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云浮新区 加快发展新平台 跨越赶超新机遇
云浮新区 加快发展新平台 跨越赶超新机遇

2013-9-17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8月8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云浮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9月6日,省发改委印发了此总体规划。这是我省振兴粤东西北的一个举措,更是云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扩容提质的难得契机。为此,本报今日起将推出三篇系列报道,深入剖析该规划给云浮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敬请垂注。

    盛夏时节,从云浮市区出发,驱车沿河杨公路前行大约20分钟,穿过一片山丘与农田,一派朝气蓬勃的繁忙景象呈现在笔者眼前:连接新旧城区的新城快线正在加紧铺设沥青;新建住宅小区施工现场大型机械穿梭忙碌,美墅、洋房已经拔地而起渐具规模;南广高铁云浮段全线主体贯通,工人们正在进行站场等建设……这里便是正在规划建设的云浮新区。随着《云浮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获批,云浮城市扩容提质的进程骤然提速,广东大西关振兴发展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城市扩容提质迫在眉睫

    从地理位置上看,云浮东接珠三角,西靠桂东南,北临西江,是连接粤港澳和沟通大西南的咽喉与要塞。市区距广州仅140公里,水路距香港170海里,理应占尽发展的天时地利。然而,建市之初的云浮,东接不便,西靠不畅,山水阻隔,面积狭小,这都让云浮的区位优势化于无形。

    近年来,随着云浮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区规模小、缺乏辐射带动力严重影响了云浮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多位省领导在云浮调研时多次强调,“云浮的当务之急是做大做优中心城市”、“云浮现有城区没有新的发展空间,必须扩容提质”。

    去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的战略部署,这犹如一股春风给面临窘境的云浮吹生了希望,为云浮跨越赶超、科学崛起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去年5月,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云浮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将在现有城区东北面的都杨镇规划建设西江新城,并进而启动整个云浮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从得知要建新区、新城的那一刻起,都杨镇当地干部群众心里就充满了期待,这份强烈的期待同样存在于广大云浮市民的心中:我们将在故乡的热土上建一座什么样的新城?新区、新城已成为“云浮梦”的一部分。

    云浮市规划编制委员会主任黄汉棣介绍,为高起点规划建新区,云浮在着手新区规划工作伊始就引入了国际化的概念,围绕新区部分规划开展多个国际规划竞赛,邀请国内外有关调研组和专业机构、国际知名专家为新区规划“把脉献策”。“根据现有蓝图,我相信,未来的云浮新区,将是华南地区最具魅力的森林城市、最具浪漫风情的田园城市、最有活力的滨江城市!”黄汉棣说。

    “在新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论证,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汇报沟通,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经充分调研和论证,20多次易稿修改,最后才定稿报省政府审批。”云浮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树雄介绍道,可以说,新区规划既凝集了专家学者的智慧,也是民意汇聚的结果,最终出来的规划成果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7月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是推动粤东西北加快发展的“三大抓手”之一。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云浮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随即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为云浮扩容提质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根据《云浮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新区范围包括现云城区的安塘街、都杨镇、腰古镇、思劳镇4个镇(街),总面积535.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西江新城,面积80平方公里。通过建设云浮新区,将为旧城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优化升级腾出空间,一个富有岭南韵味的新兴城市将在西江岸边崛起,与旧城区一起熠熠生辉。同时,云浮新区的建设还将吸引区域和高端人才集聚于此,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成为带动区域城乡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

    西江流域水路门户显区位优势

    西江流域水路门户显区位优势

    如果把云浮比作广东大西关,那么西江就是一把打开西关大屋的金钥匙。云浮新区选择落户西江岸边,正是看中了这把金钥匙的神奇魔力。

    蜿蜒的西江,如一条玉带穿过云浮境内的郁南县、云安县和云城区。近年来,云浮市把握利用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建设广东省内河第一大港云浮新港。每天,云浮新港繁忙而有序:高速、国道处处可以看见标志着“云浮新港”的货车。

    为了有效激活整个云浮地区的航运市场,提高竞争力,云浮新港先后引进了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等7家远洋船务公司和多家外地货代公司,新开辟3条出口航线(云浮—香港,云浮—深圳,云浮—广州南沙),实现运营后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今年前7个月,云浮新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77万吨,同比增长88.2%;集装箱吞吐量12438标箱,同比增长164.5%。珠海港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欧辉生表示,争取两到三年内使云浮新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年超15万标箱,全力把云浮新港打造成为西江流域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码头。

    云浮新港的蓬勃发展,让云浮人看到了城市依水而兴的美好前景。

    经过仔细比对挑选后才确定下选址的云浮新区,同样紧接西江黄金水道,新区内西江岸线长达38公里。云浮新港距离云浮新区核心区西江新城仅10分钟车程,3000吨级货船可直达新区。随着新区建设的加速,云浮港城互动的格局正在形成,云浮作为西江黄金走廊的区位优势也将更为突出。

    除了水运交通的便捷,云浮新区未来的陆上交通线同样不可小觑。云浮新区规划展示馆里,在现场工作人员的详细解说下,云浮新区的交通网络像是一幅美丽画卷勾勒在笔者脑海里,高铁、轻轨、高速公路如一条条巨龙飞架在云浮新区大地上,对外伸展、气势磅礴。

