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转型转出“加速度”
2017-2-17 来源:人民日报
正月初八,南国广东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清远市委市政府已经紧锣密鼓地部署起全市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工作,大有“鸡”不可失、时不我待、“撸起袖子加油干”之势。
确定目标摒弃总量思维
“力争将清远建成粤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力争到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2016年12月15日,清远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清远科技创新的蓝图。根据《清远市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草案)》,今年清远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14项,年度投资计划410亿元。
从产业发展上看,毗邻珠三角的粤北欠发达城市清远一直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市。自2002年清远开始大力引进建筑陶瓷企业后,白色的陶瓷与有色的再生金属、灰色的水泥被称为清远的三大传统产业。这些产业为清远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绿水青山的优质生态资源带来隐忧。
“思想观念要创新。要从摆不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总量思维中走出来,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确定目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表示。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清远紧紧扣住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清远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振兴发展、加快融入珠三角等重大工作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围绕一个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一个战略定位——南融北拓桥头堡、山清水秀后花园,实施一个发展战略——广清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行动计划——南部地区加快融入珠三角和北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1112”发展布局,为实现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凝聚了广泛共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淘汰落后产能动真碰硬
回观近5年,清远市委、市政府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从准入门槛的制定,到扶持配套政策的出台,从公共服务平台的兴建,到营商环境的改造,清远“破立并举”,拉开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序幕。
在存量优化方面,清远在过去5年先后出台了《清远市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实施方案》《清远市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办法》《清远市加快再生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等政策,着手对陶瓷、再生金属等行业严厉整治。而对于水泥行业,清远采取的措施为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49万吨,约占全部产能1/3强;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67.9万吨。
清远的决心和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长隆项目、金发科技、天安智谷、神华国华项目、英德通用电梯集群基地、广清产业园……一个个重大的投资项目陆续落户,为清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一根根“能量棒”,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在“破”的同时,清远加快了“立”的步伐,在提高增量上下功夫。5年来,清远先后出台了《清远市鼓励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和增强实力的实施方案》《清远市鼓励创业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清远市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清远市商事登记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务求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动力、向创新要动力。
提高科技创新含金量
作为后发地区,清远在科技创新上始终保持“热情”,并将一批有含金量的创新资源“囊入怀中”。
清远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粤东西北第二个国家高新区,并被认定为国家火炬高性能结构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
清远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创新券,华南863科技创新园、天安智谷孵化器入孵企业142家,华炬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孵化器。
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2家,比2011年增加79家,数量居粤东西北地区第二位。有科技创新作支撑,清远的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走出了“加速度”。
这是清远5年“答卷”的一部分:2016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45%,高耗能行业贡献率下降18.7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22.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6.6%、31.2%,为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2倍和2.4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了5.2个百分点……
葛长伟表示,未来5年清远将着力推动创新发展,不断完善育才、引才、用才体制机制,积极创建粤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为清远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和“弯道超车”路径。(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罗艾桦 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