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名家专栏
当前位置:名家专栏 > 名家观点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4-5 来源:学习时报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主动选择和必然要求。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2016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之一。自2012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立足全局与长远,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关键问题,为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明智之举,可谓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补短板

  自2004年以来,连续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并以不同篇幅涉及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连续三年写入标题。但在现实中,具有安全、优质、高效、规模化、可持续等特征的现代农业之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农业农村污染严重。这固然与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如土地流转障碍造成的农地“小规模、分散化、细碎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不足、产业化组织竞争力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收益率低、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老龄化和农业空洞化等有关,但现代农业产业的创业活力不足,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滞后,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我国已进入深度工业化时期,与工业服务业相比,农业发展滞后,并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而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人才。与传统农业不同,现代农业属于技术、资本、人才密集型产业,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与物质技术装备和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成正比。目前,发达国家农业正逐步从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向具有智能化、生物化、产业化、生态化和可持续性等特征的现代农业转变,这必然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现代农业从业者。特别地,伴随现代产业部门之间的升级融合趋势,现代农业的功能将由单一向多元拓展与深化,与其他产业间的分工边界也日趋模糊化,并催生出新的分工链条和业态。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形成旅游农业、创意农业、文化农业;农业与航空、生物技术渗透形成航空育种农业、无土农业;农业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精准农业、信息农业、模拟农业;农业与金融保险业互补形成新型土地价格保险、指数保险农业等。因此,在未来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现代农业功能及其内涵将不断丰富和拓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将融合推进,这都离不开高素质从业者和创业者积极投入和深度参与。摆脱对传统农业劳动密集、效益低下、知识技术含量低的刻板印象,依托现代科技改造农业、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依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借鉴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业意义深远。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须构建新型培育制度体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分层次、多类型、常态化的系统工程,涵盖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育体系和专业资质认证体系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教育培育体系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应着力建设包括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基层农广校和农业科研院所、专业农业院校等不同层次的培育机构和培育方式。专业资质认证体系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应从明确认证条件、制定认证标准和推动认证常态化等三个方面实施有效管理。

  如可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完整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及专业资质认证体系。以法国为例,法国为配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上世纪末建立了纵向层次鲜明、横向沟通紧密、整体衔接顺畅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中、高两个层次以及农业职

  业培育和成人教育两个类型,业士(高中毕业)、学士、硕士、博士四级学位;技术工人、中级技术员、高级技术员、工程师四种职称;职业能力证书、职业学习证书、农业职业高中会考证书、农业技术高中会考证书、补充证书等多种证书文凭;学校教育、机构培育相结合的完整体系。韩国则针对工业化进程中因忽视农村发展而出现的严重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等农村衰落现状,于20世纪60年代后开展“新村运动”。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每年拨专款办学,为农民实行三个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第一层次是对农村青少年的“4H”(头 脑 head、 心 智heart、健康health、实践hand)教育;第二层次是对农业后备劳动者的农渔民后继者教育;第三层次是专业农民教育,重点培养具有较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且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农业大户。为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对现代农业技能人才的需要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统筹兼顾精准性和配套性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避免出现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欠精准缺配套、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等倾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独特的产业特性(生命特性、季节特性、产品市场特性及生产组织特性)决定了农业领域的许多具体知识、专有技能和经验都具有缄默知识的特性,需要长期积累才得以形成并不断内化。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也必须因时因地因情而异。可加强现代农业从业者、资源环境禀赋、产业发展状况等情况的调研,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相互支撑、有效耦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如根据是否懂经营会管理、是否懂技术优服务等将现代农业从业者分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因地制宜形成农民田间学校式、典型示范式、项目推动式、媒体传播式、“互联网+”式等不同类型的培育模式,分门别类建档入库,进行精准培育。

  同时,进一步健全职业农民的配套扶持制度。完善补贴、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人才培育等扶持政策,使土地流转、返乡创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特别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针对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要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并细化落实到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业真正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让农民真正成为受尊重得实惠的好职业。(作者:危旭芳 来源:学习时报)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