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处理3项任务卡壳
2013-12-3 来源:南方日报
已完成任务17项
1.免费为10万名适龄儿童提供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服务。
2.免费为广州市户籍及在广州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市外户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3.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当地农村人均纯收入的70%。
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15%以上。
5.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6万套(户),向1500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6.完成2012年在册城市零散危破房9.88万平方米改造任务。
7.继续开展以北部山区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8.提高“菜篮子”产品自给率,创建3个蔬菜生产标准园和3个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养猪场。
9.启动市食品生产企业检测监测数据分析平台建设。
10.新增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70家、示范街区(美食广场)12条。
11.新增投放500台公交车,新增公交线路20条。
12.新增水上巴士航线3条,新建和改造水上码头5个。
13.新增新建公交专用道50公里。
14.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安排群众文化活动1000场、专业演出20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3万场、展览150场。
15.新增300公里绿道。
16.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李坑二厂)投产运行,增加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200辆。
17.在全市100个社区设立社区金融服务点,统一社区金融服务标识,布设金融自助终端设备,全面提升社区金融服务水平。
正在加快推进任务3项
1.基本建成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
2.开工建设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
3.推进4个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垃圾压缩站40座。
年内将完成任务7项
1.建立统一的“12320”卫生公益热线,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广预约挂号系统。
2.投入1500万元为约20万名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商业医疗保险。
3.完成1万户农村泥砖危房改造工程。
4.投入4.6亿元就业专项资金,帮助超过18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发2万个公益性公共服务岗位,举办300场次就业专场招聘会,发放8万张职业技能培训券;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万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5.进一步加大市属公共体育场馆亚运赛后惠民开放力度,享受优惠进场人数较2012年增加10%。
6.新建100条健身路径、50片篮球场、50个社区体育活动室、26个幸福社区体育设施、9项乡镇农民健身工程。
7.新建40个日间托老机构(项目),动工兴建1万张养老床位。
昨日,广州市政府通报了今年“十件民生实事”推进落实情况。“十件民生实事”分解出的27个小项任务中,截至11月底,已有17项提前完成,7项进展顺利可于年底前完成,另有基本建成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开工建设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改造升级40座垃圾压缩站等3小项涉及垃圾分类处理的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尚余7小项任务力争年内完成
今年是广州市连续第四年实施“十件民生实事”工程。据市财政局提供数据,今年“十件民生实事”全市年初预算安排95.5亿元,1至10月实际支出77.7亿元。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世通介绍,今年“十件民生实事”细化分解为10个方面27个小项任务。截至11月底,十件民生实事中,有4件共8小项任务已全部完成;有5件共15小项任务,已完成8小项任务,还有7小项任务预计年底前可顺利完成;有1件共4小项任务,已完成1小项任务,另外3小项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在已完成的17小项任务中,多数超过预定目标,超额完成任务。如在推进城乡居民住房建设方面,截至11月22日,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357户,完成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500户目标任务的223.8%,大幅超额完成任务。
在加强“菜篮子”和食品安全建设方面,新增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661家,完成年度任务245%,示范街区(美食广场)17条,完成年度任务142%。
加快推进3小项垃圾分类处理任务
记者统计,截至11月底,27个小项任务已完成17项,完成率约为62.9%,加上年内计划完成的7小项,完成率达到达到88.9%。未能在年内完成的3个小项则全数集中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方面。
据李世通介绍,已完成小项包括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李坑二厂)项目于今年6月26日点火试生产,9月底完成所有调试工作,正式进入满负荷试运营阶段,目前整体运行情况良好,项目正在筹备进行环保验收工作。加之,增加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200辆的任务也已完成。
基本建成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开工建设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推进4个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垃圾压缩站40座等3个小项正在加快推进。
据悉,对于目前尚未完成但预计年底前可顺利完成的7小项任务,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狠抓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对于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还需加快推进的3小项任务,市各相关部门将对照目标制定详细计划,想方设法加快工作进度,切实抓好落实。
明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目前,市有关部门正在酝酿2014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下一步将按有关程序审定后向社会公布。
■焦点问答
昨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十分热闹,“十件民生实事”涉及的15个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全数列席发布会,接受网民与媒体的提问。现场提问多集中在垃圾分类处理、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险待遇等方面。
1
推进垃圾分类3小项卡在哪一环?
