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岗位自己蹦出来
2017-11-16 来源:人民日报
化解就业压力,不能靠天吃饭,要靠各方面积极促进
就业,过去老说是民生之本,十九大报告里说,是“最大的民生”。
说起就业,老百姓有个形象的比喻:捧饭碗。找着好工作叫“捧上金饭碗”,差事丢了叫“饭碗砸了”,饭碗,还能不重要?一家老小指着它吃呢。一般来说,直接劳动收入就是家庭的主要进项,二次分配等主要起兜底作用。所以,人民要想过上美好生活,离不开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这些年,咱们的饭碗是越端越牢了。过去5年,新增就业年均在1300万以上,不仅在数量上超出全年预期,还每每提前完成既定任务。这不,今年又是在前10月就实现了1100万的就业目标。就业无忧,社会就稳定,老百姓就踏实。
然而,还远没到可以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压力仍然不小。一个是总量大,未来3年,每年需要给超过1500万人提供工作,这里头光高校毕业生就得800万上下,还有几百万职校学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再就业人员;另一个,还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拿我一个朋友来说吧,名校研究生毕业,有好几个单位要他,他还是摇着头叹息:工作太难找了!——心高,差一点的瞧不上!
化解就业压力,不能搞“自然主义”,不能靠天吃饭。经济向好,岗位就多,这是自然;但是,就业优先战略、积极的就业政策也非常重要。要千方百计促就业、造饭碗,别等饭碗自己蹦出来。
通过大规模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岗位匹配的能力,逐步解决结构性矛盾;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发放专门的就业补贴资金,比如为个人和单位承担一部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支出……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日前,财政部、人社部就制定了专门的就业创业补助管理办法,首次创办小微企业的、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试点给予创业求职补贴。
有了各类政策的扶持,个人也要调整就业心态。非得一步迈进五百强吗?饭要一口一口吃,与其好高骛远,不如骑驴找马。(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商 旸)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