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名家专栏
当前位置:名家专栏 > 名家观点 > 植物不会说谎 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
植物不会说谎 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

2014-6-10

    5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首席研究员邢福武主编的《南海诸岛植物志》正式完成英文版编修,等待出版社最后付梓成书。20年前,该书中文版《南沙群岛及其邻近岛屿植物志》面世,这是我国最南地区的首部植物志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公之于众。
    时隔近20年后,当南海主权之争再起波澜时,紧迫感让他觉得必须尽快将南海诸岛植物志的英文版编修工作提上日程。“这本书不仅要让我们自己人看得懂,也应该让包括周边国家民众在内的更多的人看得明白。”
    邢福武说,植物不会说谎,科学家也应该用行动去向世人证实属于我们的主权。植物迁徙史,就是一个族群的活动史,同样的物种无形中表达了南海诸岛与祖国大陆之间“一衣带水”的自然联系。
    在很多人眼中,深耕植物分类学近40年的邢福武,是一个一般意义上治学严谨的学者、科学家,但在他的学术身份之外,人们总能看到更多他的责任与担当。
    科学家要有政治担当
    《南海诸岛植物志》英文版即将出版,邢福武认为,书不仅要让我们自己人看得懂,也应该让更多人看得明白。一部植物迁徙史,也是一个族群的活动史。植物不会说谎,科学家也应该用行动去向世人证实属于我们的主权。
    “海南文昌文教河畔,儿时的村前屋后大多生长着茂密的‘风水林’,那里有高大的海棠果、乌墨、凤凰木……还有当地人口中的‘海莲’、‘鸡笼盖’和‘浪萁’,林子上长出的野果,都是我充饥的‘好东西’。但有些从未见过就不敢吃,担心中毒。当时想,如果有人懂它们的营养价值和有毒成分,编成书让人认识并利用,那该多好!”
    在多本公开出版的植物志的序言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首席研究员邢福武都会用这样一段记忆中的场景来记述自己醉心植物分类研究的源起。“这些植物伴随着我度过了童年时代,也藏下了不少多年后才一一解开的‘谜’。”
    刚刚过去的5月,邢福武终于忙完了一件已经牵挂很久的事情。由他主编的《南海诸岛植物志》正式完成英文版编修,等待付梓成书。
    这个日子,距离该书中文版《南沙群岛及其邻近岛屿植物志》面世的时间已过去近20年,这将是我国最南地区的首部植物志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公之于众。为组织完成此次英文版编修,邢福武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
    去年,他将其助手和研究生们派往三沙市又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当这些学生带着“作业”在南海诸岛间穿梭时,很少人能想象到,老师在1992年登岛时的情形。
    “载我们过海的不是客船,是军队里负责运输物资的小船。船上条件非常简陋,一行人晚上睡觉就在露天甲板上。船小浪大,一个浪打过来,甲板上的人就被淋得全身透湿。”又困又晕的邢福武,只好披着雨衣继续睡觉。
    26个小时的海上颠簸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之一——永兴岛。
    下船前,看到岛上丰富的植被,一扫晕船带来的种种不适,邢福武一行四人兴奋得光着脚丫子就往海滩上跑。
    6月的西沙天气炎热异常。烈日把岛上的沙子烤得火烫。脚刚踏进沙子,他便感到一阵灼烧,“上面立刻起了几个泡”。
    炎热只是第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岛上的生活条件远比他们想象中艰苦,最主要的就是吃饭。“没有海鲜也没有蔬菜,只能吃运输船带过来的蔬菜罐头。”船是十天半月才上岛供应一次补给,岛上的罐头有的连包装盖都已经生锈了。
    由于岛上淡水资源匮乏,每天洗澡也是个问题。只能用岛水洗,岛上所挖的水井里的水也是咸的,结果经常把头发洗成了扫把形,“海水盐分高,太阳一晒就黏糊糊的,风一吹就变成了扫把”。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天的考察期内,邢福武一行坐着物资运输船跑了西沙群岛的数个岛屿,对岛上植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采集、记录和调查,最终发现了200多种西沙群岛新纪录植物。
    “这些植物中,有不少在大陆沿海都有生长,很多食用植物是我国渔民从大陆带去的。”邢福武说,一部植物迁徙史,就是一个族群的活动史,同样的物种无形中表达了南海诸岛与祖国大陆之间“一衣带水”的自然联系。而当此之时,东南亚一些国家时常骚扰南海,侵犯我国领土主权。
    还在岛上时,一个念头便在邢福武心中默默埋下,他要把在西沙群岛的考察记录撰写成一本植物志,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付诸实际行动。
    编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年刚满36岁的邢福武,在研究所内资质尚浅,提出主编一本植物志的想法,所内外都“为之一震”。困难很快显现出来,书稿印刷需要2-3万元经费,在当年对于他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幸运的是,项目负责人震惊之余却接受了他的想法,并在经费上给予了支持。
    编写工作开始后,邢福武才发现编写植物志的工作无比繁杂,除了整理、验证考察资料,还要阅读各种历史文献。由于没有电脑,文字稿都是手写。在出版社审订过程中,为方便编辑看稿,他还专门找来写字漂亮的人誊写。在文本上更是精益求精,最后在出版社编辑环节上就来回了五六次。
    1996年,《南沙群岛及其邻近岛屿植物志》中文版出版,立刻在学界引起一阵轰动。该书填补了我国南海诸岛屿长期以来缺乏植物志的空白,直至今日,它还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介绍南海植物的植物志。