项目延期均情有可原
“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项目、第四资源热力电厂项目以及改造升级40座垃圾压缩站3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李世通称。现场媒体也提问道,“十大民生实事”中唯一“没有时间表”的3个事项,进展瓶颈在哪儿?
“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项目原计划是年内基本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本身也是一个处理污染物的环保设施,既然是处理污染物,不可避免会有‘邻避’效应,谁都不希望建在自己的周边。”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鲍伦军称,对该项目技术路线和选址的论证,已反复召开专家论坛会,环评过程多次跟村民进行沟通,估计明年3月份完成基本土建,五六月份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鲍伦军解释,第四资源热力电厂涉及南沙、番禺行政区划调整,转移手续比较复杂,建设延期情有可原。
与此同时,40座垃圾压缩站改造计划之所以延期跟影响交通有关。“广州市每天要转运的垃圾多达8000吨,目前已有170座垃圾压缩站只能转运4000吨垃圾,另外4000吨垃圾要靠路边吊装。而广州的汽车保有量突飞猛进,路边吊装严重影响交通,垃圾压缩站改造过程势必不能投入转运垃圾,改路边吊装会对交通造成很大压力。”鲍伦军称,城管委决定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分期分批改造40座垃圾压缩站。
2
困难群众重疾商业险医疗救助有何亮点?
医疗救助最高可达33万元或全国领先
在提高养老服务和医疗救助水平方面,广州市民政局计划年底前完成投入1500万元为约20万名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商业医疗保险。
目前,该局已制定《广州市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工作方案》,并经市政府审定通过,项目已开始招投标;同时,已完成《广州市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草拟工作,拟于近期征求公众及有关部门意见。
在谈及《广州市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亮点时,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易利华介绍说,在广州此前已实施的《广州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广州市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广州市资助困难人员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等三大办法的基础上,本次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扩大了救助人群的范围,困难职工、失独家庭成员、精神智力残疾人等十类人群纳入救助对象范围。“这次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是在医保、政府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基础上的第五次医疗救助。”
一旦正式实施商业保险医疗救助,身患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有望每年每人最高获33万元医疗救助。“这个水平是相当高的,就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广州市的医疗救助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可能是第一。”易利华介绍。
易利华表示,本次商业保险医疗救助还有一个亮点,除了要对困难群众补偿之外,还要求进行人性化服务,比如建立困难群众服务档案,给困难群众进行医疗知识的培训、咨询,开展有关医疗检查服务等。
3
预约挂号系统服务范围有多广?
