际化经验。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王卫国 实习生王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