    但是,让邢福武更为珍视的,还是这本书出版所别有一番的“政治意义”。邢福武说,科学研究不应只限于学理价值,还应该关照其社会意义、政治责任。
    “岛王”邢福武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邢福武一共考察南海及东海岛屿200多个,被别人戏称为“岛王”。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到90年代,他一共考察南海及东海岛屿200多个。最多时,一年在野外的时间加起来长达7个月。
    从儿时的充饥、解谜之趣,到深耕植物分类学领域三十多个春秋,走出海南农村后的邢福武,几乎跑遍了中国东南西北的每一个最边陲角落,从最南边的南海诸岛到最北边的漠河地区,从东边的舟山群岛到最西边的西藏。
    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他一共考察南海及东海岛屿200多个,考察岛屿之多,面积之广,在国内尚属少见,被人戏称为“岛王”。
    常年野外考察,长途跋涉,蚊蚁叮咬是常事,一日三餐也很难准时,经常是背着几包饼干进了大山。最多时,一年在野外的时间加起来长达7个月。
    为完成国家基金项目“中国堇菜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西藏区的考察任务,他不顾高原反应,每天深入野外考察。为获取植物最佳的照片效果,他每次都会蹲着甚至是趴在地上拍。“在4500米的高山上,拍完刚准备站起来,整个人一下子就开始晃悠起来,根本站不住,好几分钟后才缓过劲来。”
    在米拉山口,由于植被是垫伏状的,每一株植物下面都可能隐藏着一个坑洞。一次考察中,邢福武一脚踩空受伤,最终只能一瘸一拐地完成了调研。而就是在这次崴脚的调研中,他们找到了西藏堇菜。
    长年从事植物分类、标本采集与鉴定和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研究工作,邢福武已经收集植物标本2万多号,其中发现植物新种20多种、新记录植物200多种。
    转向植物多样性应用后,在新优植物选育方面,他建立了乡土植物综合评价体系,并筛选出新优乡土植物150种。其中,30余种已经重点推广,成果完成单位生产苗木480万株,在国内带动辐射推广21万亩。
    如今,年届六旬的邢福武,依然会坚持野外考察,一年下来在野外的时间有2个月。
    去年11月,在黑龙江大兴安岭考察,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每前进一步都相当不易,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坚持冒着雨雪考察大白山,最终筛选出一批含油率高、适合推广应用的生物柴油植物种类,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挖掘利用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野外固然辛苦,但苦中有乐。”邢福武说,发现新的植物品种、原本以为已经灭绝的物种突然出现在眼前,或是其他一些“无心插柳”式的发现,都会给他带来快乐。
    减少外来物种 恢复乡土植物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城市景观植物中的乡土植物应用却少之又少。目前邢福武正在着力于乡土植物的主体地位的回归和利用。今年4月29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举行,邢福武主持的“乡土植物在生态园林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在熟悉邢福武的人眼中,他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学者、科学家。在他的学术身份之外,人们总能看到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2000年,邢福武在英国进修期间,一有闲暇,他就喜欢坐着火车对沿途城市的景观植物进行着猎奇式的观察,足迹甚至遍布整个欧洲。很快,英国铁路两旁的景观带吸引了他的目光。
    他留意到,那些景观植物不仅物种丰富,还呈现出了稳定、长效、节约的群落化生态特征。深入研究后,他发现,那些都是就地就近引种的乡土植物,品种多样但层次分明,布局疏密有致,甚至达到了中国传统风水提出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效果。这些植物又吸引了松鼠、鸟类,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生物链。
    与此同时,在国内,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容,人口的持续激增,不少城市的植物多样性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破坏。“一些高速路两旁包括城市的街道上,种了才七八年的树,树顶就开始枯萎。为什么?很少有人会问。”邢福武惋惜地说,那些植物有的一棵价值十几万元。
    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还发现,作为世界上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城市景观植物中的乡土植物应用却少之又少。大量的外来物种被引入到国内城市景观园林之中,有些甚至是盲目引入。“在广东,有个城市曾移种过加拿利群岛的一种海枣,那种原本生长在干燥地区的植物,移植到了多雨的华南,根本就种不活,病虫害严重。”
    除了浪费,让邢福武更为担心的,还是外来植物盲目引入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进而对乡土植物甚至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形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早在数年前,他就发现,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原产南美和中美洲的外来植物薇甘菊大量繁殖,岛上的乔木和灌木被其覆盖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逐渐萎缩,岛上40%-60%的植被出现大面积死亡,从而威胁着岛上的生态平衡。
