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民情民意 > 广州大桥拓宽应当慎行
广州大桥拓宽应当慎行

2013-9-23 来源:南方日报

潮 白

  关于广州大桥拓宽,今年已经写过两篇小文。2月底那篇《广州大桥拓宽不妨缓行》,标题已经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又是半年多过去了,因为照旧几乎每天途经,仍然在不断思考该不该拓宽这个问题。当上个周日,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20名委员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结果是12票赞成8票反对通过之时,感到还是有话要说。诚然,此一表决仅仅表示该工程取得了公咨委的民意支持,广州大桥拓宽是否能够上马,仍需要市政府常务会议最终拍板。惟其如此,尚存议论的空间。而在本人看来,拓宽与否已经不是“不妨缓行”而是“应当慎行”了。

  我没有王则楚先生站得高、看得远,他反对拓宽的着眼点是“宜居”,认为广州大桥不该通行那么多车。因为按照设计方的估计,一旦广州大桥拓宽,到2015年大桥的通行能力将达到12000辆车/小时,“这不符合我们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也不符合我们要把城市PM2.5降下来的目标”。所以,他是从“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进入这条大道的车数量”的角度出发,认为没必要拓宽。王先生着眼的长远,且上升到了生态文明的高度;我盯着的则是赤裸裸的现实,这种现实比真理还更加赤裸裸,真理尚需孜孜矻矻地探求呢,此现实却一眼就能望穿。这就是:广州大桥拓宽非但不可能达到改善广州大道交通的目的,反而可能会造成更大程度的拥堵。也就是说,广州大桥拓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车流量,但拓宽之后不可能达成设计者的初衷。尤其是由南向北通行时,当下的梗阻并不在广州大桥身上,而在下桥之后很快就会遇到的中山路与东风路交汇的立交桥那里,而那是个想改造基本上却改造不了的所在。这在前文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不再赘述,现在只是进一步坚定了这种见解。

  当然,我的立论是基于我的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的基础建立在我每天走在这条路上的切身体会,相信有这种感觉的非我一人。有关方面如果一定要工程上马,需要做的首先该是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来论证工程的合理性,用他们的理性认识“击溃”我们的感性认识。都要些什么数据呢?最重要的,就是目前中山一立交—虽然上下有好几层—单位时间内的通行能力究竟是多少,与当下广州大桥的通行能力相比,大于、等于还是小于?即便大于的话,又能否承接得了广州大桥拓宽后翻倍的车流量。你得弄得精确一些,按照设计方的估计是不行的,设计方—其实是拍板方—估错的事例比比皆是,放眼咱们中国,除了那些动辄超前多少年的楼堂馆所,甫一投入使用即发现设计落后、即感到捉襟见肘的事情发生得还少吗?

  广州大桥的拓宽需要更多地融入民意。这里的民意自然不只是大桥沿线的业主,他们的生活质量直接受到影响,绝大多数肯定是持反对态度的,所以尽管这次有5名业主代表也属于公咨委的临时委员(非常设委员、仅在本议题出席会议),但是无权参加投票。这一点倒是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还有我们“第三方”的民意。并且我觉得,对这么一个在市中心动土的、涉及3个亿的大项目,光靠投票来定论也显得非常单薄,但凡参与决策的人都应该亲身来实地体验,一天两天不行,得一个月两个月,非得有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想当然的话,大桥两边都是12车道,大桥6车道,哑铃型,可不得给大桥拓宽一倍。但问题有这么简单吗?

  广州大桥远远没到非拓宽不可的地步。我赞成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先生的观点,是否拓宽还需征求更广泛民意。12票赞成,虽然只是公咨委20名委员范围的,也还是太少太少了吧!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