    云浮新区对外通道不断增多。广梧高速建成通车,从云浮至广州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市民出行更方便、轻松了。从汕头至湛江的汕湛高速贯穿云浮新区,云浮段正在筹建中,它途经10个城市,将成为云浮新区联系珠三角及粤西、粤北的机场、港口群的另一条快速通道,实现海陆联运快速运输。

    总长143.1公里的江罗高速正在加紧推进,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云浮新区与粤西地区、沿海地区的联系。这些贯穿云浮新区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建设,将大大加强云浮新区乃至云浮市与珠三角,粤西北、西南等地的联系。

    南广高铁是连接两广、沟通大西南最快捷的铁路通道。目前,南广高铁交通枢纽客货运站场已开展前期备建工作。南广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待高铁通车后,从云浮至广州只需要30分钟。连接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肇云城际轨道正在规划中;还有已通车,连通粤西沿海地区的三茂铁路。

    云浮新区的交通建设受到全市280多万市民的关注,随着对外联结的高速、铁路等陆地通道的建设完善,云浮新区的交通环境将畅通无阻,城市发展将风生水起。

    “一核三区”规划构筑山水田园城市格局

    立体便捷的交通网络,让云浮新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而“一核三区”(“一核”指的是西江新城月亮湾核心区;“三区”指思劳—腰古产业集聚区、南山河休闲养生区、珠川河运动休闲区)的空间规划,则将为云浮新区构筑起生态组团式的山水田园城市格局。

    “一核三区”之间顺应新区山地城市特点,各功能组团之间通过绿色生态隔离区来进行分隔,通过快速通道、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等互相连接。将来,人们可以在思劳—腰古上班,在西江新城居住,在南山河和珠川河休闲运动,形成产业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实现组团发展、产城互动的格局。

    “云浮新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始终把生态、低碳、绿色理念贯穿到云浮新区规划和建设全过程,优先保护山水自然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智慧型产业,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绿地系统,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黄汉棣说,新区将建成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主要载体,连接珠三角与泛珠三角地区的区域性服务平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与珠三角等大城市的发展规划不同的是,云浮新区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积极探索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模式和生态低碳建设模式,以打造全省最美丽的山水城、最宜居的生态城、最多森林公园的城市为目标。

    为避免走珠三角等大城市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在新区规划建设之初,环境保护就被放在了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为突出环境保护,云浮市现已启动编制新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水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低碳发展规划等,进一步细化云浮新区规划的内容,建成后的云浮新区将让人感受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情趣。

    2030年力争人均GDP13万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云浮新区的建设也非一朝一夕能成。

    按照目前规划,云浮新区建设将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步骤,以起步区建设为基础,力争实现“四年打基础、八年见新城、十八年大发展”的发展目标。

    到2016年,云浮新区将初步形成发展框架。优先保育重要的生态板块和廊道,明确城市增长边界;全面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拉开云浮新区城市发展框架;初步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启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基本奠定经济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达到16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万元,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20平方公里左右。

    到2020年,云浮新区将基本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城市生态型、组团式发展格局基本成型,城市服务功能日臻完善,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主要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优质的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基本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初具规模,产业体系基本完善。人口规模达到22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万元,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30平方公里左右。

    到2030年,云浮新区将基本建成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理想城市。全面建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安全格局、成熟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功能健全的城市服务体系、融入区域协作网络的现代产业集群,成为优雅舒适的山水田园新城、高效宜居的滨江人文新城、绿色环保的低碳智慧新城。人口规模达到65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1万元,建设用地规模达到70平方公里左右。

    为实现这一目标,云浮新区已确定了“资源配置集约化、土地价值最大化、社区格局网络化、生态环境系统化”的发展策略,通过规划生态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培育生态智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智能化低碳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网络化多层次的生态支撑体系、塑造富有岭南特色的人文景观体系以及建立均衡配置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式,在云浮新区形成“精明增长”的城市发展格局。

    城市与自然的巧妙融合,将使云浮新区成为人们幸福的归宿和家园;城市与产业的科学布局,将让云浮新区成为投资的热土和创业的天堂。

    宏图绘就,只争朝夕。

    八方聚焦

    《云浮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评审专家组——

    规划建设云浮新区,是云浮市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云浮新区提出了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主导的规划方案,对于云浮市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带动区域城乡跨越式发展,以及广东省建立区域合作新模式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道路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九三学社云浮市支社主委朱正国——

    建议云浮尽快规划将市行政中心北迁都杨,这是促进西江新城开发最强有力、最具有综合效力的举措。深圳的行政中心就有过4次迁移,每迁一次迅速开发一片新区,整个城市不断外延。实践证明,政府具备火车头功能,行政中心迁移的强大综合拉动力量非其他因素可以比拟。尤其是市政府在新城区的率先立足,除了能吸引基础建设、社会投资、地产开发、新兴产业的倾斜,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区域更快发展之外,还能有效促进城乡统筹,重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云浮市发改局总经济师李水友——

    云浮新区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交通发达,国道、高速公路、高铁让新区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时核心经济生活圈”。而内部交通又可形成组团发展、产城互动的格局。其核心区西江新城到旧城区仅10分钟车程,通过快速交通和思劳—腰古产业集聚区、云浮循环经济产业园(六都镇)都能连接起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产业工人在产业集聚区上班,在云浮西江新城居住,产城一体,实现产业和城市有机结合,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有了集聚效应。随着云浮新区各项规划和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到新区投资置业必将获得极大的升值空间和投资回报。

    撰文 袁丁 范琛 陈清浩 梁宇



【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