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生:发展生态经济 加快粤北绿色崛起
2013-9-11 来源:南方日报
以生态农业经济为基础,以绿色工业经济为支撑,以生态旅游经济为重点,以新型产业和培育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为突破口,实现绿色崛起
□周林生
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为粤北山区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崛起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为贯彻《决定》精神,广东省环保厅8月发布《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从加强环保服务、强化污染防治、严守生态红线等方面助力粤北山区发展生态经济。而早在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已经明确提出,粤北山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粤北山区要建设好维护广东省生态环境与水源安全的“南粤绿色生态屏障”,把保住粤北山区的环境资源作为该区域经济崛起的首要前提。
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发展模式的新路径
“绿色”与“崛起”是矛盾统一体中相互依存、转化并对抗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其中,“绿色”(即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绿色崛起的重要着力点,“崛起”(即粤北山区在经济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绿色崛起的核心。粤北山区要实现绿色崛起,就意味着它要走一条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意味着粤北山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山区实际,首要考虑发展生态经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新路径,是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必然选择,同时也顺应了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
粤北各地为实现绿色崛起近年来做了许多可贵的探索。清远市提出要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三大定位助力清远绿色崛起;韶关市从山区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快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的旅游发展战略,以丹霞山世界遗产为能量核的环丹霞山生态旅游产业园区,将发展成为宜旅、宜居、宜业的新型产业带;此外,粤东的河源市提出建设“广东绿谷”,为实现生态率先崛起拓宽思路;梅州市致力于创建“三名城一基地”,即广东生态、文化、平安名城,绿色现代产业基地;粤西的云浮市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几年实践证明粤北山区绿色崛起是前景可期的。
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粤北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一整套体制机制
粤北山区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崛起,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当前我们要立足于粤北山区生态功能区建设现状和发展需求,深入分析研究影响生态功能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因素,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粤北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一整套体制机制,特别要加快制定支撑生态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的政策体系,加大相关综合配套改革创新的力度。重点在于:
建立健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制定、完善重点区域和流域环保审批制度,健全、完善基于生态分级控制管理的环保政策。大力推进公众参与综合决策,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发布和公开制度,提高公民环境监督的参与意识。
着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资源要素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政策机制,使土地指标和相关发展要素更多向重点开发区倾斜,财政转移支付更多向生态发展区倾斜。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土地收购和储备的运作,保障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建立城市建设、水务、旅游发展和交通等投融资平台,实现由政府直接投融资向企业化、市场化运作转变。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深化简政强镇事权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政府审批事项,尝试将部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外包给社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而减少生态发展区财政供养人口数量,降低公共支出压力。
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乡镇分类政绩考核制度、生态发展镇财政保障制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村级组织经费保障制度等,探索农民共享征地项目效益的新体制新机制。
积极推动粤北山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山区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突出发展生态、低碳、循环经济,积极引导低消耗、无污染少污染和高效率的现代产业发展,提升粤北山区特色产业优势。以生态农业经济为基础,以绿色工业经济为支撑,以生态旅游经济为重点,以发展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型产业和培育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为突破口,在绿水青山中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崛起。
作者系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理事长
【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