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民情民意 > 广东财政收入奔万亿凸显“改革+”效应
广东财政收入奔万亿凸显“改革+”效应

2016-9-30 来源:南方网

  广东降费减税“动真格”,2016年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减负2283亿元,与此同时,广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账”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同期增幅最高值。广东省财政厅表示,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有望首超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跨上万亿元台阶的省份。广东稳增长、降税费“增减之间”,体现了供给之手的予取有术,反映的是广东营商环境之变、经济结构之变。(9月28日新华网)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放水养鱼,有些人于是担心政府财政收入来源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然而,广东省的数据表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非但没有下降,相反依旧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势头,总额直逼万亿元新台阶,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不过稍加考量便不难发现,这恰恰正是广东不遗余力推进改革创新生发出的强烈“改革+”效应。

  改革+简政放权。通过做“减法”的方法做“加法”,凸显出广东改革、发展决策的辩证法。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改革,广东走在全国前面,2012年营改增逐步推开后,广东累计营改增减税近1600亿元;2013年以来,广东共取消、免征、缓征或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200多项;全国性行政体制改革大刀阔斧推进后,广东放权、减税、降费的力度更是进一步加大,仅今年上半年给企业减负规模就达2283亿元。“减税可以带来企业持续减负,从而增加更多投资和创新,企业有钱搞研发,这样就能得到休养生息,产业就能做大。”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可谓一语中的,政府放水养鱼,给市场经济体腾挪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轻装上阵、活力勃发、放手开拓市场,而企业的全面“盘活”必然创造源源不断的地方财政之源。

  改革+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促进新旧发展动力转换,牢牢把握了深化改革的主动权。广东最先推行改革开放,也最先步入经济新常态,但广东不等不靠,依旧咬定改革不放松,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从改革入手寻求破解对策。在做普惠性的降费减税提效“减法”的同时,一边做“加法”,投入逾170亿元推动产业转移,投入75亿元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一边做“乘法”,财政出资设立24项政策性基金,撬动各级财政及社会资本1035.5亿元,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9.5%;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5.8%,财税政策的超前引领,培育新业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成效日益显露出来。

  改革+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抓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植了地方财政新的增长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供给侧改革更是中央破解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战略,作为创新实践的先行者、引领者,恰恰十分注重从供给侧入手、由创新驱动发力。正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指出,广东的降费减税并非是盲目的,税费杠杆扶优抑劣,培育新业态。去年广东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2%,今年上半年增幅更比全国地方平均增幅10.1%高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清楚地说明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精准有力、成效明显,经济增长活力显现,日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来源:南方网 作者:秦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