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创业,广州还可以做什么
2015-5-19 来源:南方网
据《新快报》报道,《广东青年创业就业蓝皮书2015》日前发布。根据蓝皮书,广东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人数比例相当高,本科、专科、中职分别为50.1%、72.0%和74.4%.蓝皮书显示,与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草根青年成为青年创业主体不同,知识青年正在成为广东创业青年的主力军。
这样的数据当然显示了相对乐观和开放一面,即由于创业环境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愿意创业和正在创业的青年人数在增长。上世纪90年代,青年创业主体主要是草根青年,这是因为当时草根青年要想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并进一步升迁有诸多门槛,因此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去创业。今天的广东大学生群体中有创业意愿的人数比例相当高,但最高的是中职,也有同样的道理。
至于本科生有创业意愿的人数高达50.1%,这里的原因更为复杂:首先,就业市场不容乐观,部分本科生其实也是被迫创业。其次,整个社会氛围处于一种创业的亢奋中,他们中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带着激情想做一番自己的事业。另外,从社会的发展阶段来讲,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和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相比,一毕业就有一定身家或者几套房产的也不少,在大城市这种情况尤甚,拥有了相对的财务自由,他们也就有了想创业的资本和底气。
现在流行把这些想创业的青年统称为“创客”,对于很多城市,尤其是广深这样的城市来说,如何服务好“创客”,如何争取“创客”,如何让“创客”们在城市找准定位,健康成长为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其实是事关城市未来发展的大事。简单地说,“创客”越多,城市经济就越活跃。
广州在这场“创客”争夺战中可以做哪些工作,以求至少不落后于同一级别的兄弟城市?在政策层面上,决策者完全可以考虑把打造一流的创业环境与争取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广州放到同样重要的层面来考量。大企业、大项目固然可以保GDP,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税收问题,但是“创客”们未来成长空间十足,而且他们对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消耗很小。想想当年的腾讯和华为,这样的前景确实很激励人心。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立足广州的实际,启动扎扎实实的调研、立项工作,至少厘清一个问题:广州对于“创客”而言,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其实,由于种种原因,广州要想与北京、上海争夺一些特定的“创客”群体——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以及国家层面文化产业的创业群体,优势并不明显。
很大程度上,广州的优势在其是华南的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和信息交流上有一定优势,相比深圳而言,房价方面也有一定成本优势。广州能够争取的是愿意到南方创业的“创客”们。深圳已经在金融、互联网、生物科技、物流以及文化创意方面占尽先机,那么,广州要做的是:在给足政策,做好服务之前,给出清晰的产业规划,哪些产业是政府全力支持的,哪些产业是避其他城市锋芒应该尽快做大的,哪些产业因为广州拥有独特的资源可以做大。这样的信息汇总是民间力量短时间内难以做到的,政府有自己的渠道和职能部门,做起来相对容易。
有了这个规划,然后管住权力之手,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让“创客”的力量、智慧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激发,广州大有机会再次实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