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韶关争做广东对内开放“桥头堡”
韶关争做广东对内开放“桥头堡”

2013-9-12 来源:南方日报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正是出游好时节。高铁韶关站出口处人头攒动,不少来自港澳、珠三角与湘鄂等地区的游客坐上旅游大巴,向丹霞山、南华寺等景点驶去。

    这是南方报业“行走东西北”联合采访团近日在韶关走访时看到的一幕。随着高铁及多条高速公路的开通,岭南“北大门”——韶关的区位优势凸显,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始蜚声省内外。“韶关能够在2017年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对南方报业联合采访团(以下简称“采访团”)满怀信心地表示。

    专家指出,在新一轮加快振兴粤东西北中,广东要加强对内开放力度,为珠三角优化发展扩充腹地,其中粤北作为联结粤湘赣的岭南“北大门”,其开放力度与辐射强度无疑将影响广东新一轮改革开放格局。

    南方报业联合采访团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谷立辉

    《南方》杂志、南方网、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 联合报道

    一线走访

    区位优势凸显▶▷

    高铁高速一通 游客企业沓来

    从古至今,作为广东的“北大门”,韶关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重要。近年来,随着交通设施的逐步改善,韶关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一个能辐射至粤湘赣的区域中心城市已初见雏形。

    谈及交通,高铁对韶关的影响之深远不得不提。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客运新干线正式开通。高铁开通为韶关带来历史性机遇,直接受惠的便是旅游业。

    搭乘高铁来韶关观光的客流量大幅增长。仅2010年,韶关接待的香港游客增长293.5%,澳门游客增长237.08%。外省游客明显增长,仅通过旅行社接待的游客增幅达到76.3%,其中湖南游客26987人次,增长149.39%,湖北游客6004人次,增长913.85%。

    “从高铁站到市区只要20多分钟,非常便利。”郑振涛告诉采访团。他还介绍说,韶关站是该市主动向广铁集团申请的二级站,也是省内除广州外唯一的一个。采访团注意到,从高铁站到韶关市区及景点有公交车及旅游大巴,且接驳道路修建标准较高,这些均体现了韶关对高铁的热切渴望与拥抱。

    交通的改善使得韶关的区域优势很快凸显,引得不少金凤凰来栖。比亚迪落户韶关就是其中一个典型。韶关人告诉采访团,这其中有段故事,比亚迪老总王传福两次来韶关,第一次从深圳开车到韶关,花了近5个小时,第二次来韶关,坐高铁从广州过来只用了40多分钟。正是高铁的体验,最后让王传福在多地的比选中,将电动叉车项目最终落户韶关。

    “如果没有韶赣高速的开通,南雄产业(转移)园怎么能吸引到这么多好企业进驻,又怎么能拿到省里评比的优秀?”郑振涛的接连反问令人印象深刻。

    “未来韶关将构建一张覆盖水陆空的交通枢纽网。”郑振涛展望说。

    区域经济专家指出,作为广东北上“桥头堡”,粤北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发展契机,也为珠三角密切联结内地提供了便利通道,对广东新一轮改革开放格局的构建影响深远。

    工业基地新生▶▷

    借力优势外来户 深耕装备制造业

    新一轮振兴粤东西北发展的《决定》提出,粤北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新经济区,对韶关有着明确而清晰的定位:建设成为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区、粤湘赣省际开放先行区、粤北地区中心城市、老工业基地振兴示范市。

    “这些不是上面封的,也不是自己吹的,而是要一步步干出来的!”郑振涛对此认识十分清醒,“韶关现在发展还比较落后,要做到这些,包括实现《决定》提出的目标,其核心抓手还是产业,产业是支撑和依托。”

    值得注意的是,韶关在推进优化产业结构中,注重结合和发挥自身原有的产业基础与优势,将机械装备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首位产业,聚焦突破。近年来,一批老牌制造企业重获新生,在国内外市场打出知名度。

    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副总经理周运岐告诉采访团,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变速箱、离合器等,去年实现产值2.6亿元,其中57%出口到美国,为美国一家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配套。宏大齿轮前身为韶关齿轮厂,于1966年建厂,前期主要生产农机齿轮。由于重视研发,通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公司已成长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均有较强竞争力。

    除了区位交通条件,韶关当地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吸引了一批制造业企业进驻,“我们很多原材料以及零部件都可以从本地采购,这可以让我们很快实现量产。”韶关比亚迪公司有关负责人毕国忠对采访团表示。今年8月1日,韶关比亚迪项目3.5吨电动叉车生产线正式投产,预计今年生产叉车5000台,产值达到60亿元。

    采访中,周运岐向采访团透露,宏大齿轮正计划向比亚迪电动叉车提供变速箱。当地政府人士表示,借助外来优势企业与外部市场,更多的韶关本地企业将在新一轮振兴发展春风中实现蝶变。

    韶关市的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韶关市支柱产业,形成产值规模超50亿元,2020年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区扩容提质▶▷

    新区六倍于老区 辐射粤湘赣三地

    交通、产业园与城镇化是新一轮振兴粤东西北发展的三大抓手。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中,一个6倍于韶关老城区面积、规划总面积480平方公里的芙蓉新区应运而生,正成为韶关打造粤北中心城市的核心抓手。

    郑振涛介绍,韶关将出台《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以建设生态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为方向,全面开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优化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韶关的整体思路是,以芙蓉新区为龙头,以主城区和县城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旅游服务、现代物流、交通枢纽、劳动就业技能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五大中心建设,不断提高韶关市域集聚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将韶关建设成为粤北区域中心城市。

