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营经济,减税迫在眉睫
2016-1-26 来源:南方都市报
省两会正在召开,有关民营经济发展困境的老话题也再次被抛了出来。日前,省政协委员周高雄在政协分组讨论上发问:“刚刚公布的中国民营经济五百强榜单,浙江企业占了26%,江苏企业占18%,广东企业只有8%.我们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身为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的他,特别关注金融杠杆对于民营经济的拉动作用。据他介绍,广东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存量和增量的贡献有52%,但得到的金融支持只有18%.
周高雄提及的这份榜单,在近期的经济金融圈一度引发热议。不久前,一篇标题为《民企的终结:一个杭州打败了整个广东,却输给了这个时代》的文章,曾广泛流传。作者一方面对广东民企的每况愈下表示遗憾,另一方面,则对国企、外企强势扩张下的民企处境表示担忧。过去15年,如果一定要区分所有制,国企尤其是央企的强势是非常显眼的。2015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上榜106家,大部分是国企,央企达到了47家之多,而且多居于前列。相比之下,上榜的中国大陆民企只有5家。从2003年开始至今,中国企业在这份榜单上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增加的企业也基本是国企。
民营经济尽管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中贡献了60%以上的份额,但这些年民营经济发展的势头并不值得乐观。周高雄委员的情愫,大抵与上面这篇文章所表达的类似。他所给出的民企获得银行贷款概率低的数据,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只不过,稍微值得提醒的是,中国民营经济五百强榜单,统计数据的来源非常依赖企业的主动申报,其严谨性有待提升,例如深圳的几家著名民企都未能上榜。所以,以此数据来佐证广东的民营经济发展不足,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也打了不少折扣。
周高雄委员针对实体经济深陷困境的担忧,以及对于发展金融作为支柱业的提议,还是获得了各界的深度认同。“去年5次降息,资金都流动去哪儿了?最后都是去了股市……6%的理财,8%的信托,20%的股市回报,这样循环的。如果股市不灵了,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实业。”他犀利的质问,展现的是目前民企经营者们内心的忧愁和诉求。
对于银行来说,同样的资金对外放贷,天然会选择规模更大、有政府信用背书的大企业,这其中很自然地大部分会是国企乃至央企。民营经济的组成多为中小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银行在面对他们时,由于缺乏风险管控的数据,更增加了人力操作的成本,所以,即便中央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要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但最终资金还是会流向大企业。所以,周高雄委员所列出的“高息贷款我们省大概是12000亿元,大部分是留在民营企业的”,是一个事实,但也是目前这一套金融制度操作的必然结果。
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扶植,真正能够寄予厚望的可能不在于政府继续出台口号式的鼓励政策,而是要打破目前金融系统的风险管控模式。这其中,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不少希望。尽管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目前尚处于规范阶段,但在利用大数据,降低放贷成本方面,互联网金融可能会提供颠覆式的创新服务。而对于政府来说,或许支持民营经济的改革方向应当着力于减税计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赵昌文曾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加流动性总量。的确,目前来看,增加流动性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并没有太多帮助,反而容易助推资本市场的投机心理。
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企,从银行获得融资的困境,表面看是各项数据记录不全,但实际原因还在于企业税负过高。这些企业存在一些规避税负的行为,导致税收记录不全,反过来这又增加了融资难度,从而只能得到较高利率的贷款支持,这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就需要推进营改增计划,降低企业税负,这是比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更加紧迫的事。
在经济新常态的2016年,一方面我们的财政支出还在上升,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又背负着减税任务,短期任务和长期计划的协调,也构成了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的关键性挑战。只要成功应对了这一挑战,民营经济乃至中国经济,又将会迎来新的高速发展机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方都市报评论员)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