全市三甲医院均纳入12580
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出,要建立统一的12320卫生公益热线,并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广预约挂号系统。
李世通昨日通报称,今年10月31日已正式开通12320卫生热线,共受理来电近5000件次。目前,全市已有34家大型医院接入广州市预约挂号系统,另有部分医院已签订协议,正在开展技术对接工作。
广州市卫生局规划财务处处长申一帆告诉记者,正在全市推广的预约挂号系统是财政系统在科信局设立的公益项目,这个统一的挂号系统挂在市卫生局网站上,电话预约可拨打12580,市民使用身份证、诊疗卡一对一挂号。
目前,全市已有34家大型医疗机构联网实现全市统一挂号,市属三甲医院已经全部纳入。广州省属三甲医院将陆续加入,届时广州市内所有三甲医院都将纳入这个统一挂号系统,为市民挂号开方便之门,打击“黄牛党”炒号。
南方日报记者 张西陆 实习生 张丹愉 通讯员 穗府信
GDSQZX.COM.CN
1.免费为10万名适龄儿童提供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服务。
2.免费为广州市户籍及在广州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市外户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3.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当地农村人均纯收入的70%。
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15%以上。
5.新建和筹集保障性住房1.6万套(户),向1500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6.完成2012年在册城市零散危破房9.88万平方米改造任务。
7.继续开展以北部山区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8.提高“菜篮子”产品自给率,创建3个蔬菜生产标准园和3个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养猪场。
9.启动市食品生产企业检测监测数据分析平台建设。
10.新增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70家、示范街区(美食广场)12条。
11.新增投放500台公交车,新增公交线路20条。
12.新增水上巴士航线3条,新建和改造水上码头5个。
13.新增新建公交专用道50公里。
14.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安排群众文化活动1000场、专业演出20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3万场、展览150场。
15.新增300公里绿道。
16.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李坑二厂)投产运行,增加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200辆。
17.在全市100个社区设立社区金融服务点,统一社区金融服务标识,布设金融自助终端设备,全面提升社区金融服务水平。
正在加快推进任务3项
1.基本建成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
2.开工建设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
3.推进4个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垃圾压缩站40座。
年内将完成任务7项
1.建立统一的“12320”卫生公益热线,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广预约挂号系统。
2.投入1500万元为约20万名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商业医疗保险。
3.完成1万户农村泥砖危房改造工程。
4.投入4.6亿元就业专项资金,帮助超过18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发2万个公益性公共服务岗位,举办300场次就业专场招聘会,发放8万张职业技能培训券;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万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5.进一步加大市属公共体育场馆亚运赛后惠民开放力度,享受优惠进场人数较2012年增加10%。
6.新建100条健身路径、50片篮球场、50个社区体育活动室、26个幸福社区体育设施、9项乡镇农民健身工程。
7.新建40个日间托老机构(项目),动工兴建1万张养老床位。
昨日,广州市政府通报了今年“十件民生实事”推进落实情况。“十件民生实事”分解出的27个小项任务中,截至11月底,已有17项提前完成,7项进展顺利可于年底前完成,另有基本建成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开工建设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改造升级40座垃圾压缩站等3小项涉及垃圾分类处理的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尚余7小项任务力争年内完成
今年是广州市连续第四年实施“十件民生实事”工程。据市财政局提供数据,今年“十件民生实事”全市年初预算安排95.5亿元,1至10月实际支出77.7亿元。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世通介绍,今年“十件民生实事”细化分解为10个方面27个小项任务。截至11月底,十件民生实事中,有4件共8小项任务已全部完成;有5件共15小项任务,已完成8小项任务,还有7小项任务预计年底前可顺利完成;有1件共4小项任务,已完成1小项任务,另外3小项任务正在加快推进。
在已完成的17小项任务中,多数超过预定目标,超额完成任务。如在推进城乡居民住房建设方面,截至11月22日,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357户,完成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500户目标任务的223.8%,大幅超额完成任务。
在加强“菜篮子”和食品安全建设方面,新增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661家,完成年度任务245%,示范街区(美食广场)17条,完成年度任务142%。
加快推进3小项垃圾分类处理任务
记者统计,截至11月底,27个小项任务已完成17项,完成率约为62.9%,加上年内计划完成的7小项,完成率达到达到88.9%。未能在年内完成的3个小项则全数集中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方面。
据李世通介绍,已完成小项包括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李坑二厂)项目于今年6月26日点火试生产,9月底完成所有调试工作,正式进入满负荷试运营阶段,目前整体运行情况良好,项目正在筹备进行环保验收工作。加之,增加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200辆的任务也已完成。
基本建成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开工建设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推进4个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垃圾压缩站40座等3个小项正在加快推进。
据悉,对于目前尚未完成但预计年底前可顺利完成的7小项任务,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狠抓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对于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还需加快推进的3小项任务,市各相关部门将对照目标制定详细计划,想方设法加快工作进度,切实抓好落实。
明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目前,市有关部门正在酝酿2014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下一步将按有关程序审定后向社会公布。
■焦点问答
昨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十分热闹,“十件民生实事”涉及的15个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全数列席发布会,接受网民与媒体的提问。现场提问多集中在垃圾分类处理、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险待遇等方面。
1
推进垃圾分类3小项卡在哪一环?
