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名家专栏
当前位置:名家专栏 > 名家观点 > 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2016-7-28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由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社会话语中的高频词汇,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何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把握哪些关键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为何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在此转换过程中,传统增长动力正在衰退,新兴动力还在孕育期,新旧动力不能正常接续。在此情况下,我国遇到三大难题急需在宏观政策上得到破解。

  一是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关键是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从需求侧分析,经济增长中的快变量,投资增长率在迅速下降,投资空间在变小,边际效益明显下降,继续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成本在上升、难度在增加。在消费需求方面,中低收入人群由于收入不足,对中低端产品需求不足;中高收入人群在国内有效供给缺乏条件下,消费潜力受到抑制。从供给侧分析,在现有体制下,资本和资源过度涌入中低端产业,造成产能过剩;而资本、技术和资源进入中高端产业严重不足,由此造成国内中高端产品供给缺乏。之所以产生供求结构性失衡,关键是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比如中低收入人群对日用消费品像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需求不足,主要是与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社会保障水平低密切相关。相反,在优惠政策刺激下,各种产业园区大力吸引外来投资进入技术门槛低的中低端产业,造成供给过剩。与此同时,当中高收入人群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市场出现新需求时,在体制机制束缚下,实体经济缺乏创新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中高端产业不足,使得国内市场上中高端产品供给受到严重抑制。

  二是体制机制改革亟待加快,企业制度交易成本上升。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新增长动力培育主要靠的是市场和企业。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制度较不完善,产权保护措施不得力,创新激励机制缺乏,行政审批事项环节多、名目繁杂,所有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的发展阻力。比如,世界银行2015年对世界189个经济体进行了评估,在中国开办一家企业平均需要11道手续和33天时间,而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数字是5道手续和9天时间。另外,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企业税费负担重、社会保险费率高、物流成本增加等,都抬高了企业的发展成本。显然,体制机制成为企业发展创新的主要掣肘。

  三是从201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从当年第一季度的12.2%下滑到今年第一季度的6.7%。显然,在现阶段仅仅依靠需求侧调控政策效果已经不灵,还必须在需求侧之外寻找良策。

  总之,从上述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供求两侧,但根源和实质在供给侧,而供给侧主要矛盾是体制机制问题。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必要也是必然选择。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

  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视角看,人类经济活动都是由供给和需求两侧组成,供给侧是专为社会生产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方面;需求侧是消费商品或服务的方面。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3种关系:如果社会生产出的商品或服务能被全部消费,供给与需求实现平衡;若生产出的商品或服务大于消费,或者小于消费,供求就是失衡状态,这时如果是封闭型经济,要么扩张生产要么压缩需求,反之亦然。如果是开放型经济,就需要进出口调节。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分析和调控经济有两个逻辑框架,一个框架是从需求侧入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构成;另一个是从供给侧入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劳动、资本(投资)、资源和技术等要素投入形成的。有3点需要深入解释,一是需求侧管理侧重于短期增长,供给侧调整侧重于中长期增长。从需求侧看,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等“三驾马车”采取刺激抑或控制政策,都会影响短期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从供给侧看,劳动、资本(投资)、资源和技术的配置组合形成的是中长期经济增长,即潜在经济增长率。二是需求侧中投资项和供给侧中资本(投资)项有本质不同。需求侧中的投资作为当期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是公共投资,也可以是生产投资;公共投资中可以是直接为增加产品有效供给的公共服务投资,也可以是与产品供给无关的投资。而供给侧中的资本(投资)应当是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紧密相关的投资。三是要素的不同配置结构会带来不同档次质量的产品、不同业态、不同产业。而这些不同主要决定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程度。进一步讲,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是依赖创新完成的,而技术和管理创新又必须依赖体制机制改革去实现。

  结合理论和实际情况,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推进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以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路径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动力是以改革为引擎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最终形成供求结构动态平衡、经济保持中高速的新增长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加减法”,也做“乘除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去除无效供给,改造传统落后供给,增加新供给;同时不能简单理解供给仅仅是提供产品或服务,还应包括更加集约化配置的生产要素供给和有效的新制度供给。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的具体体现。

  三、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有何区别?

  早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就采取了供给学派的主张,分别采用减税、减少政府干预、推进国企私有化、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等措施帮助本国经济走出衰退。我国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英美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5个方面:

  第一,阶段不同。英美当年采取供给学派主张时,发展水平已经进入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是滞胀。当前,我国发展水平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工业化进程仍未完成,通缩压力仍在持续加大。

  第二,供求环境不同。当年英美面临的供求环境是供给不足,财政赤字压力大,社会福利支出偏高,居民消费率高。当前我国供求失衡,产能严重过剩,面临国内外需求不足、社会居民福利低、居民消费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第三,制度环境不同。英美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相当成熟。而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且社会主义市场制度还不完善、不成熟。

  第四,政策手段不同。与英美发达国家仅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所不同的是,中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可以采取财政货币政策,又可以采取产业政策和企业激励政策等。

  第五,动力机制不同。英美国家采取供给学派主张是,不用在体制上动大手术,而我国要以体制改革为途径,向体制机制改革要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擎,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宏观和微观活力,为增加有效供给创造制度条件。

  四、需要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4对重要关系:

  一是长期发展与短期增长的关系。供给与需求两侧关系既对立又统一,需求管理政策侧重于在短期内通过相机抉择,实施反周期政策实现供求动态平衡,使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能为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但是,需求侧管理难以自动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于通过中长期的科技、制度和管理创新,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改善供给结构,释放新需求潜力。但供给侧在短期内应对经济波动效果有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长短结合,短期需求侧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为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好一个“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在经济增长合理区间借势改革,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培育新增长动力。

  二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和需求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供给必须以需求为目标,需求又必须依赖供给,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脱离需求一方。如果供给侧一味增加新产品供给,若需求不变,社会有效需求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还有可能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以扩大社会福利有效供给为着力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切实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围绕“低端同质、高端不足”,着力于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有效需求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应着力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打破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为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三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更不是万能的,政府与市场必须各就各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重新搞计划经济,不能再走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增长的老路,而要痛下决心破除行政垄断,切实减少和消除经济体系中的扭曲。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化价格引导资源向更富有效率的领域集中。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要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各级政府在减少市场干预、破除垄断、推进国企改革等方面,要起关键推动作用。在新常态下,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必将降低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释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比如,减少或取消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打破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拆除了市场制度之墙,既可以增加生产福利,又可以增加消费者福利,等等。

  四是国际与国内的关系。当今世界,国与国、一国与全球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同全球市场的联系比以往要紧密得多。显然,必须在开放条件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妥善协调好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之间的关系,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向中高端迈进;既要走出去加强对外投资,又要继续引进先进资本推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面对全球化新趋势,我国要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性创新”机遇,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将我国打造成全球中高端要素集聚的“高地”,同时推动我国各类要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打造中高要素集聚高地、改变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必然要求国内要素供给结构和配置方式进行调整,由此还必须改革相应体制机制,破除对外开放的制度性壁垒,主动与全球贸易规则实现有效对接。另外,我国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制度供给体系建设,为我国进一步“走出去”争取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结构性改革要扎实落地,就必须抓好几个关键点: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点是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核心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是推动社会创新,根本是深化改革开放。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马晓河)



【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