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管理缺的不是“智能化”
2015-9-10 来源:南方网
警车私用、警车要盯得紧紧的。最近,常州天宁警方启动了“智能钥匙柜”,用警车都得按上指纹,对上警号,智能记录。一旦警车私用、违章等,都能查得到。(9月9日《现代快报》)
智能钥匙柜、指纹感应器、输入警号、读取指纹、选取车辆、三步取钥匙、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说了这么一大套、这么“热闹”,闹了半天就是在管控一把钥匙?那么破解的办法就非常简单:多配一把钥匙。如果说,私配钥匙被发现,后果将十分严重;即便有了钥匙,车不见了,单位也会追问,那还搞什么“智能钥匙柜”?再者,“钥匙柜”如果只针对普通民警,管理者比如派出所长手里可以掌握另一把钥匙,“科学化管理”在特权面前还能“科学”得起来吗?
对公车的有效管理,首先不是取决于技术层面,而是管理者的诚意——如果真的想管住公车,办法应该很简单,至少不会像“智能钥匙柜”那一大套程序那么复杂。比如,发现公车私用的立马辞退,就没人敢冒那个险。当然,这只是个比方,处理公车私用者还得按制度来,停职、收缴油款并罚款、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延误公事,加重处罚,直至辞退、开除,等等。如果这些制度规定能被认真严格执行到位,公车应该不难管。问题是,对私用公车的问题鲜有按章追责的,或者说,公车所以能被私用,都是在管理者同意的情况下,至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车辆怎么能开得出去。很少听说私营单位安装GPS系统管理车辆的,但也没听说,哪家私营单位的车辆管理成为老大难。那是因为,管理是严格的,套用官话,那叫“真抓实管”。反之,正因为公共部门中不真抓也不实管的问题太严重,公车私用才会泛滥成灾。而这个语境下,无法相信,多了一个“智能钥匙柜”,管理就科学了、规范了。技术手段上科学了,程序规范了,但如果仍规范不了权力,管理者仍拥有特权,任何的“柜”都等于零。比如,管理者若允许手下私用公车,完全可以绕开“柜”给他另一把钥匙,或者即便按程序取钥匙,只要管理者允许,智能记录又有什么用?如果说这是低估了管理者的觉悟,那为何还要搞什么智能管理,直接靠管理者的觉悟岂不更好?
一些地方巨资建成的GPS公车管理系统,并未有效挡住公车的继续私用,原因很简单,GPS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的系统都要由人控制。如今又来了“智能钥匙柜”,除了增加一笔不菲的行政成本,看不出更多的新意。但肯定是乐坏了那些制造商,在公车管理“科学化”的需求下,明天说不定还会推出“智能车库门”、“智能方向盘”等等。(来源:南方网 作者:马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