    目前,韶关正在加快推进“一中心五组团”(即由老城区和芙蓉新区组成的城市核心区,马坝、韶大、白土、龙归、茨菇塘五个组团)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拉大城市整体框架。其目标是,力争到2017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到202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成为粤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采访团在走访中看到,正是看到了韶关城区扩容提质的机遇,国内地产龙头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准了韶关,毗邻高铁站而建的恒大城和碧桂园的太阳城等项目正在迅速推进。

    “扩容提质绝不是造城运动,我们注重产城结合,城区扩容是适应工业化与产业的发展而建,接下来我们还要考虑图书馆、学校和医院的合理布局,使我们的新区真正变得宜居宜业。”郑振涛强调。郑振涛指出,要发挥韶关粤北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能真正辐射至粤湘赣三地,就不仅要交通便利,还要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多方面上下大功夫,既要有较完善的硬件建设,也要酿造好的软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到人才、技术和资金。

    ▶对话

    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

    在新一轮发展中  一定要开放先行

    在广东正在构建的改革开放新格局中,韶关无疑是对内开放的“桥头堡”,作为粤湘赣三省交界点,开放也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显然韶关已认识到了这点,并做好迎接准备。

    “韶关要做好广东连接内地的‘桥头堡’,就必须加大开放力度,敞开省门。在加强省际合作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带来竞争,但我们对自己的优势有足够信心。”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对南方报业“行走东西北”联合采访团表示。

    谈任务

    人均GDP需年增11.6%

    南方报业联合采访团(以下简称“采访团”):省委、省政府发出了振兴粤东西北的“动员令”,根据《决定》中对各市发展目标的时间表,韶关的任务是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您怎么看这一目标?

    郑振涛:《决定》中明确要求韶关2017年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韶关的任务很重。广东改革开放30多年,韶关经济增长一直滞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近十年特别是上个五年,韶关一直在追赶全省平均水平;上个五年,韶关平均增速超过12%,韶关追赶全省平均水平才有条件了。

    2012年,韶关市人均GDP为3.15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2.03%。按照省定的目标测算,今后五年(从2013年算起),韶关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需达到11.6%,才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虽然有压力,但是也有动力。只要我们努力,按照省里的要求,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扩能增效和城市扩容提质”这三项工作,2017年韶关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国家统计局将出台一套小康社会新的评价体系,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20多个指标。对照这套指标体系,韶关对自己的要求是:除了人均GDP这个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20多个指标韶关都要达到要求,这才算真正完成省委、省政府定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谈交通

    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采访团:地方要发展,交通要先行。作为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的三大抓手之一,韶关将如何借交通来提升韶关区位优势?

    郑振涛:振兴粤东西北,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我认为,这个抓手省委、省政府抓得很准。

    韶关这个地方,如果交通不先行,要发展是很难的。韶关虽然处于三省交界,但原来只有一条京广线;随着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铁、韶赣高速公路的通车,韶关的发展才越来越好。比如南雄产业园,如果当时没有韶赣高速公路的建设通车,没有韶赣铁路明年通车的利好消息,南雄那个地方搞产业园是没人愿意去的。

    今年跟胡春华书记去广西、湖南学习考察,我感受最深的是广西、湖南交通基础设施比我们强,钦州、北海、南宁、长沙、株洲、湘潭这几年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随着明年广乐(广州—乐昌)高速公路和韶赣(韶关—赣州)铁路建成通车;武汉—深圳高速公路(经过韶关仁化、始兴、翁源等地)明年开工,2017年建成;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韶关机场现已列入省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机场对韶关来说已不再是梦想,还有北江航道的改造,等等,未来韶关将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这将极大提升韶关的区位优势。

    谈竞合

    多发挥生态和矿产优势

    采访团:请问韶关如何发挥粤北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成为广东北上与湖南、江西内引外联的“桥头堡”,怎么看待和应对区域之间的竞合关系?

    郑振涛:要发挥好粤北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成为广东对内开放的“桥头堡”,这些不能靠上级封,也不能自封,而要靠韶关一点一点打拼出来。具体举措就是省委、省政府提的三大抓手,韶关做好了、做到了,就一定能实现这些定位。

    韶关在历史上是有地位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有基础,资源条件也不错,但在改革开放中却发展滞后,一方面有政策的缘故,另外和山区比较封闭、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有很大关系。在新一轮发展中,作为省际城市,韶关一定要开放先行,不仅是对省内也包括对省外。

    但与湖南、江西面对广东的开放程度比,韶关压力很大,因为郴州、赣州都是所在省对广东开放的“桥头堡”,得到省里的支持力度很大。

    现在,我们城市规模还比它们小,发展水平也比人家低,但要看到,接下来韶关不会比它们差,三个市新型城镇化各有特色,韶关扩容提质不会比它们差太多,能够跟得上。

    区域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韶关作为老工业基地还是有自身的优势,我们的一些企业一直和周边省份有合作。前不久,柳州有家企业就找到我们的挖掘机厂,达成几十亿元项目的合作意向。

    韶关作为开放先行地,首先要交通先行,珠三角当年的开放也是得益于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另外,要发挥韶关的产业优势,不然一开放,资金和人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韶关的生态环境、创业环境是得天独厚的,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进一步对外开放中,韶关的这些优势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策划:莫高义 张东明 总指挥:王垂林 胡键

    统 筹:郭亦乐 谭仕龙 郎国华 张翼飞 陈韩晖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