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发展瓶颈如何突破?
2015-5-28 来源:南方网
2015年5月10日,苏迪曼杯即将于东莞开拍前,日本球员桃田贤斗一句口无遮拦的“感觉这里比我家乡更像乡村”引起广泛的共鸣,并引发众多争议,另一位印尼选手说得更直接:“体育馆还不错,但是周边很荒芜”。的确,体育馆可以临时兴建,但是周边环境的建设则非一日之功可以达到的,对于一向“爱面子”的中国人而言,肯定是不想将自身的弱点暴露在一个如此重要的比赛中,但是外国选手们最直观的话却已揭开了东莞发展的现实困镜:作为一个“世界工厂”,整个城市的布局极其混乱,特别是市郊的规划各自为政,如果追究其深层原因,东莞的远景规划更是乏善可阵,并且直接导致和现实矛盾的尖锐对立。
如果对比一下深圳,深圳在几年前就一直谋划着“去加工业”而一门心思的做强高科技和出口外贸等产业,南山片区的高新科技园一幢幢气派的高端写字楼集中了联想,TCL,康佳,腾讯等国内知名企业,福田罗湖片区的外贸公司林立,深圳当年壮士断腕式的逼走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富士康,换了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这样的气魄。和深圳极富洞见的前瞻性和从容不迫的进取性相比,东莞一直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状态,支撑起东莞经济的半壁江山依然还是以拼低廉劳动力为主的加工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项目奇缺:如果你坐着广深线经过东莞时,会发现沿途到处是随意分布的低矮的厂房,每个厂房的顶上用招牌写着企业的名字,而且从企业的名称来看,这些企业大多是台湾或香港的加工制造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产能低下,效率不高,主要是靠拼人力和拉长工时来创造附加价值,这样的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氛围中还能存在多久,的确也很难说。但是多少年来,东莞似乎都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然迫近,整个工业结局仍然如旧。
说到东莞厂房的设计,也许是东莞的土地面积比深圳还要大得多,所以在厂房设计时,比较偏爱那种两三层高的低矮的厂房,这些厂房各自一体,野蛮生长,和深圳动辄十几层以上的厂房相比,这实在是对丰富的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方面,由这些数不清的工厂创造的产值可以让东莞的GDP每年在全国的排名位列全国城市的前列,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些GDP似乎只是一些数据的简单陈列,并没有真正用于城市更新和城市配套建设上,特别是东莞的郊区建设,和一天一变样的深圳原关外的建设特别是民治深圳北站片区,龙华新区,坂田片区而言,二者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这几年,深圳的房价越来越高,逼得深圳人不得不将眼光投向周边的莞惠等地区,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些地区的城市规划极其落后,交通,卫生,文化娱乐等配套基本没有成形,城市的规划思路不清晰:哪些风格要保留,哪些项目要改造,迫切需要上马的项目具体日期很模糊,比如说东莞的塘厦,这里和深圳接壤,地理条件优越,厂区也比较密集,有向东莞市区发散的交通之利,但是塘厦发展这么多年,仍然是到处荒芜的无为状态,我们不禁要问,东莞到底怎么了?东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未来可期性到底在哪里?
现在,东莞单纯的依靠加工制造业的弊端也越来越显现了,由于人工成本和加工成本的高涨,一些原本风光无限的企业濒于困境,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出逃不时上演,由此导致劳资纠纷不断,特别是东莞吸引外来人员的魅力已越来越小,未来的发展潜力堪忧。同时,由于前一段时间对全市2000多家地下酒店的打击,大量低层劳动力的失业,特别是相关的连锁反应已扩展到相关的行业,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但是到现在为止,东莞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替代的产业,来摆脱过分依赖加工制造业的局面,来弥补繁华背后的苍凉。
最后,还是对比一下深圳,东莞和深圳相比,都是比邻香港,还可以和省会城市广州亲密对接,地理条件不可谓不优。再说东莞的总面积超过深圳,可规划空间也更大,未来发展潜力不可估量,但是在现实中,二者的境遇却大不一样,深圳已经用敢为天下先的切实行动将东莞远远抛在身后,迷茫的东莞,是时候奋起直追了!(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