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光折腾行人
2015-9-8 来源:南方网
6日起,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针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推出抄告制度。除了要接受交警的教育,交管部门还要将违法行为抄告违法者的单位或社区。对于拒不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交通违法者,交警将带其至辖区派出所核实其身份。而且,一定时间内,若一个单位或一个社区的违法数量过多,交管部门将约谈相关单位的安全负责人。(9月7日 《成都商报》)
中国式过马路一直是交通管理的痛点,为治愈这个隐痛,有关部门可谓是八仙过海,使尽了各种办法。比如,在红灯时拉上红缨绳、组成人墙开关,阻止中国式过马路发生;给协管员配上了喊话器,对行人闯红灯大声喝止;对闯红灯者予以罚念交规、罚站,甚至是戴“绿帽子”、穿绿马甲等抓眼球的处罚,倒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等等。总结这些措施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都是向行人开刀。显然,成都推行的“市民交通违法抄告制”,是又一个向行人开刀的范例。
为何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成了简单的折腾行人?无非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逻辑——闯红灯都是路人个人素质的问题。比如,不管红灯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过马路,是行人规则意识的缺失;电动车载人是行人贪图个人方便,安全意识淡薄所致;行人在没有斑马线的区域,随意跨越机动车道,更是素质缺失的典型。面对行人素质的缺失,对规则的集体僭越,只能祭重典、下狠招,倒逼行人遵守交通规矩。
但问题是,中国式过马路都是行人素质的错么?比如,绿灯时,行人得到的并不是无障碍通行,而是川流不息的右转向机动车。试问,短短30秒时间,能过去几人?这不是倒逼行人一撮撮地闯红灯么?再比如,一些马路,经常一两公里都不设一个斑马线、天桥,行人要通过,需要绕很大的一个弯。如此不方便,只能倒逼行人跨越机动车道“自找方便”。显然,中国式过马路流行,行人素质的缺失是重要因素,但杂糅了规划的问题、机动车对行人路权的侵占等问题,也不可忽略。
既然中国式过马路,并不一定全是行人的错。那么,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也不能光折腾行人。否则,只能落入治标不治本,最终难以为继的窠臼。试想,早在2009年,成都交警首次推出“市民交通违法抄告制”,为何最终不了了之?一个重要原因是,抄告单位虽来势汹汹,可闯红灯却依然波涛汹涌。之后,随着抄告单位的效果递减,起不到打脸的作用,主管部门也只能放弃。由此不难发现,只将板子打向行人,不可能治愈中国式过马路。
因此,对相关部门而言,目前要做的,不仅是对闯红灯施以大棒,而且更要反思自身。比如,红灯的设置时间是否合理,是否不利于路人通行?再比如,在一些车流人流的密集区,是否该设置过街天桥?只有多了一些这样的反思,有关部门的处罚才能理直气壮,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来源:南方网 作者:薛家明)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