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科普|真正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疫情结束后出现
2020-3-26 来源:广东省情调研网
目前国内疫情情况慢慢转好,正在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大家的心情也慢慢趋于平静。但其实,静水深流,随着疫情的结束,还有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社会,需要我们去关注。
著名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表示,真正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在应激状态之后出现。疫情结束之后,很多人会产生一段时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即PTSD,是指创伤性事件产生后,个体不能很好地适应,或无法很好地解决相应问题,从而产生的长期性严重心理问题。
“9·11”事件发生10年后,纽约卫生部门的相关调查仍显示,至少1万名消防员、警察和平民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有调查发现 “非典”患者1年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累积阳性率为55.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是相对慢性,在确诊几年后甚至终生都可能出现符合诊断的症状。彭凯平教授特别提醒,在疫情结束之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出现三大类心理问题。
第一类,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即重演事发时的负面感受,如做噩梦。“假设事件已经过去了,但是个体没有完全处理好,那么个体将会通过做噩梦等方式重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这是我们通常比较关心的创伤后心理问题。”
第二类,回避和麻木类症状,即社交逃避。“受到伤害之后,一个人很难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社会关系、社会联系、社会习惯当中,从而产生社交退避。此时,这个人开始产生孤僻感,不与他人交流,冷漠无情,对于生活中的事情再也没有以前那种热情的反应。”此外,这个人还会产生记忆的丧失,即有意识地忘掉这段时间的经历,完全无法回忆起以前负面的体会。这些都称为社交障碍,其具体表现包括注意力涣散、社会关系淡漠、不想结婚、不理孩子、不理家人等。
第三类,警觉性增高症状,即过度敏感。“别人一旦提起武汉、肺炎,他立马就会产生反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长期保持愤怒。那么这个人就会对社会感到仇恨,对政府感到仇恨,对他人感到仇恨,甚至有报复的冲动和行为,包括自己伤害自己,伤害周围的人,开始骂人、打人等。”
对于疫情而言,其实心理学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彭凯平教授也呼吁需要高度重视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不仅发生在亲身经历创伤事件的人,在疫情影响下,对于普通公众,尤其是特别关注疫情的人或是自己关心的对象正好处在疫区的人而言,可能会产生一种替代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即“我们怀有同理心,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将别人的痛苦慢慢变成自己的痛苦,将别人的伤害慢慢变成自己的伤害”。虽然自己没有在疫区生活、工作,但是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也可以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疫情之下,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更加需要互相扶持。如果大家遇到心理不适或困惑等问题,可以关注我们,加入我们的群,向我们寻求帮助。我们也会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相关资讯,为大家提供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和心理测评服务。
·END·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