项目延期均情有可原
“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项目、第四资源热力电厂项目以及改造升级40座垃圾压缩站3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李世通称。现场媒体也提问道,“十大民生实事”中唯一“没有时间表”的3个事项,进展瓶颈在哪儿?
“大田山餐厨废弃物处理厂项目原计划是年内基本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本身也是一个处理污染物的环保设施,既然是处理污染物,不可避免会有‘邻避’效应,谁都不希望建在自己的周边。”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鲍伦军称,对该项目技术路线和选址的论证,已反复召开专家论坛会,环评过程多次跟村民进行沟通,估计明年3月份完成基本土建,五六月份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鲍伦军解释,第四资源热力电厂涉及南沙、番禺行政区划调整,转移手续比较复杂,建设延期情有可原。
与此同时,40座垃圾压缩站改造计划之所以延期跟影响交通有关。“广州市每天要转运的垃圾多达8000吨,目前已有170座垃圾压缩站只能转运4000吨垃圾,另外4000吨垃圾要靠路边吊装。而广州的汽车保有量突飞猛进,路边吊装严重影响交通,垃圾压缩站改造过程势必不能投入转运垃圾,改路边吊装会对交通造成很大压力。”鲍伦军称,城管委决定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分期分批改造40座垃圾压缩站。
2
困难群众重疾商业险医疗救助有何亮点?
医疗救助最高可达33万元或全国领先
在提高养老服务和医疗救助水平方面,广州市民政局计划年底前完成投入1500万元为约20万名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商业医疗保险。
目前,该局已制定《广州市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工作方案》,并经市政府审定通过,项目已开始招投标;同时,已完成《广州市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草拟工作,拟于近期征求公众及有关部门意见。
在谈及《广州市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亮点时,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易利华介绍说,在广州此前已实施的《广州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广州市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广州市资助困难人员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等三大办法的基础上,本次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扩大了救助人群的范围,困难职工、失独家庭成员、精神智力残疾人等十类人群纳入救助对象范围。“这次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是在医保、政府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基础上的第五次医疗救助。”
一旦正式实施商业保险医疗救助,身患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有望每年每人最高获33万元医疗救助。“这个水平是相当高的,就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广州市的医疗救助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可能是第一。”易利华介绍。
易利华表示,本次商业保险医疗救助还有一个亮点,除了要对困难群众补偿之外,还要求进行人性化服务,比如建立困难群众服务档案,给困难群众进行医疗知识的培训、咨询,开展有关医疗检查服务等。
3
预约挂号系统服务范围有多广?
全市三甲医院均纳入12580
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出,要建立统一的12320卫生公益热线,并在全市医疗机构推广预约挂号系统。
李世通昨日通报称,今年10月31日已正式开通12320卫生热线,共受理来电近5000件次。目前,全市已有34家大型医院接入广州市预约挂号系统,另有部分医院已签订协议,正在开展技术对接工作。
广州市卫生局规划财务处处长申一帆告诉记者,正在全市推广的预约挂号系统是财政系统在科信局设立的公益项目,这个统一的挂号系统挂在市卫生局网站上,电话预约可拨打12580,市民使用身份证、诊疗卡一对一挂号。
目前,全市已有34家大型医疗机构联网实现全市统一挂号,市属三甲医院已经全部纳入。广州省属三甲医院将陆续加入,届时广州市内所有三甲医院都将纳入这个统一挂号系统,为市民挂号开方便之门,打击“黄牛党”炒号。
南方日报记者 张西陆 实习生 张丹愉 通讯员 穗府信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