    邢福武是从英国回来后不久就决定,将重心转向了物种的多样性及其应用研究。“我们的物种多样性这么强,为什么不能把乡土植物在城市景观园林中应用起来呢?”邢福武反问自己。
    在对香港、深圳、珠海、澳门、广州、东莞等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后,邢福武和他的团队提出,要用乡土植物为城市打造立体化园林。他反对一条街道只种一种树木的观点,并尝试推广利用屋顶植物和藤本植物把城市打造成立体的空中花园的方案。
    “一座城市的绿地不可能无限量的增加,必须在立体上做文章。”邢福武说,当然这一切还得回到一个前提上,乡土植物必须充分应用起来。
    邢福武的理论和构想,正逐渐付诸实践。2000年至今,其团队在全国南北多地建立研发基地32处,18095亩,培育苗木产品3000多个,推动了乡土植物的推广应用观念的重大转变。广东一些城市的景观园林中,乡土植物正在重新找回属于它们的主体地位。
    而他通过培育和引种的乡土植物,成功对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沿线边坡绿化进行的生态恢复,更是一举突破了我国高速公路长期依赖外来草种所带来的容易老化、景观和护坡效果差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对话
    南方日报对话邢福武
    让城市展示自己的乡土植物
    南方日报:您是植物分类学家,为何会转向乡土植物的应用与推广?
    邢福武:大约是在十年前,我陪一个来访的外国专家在国内几个城市考察。走了一圈下来,他很疑惑的跟我说,为什么你们城市里的植物都不是你们自己的乡土植物?
    这时,我才注意到这个问题,当时心里其实很难受。在欧美,几乎所有城市的景观植物都主要是自己的乡土植物。但在我们国家,外来植物被大量引种,乡土植物却被遗忘,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情况。其实,从物种上说,原产地的物种是最有优势的。于是,后来我开始留意并转向乡土植物的应用与推广。
    南方日报:我国乡土物种的多样性应用现状如何?
    邢福武: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拥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原产观赏植物约1.5万种。
    但是,生态园林建设中长期存在乡土植物少、种类单调、植物搭配不合理、栽培繁殖技术水平、粗放经营和生态效益低等问题,尤其是全国景观植物资源不清,系统评价应用的种类少。同时,乡土植物在建设生态园林中的关键技术缺乏系统研究,公共绿地过分强调其观赏性而忽略了其生态价值。乡土植物应用的种类与范围十分有限,产值低。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生产权的新品种、专利少,行业标准研究较少,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园林建设的发展。
    南方日报:在城市园林景观植物种植上,为什么国内大多数城市都选择了外来植物呢?是乡土植物成本更高吗?
    邢福武:不是成本问题,乡土植物的成本相比而言更低。这里面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最主要的影响是领导意志。在城市景观植物的规划上,长官意志的作用是很突出的。过去,有领导说“要一街一树”,事实上从植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循环上说都是不对的。
    其次,乡土植物的城市景观应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里面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很多从事植物学研究的学者专家,自顾着研究自己的学术成果发文章,没有把成果推广应用出去;第二,没能形成和企业良好的合作,企业看不到效益就不会投资并推动应用;第三,是项目规划和施工方也就是城市景观的执行者,关于乡土植物的应用,从认知到能力都需要提高。
    南方日报:您觉得,广东城市中在植物的多样性应用上需要做哪些调整?
    邢福武:主要还是乡土植物被忽视,还有物种又过于单一。比如,广东的榕树特别多,以广州为例,65%的绿地中都被种上了榕树。
    曾经有个地级市的领导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城市里小鸟特别少?我告诉他,因为你只种一种树,每种树的果子只招几种鸟吃,树种少鸟自然就少了,他恍然大悟。
    其实,国内的大多数城市的景观植物都存在单一性、外来性等这样的问题,有些还相互借鉴共同引进外来植物物种,唯独冷落了自己的乡土植物。应通过独有的乡土植物应用,来为城市形成一种标志性。
    最近,我去美国考察,去了好几座城市,每到一座城市,我感觉都不一样。因为你看到一个新植物,你就知道你又到了一座新城市。
    一直以来,关于植物应用和城市景观,我都坚持这样一个观点:植物是景观的载体,没有植物的多样性,就没有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我建议,在广东,多种诸如春花木、桃金娘、白车、红车、水翁、多花山竹子等植物。同时,在城市绿地中模拟地带性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营造以乡土植物为主,乔、灌、草合理搭配的近自然群落,提高生态效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就目前来说,广东城市中在乡土植物的多样性应用上做得比较好的,主要有珠海、深圳和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