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双区驱动”战略背景下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2022-11-28 来源:广东省情调查报告
"十四五" 时期 , 是广东省加快形成 “ 一核 一带一 区" 区域发展新格局 , 深人实施 “ 双区驱 动" 战略的关键期 , 是湛江实施全力建设省域副 中心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全面 加强与海南相向而行 、全力打造国家战略联动与 融合发展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 、在服务和融人新 发展格局中塑造湛江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窗口期。 根据广东省“十四五" 规划 ,“十四五" 时期湛江 的发展地位将得到全方位提升 , 湛江的区域发展 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 , 湛江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 有的重大机遇 。推进 “ 双区驱动" 战略对于新时 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 、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 新格局 、发挥好 “ 两个窗口 " 作用 , 将产生重大 而深远的影响; 将为探索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提 供“新坐标" ,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有效利用国内、 国际两种资源 , 引领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 具 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 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举全省之力推进 “ 双区 驱动" 战略是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战略部 署 ,“双区驱动" 战略有望成为广东省加快构建区 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的战略支撑 , 在引领珠三角 、带动全广东 、辐射 粤港澳 , 形成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 布局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双区驱动" 战略为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 是湛江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内在需要 、有效路径和重要平台 , 其将有力地推动湛江在融人新发展格局中重塑发展新优势 , 不断增强竞争力 、发展力 、持续力。
一 、“ 十四五" 时期“ 双区驱动" 战略在破解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难题中的地位
和作用区域发展不协调 、不平衡是广东基本省情和突出短板 , 缩小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 , 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的长处和比较优势 , 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 高质量加快构建“ 一核一带一 区"区域发展格局 , 积极构建服务和融人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 , 是广东 “ 十四五" 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的紧迫任务 , 也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双区驱动" 战略的实施对广东促进构建 “ 一核一带一 区" 新格局 , 推动广深“双核联动 、比翼双飞" , 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 将带来积极效果 , 为加快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 也将为全国 、全省发展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 ( 以下简称 《 纲要》) 明确提出 “ 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 , 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 ,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为深人贯彻落实 《 纲要》 要求 , 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 系列重要部 署 。2019 年 11 月广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 , "沿海经济带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 也是大湾 区 、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拓展带 、对接地 , 要主动 承接 · 双区 ' 产业转移 、融人整体产业链 , 与 ·双区' 共同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 。2020 年 12 月 , 中共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 议提出: "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先行示范区 ·双区' 建设 , 发挥粤港澳深度合作独特优势 , 积 极作为 、主动对接 , 充分激发强化 · 双区' 建设 的整体效应 、集聚效应 、协同效应 、战略效应和 辐射引领效应 , 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牵 引。" 2021 年 1 月 , 中共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 十三次全会明确强调 , 广东要以 " 双区" 建设牵 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引导各项改革朝着打造新 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聚焦发力 , 推动 " 核" " 带" "区" 一体协同 、各扬所长 , 持续释放打造新发展 格局战略支点的强大动力 。2021 年广东省政府工 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到 , 广东省政府要 " 支持汕 头 、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建立广州与 湛江 、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机制 , 加快打造现代 化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要发展极" 。《 中共广东 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朝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以下简称 《建议》) 针对广东发展的最大短板 , 提出了要 "高质量加快构建 · 一 核 一 带 一 区 ' 区域发展格 局 , 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的目标 , 明 确部署了 " 深人推进 · 双区' 建设 , 打造更高水 平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 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 深化粤 港澳高水平互利合作 , 把 · 双区 ' 打造成为现代 化建设的主引擎" "支持粤西地区打造粤港澳大湾 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联动走廊" "沿海经济 带突出陆海统筹 、港产联动 , 做强省域副中心城 市 , 推动完善 · 双核 i双副中心 ' 动力机制 , 加 快构建世界级沿海产业带" 等战略举措。
"双区驱动" 战略的实施为新时代广东省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 是广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战略平台 , 是广东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 , 为广东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新的理念 、新的机制 、新的模式 ,注人了新的活力 , 是 " 十四五" 时期广东创造新优势 、应对新挑战 、破解发展新难题的重要战略路径 。举全省之力支持 " 双区" 建设是新时代赋予广东的重大历史使命 , 更是总书记 、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大政治责任 。省委省政府明确将 " 双区" 建设作为全省重要政治任务 , 要求全省动员、全城参与 、特事特办 , 举全省之力 , 强力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 , 深刻领悟 "双区"建设的全局意义 , 充分释放 " 双区" 利好叠加带来的 "化学反应" " 乘数效应" , 推动和带动全省"1 i1 i9" 工作部署落地 、落实 。"双区驱动" 战略未来要成为带动广东及我国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劲引擎 , 在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 "纲" , 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引领的伟大实践中 , "双区驱动效应" 必将会对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对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产生积极作用 。"双区驱动" 战略实施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好 " 双区" 示范效应 , 加快推动形成以珠三角为龙头 、粤东西北多点支撑、全省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 推进广东全域交通 、产业 、政策 一 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优质资源向粤东西北地区流动 ,推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一体化融合发展 。这对高质量加快构建 " 一核一带一 区" 区域发展格局 , 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 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 、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 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推动完善 "双核 i双副中心" 动力机制 , 加快构建世界级沿海产业带 , 解决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相对珠三角明显落后的问题 , 实现广东区域一体化发展 , 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 并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 、湛江在对接支持服务 " 双区" 建 设中的优势和机遇
"双区驱动" 战略既是湛江创新发展思路 , 主 动融人 "双区" 建设的必然要求 , 也是湛江抢抓 发展机遇 , 在更大范围 、更大空间内配置资源 ,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内在需要和有效 途径 。湛江要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区位优势 , 发 挥 "承广启西 、沟通南北 、连接海内外" 的重要 战略作用 , 努力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中推进高质 量发展 , 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国际 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
( — ) 区位条件及战略地位优势和机遇
湛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 战略地位重要 。全面对接 " 双区战略" 建设 , 将有助于湛江 战略地位和纽带 、桥梁作用的发挥 。湛江地处粤 桂琼中心 , 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先行示范 区 、海南自贸港 、北部湾城市群 、西部陆海新通 道的核心节点城市 , 同时也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 一带一路" 海上合作支点城市 、悟广对接广盟的 前沿城市 , 在服务和融人重大国家战略中优势明 显 。在国家层面 , 改革开放以来湛江一直是一座 被国家赋予特殊希望 、肩负特殊使命的城市; 进 人新时代以来 , 从 " 北部湾中心城市" 到 " 东域 副中心城市" , 从 "悟广新的经济增长极" 到 "现 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 从 "与海南相向而 行" 到 "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 和支撑点" , 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 以及粤 港澳大湾区 、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北部湾城市群、 海南自贸港之间的枢纽和衔接点 , 湛江在全国、 全东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 在新 一轮扩大开放中要勇立潮头 , 更加有所作为。
湛江拥有40 万吨级航道的天然深水良港 、悟 阔的发展空间 、绵长的海岸线 、巨大的土地潜力 , 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 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优越的比较优势 , 在国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支持海南建设国际自由贸易港战略中 , 可以让粤港澳琼各方在更悟阔的区域中配置资源 、优势互补 。随着 " 双区" 建设的产业流 、资金流 、信息流 、人流 、物流沿着沿海经济带向湛江汇聚 , 湛江将在承接 " 双区" 建设的优质生产力转移 、发展高端沿海临港工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 、加快高质量发展 、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由贸易港之间的联动发展 , 需要湛江发挥纽带的作用 。《建议》 明确提出了 "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战略对接 、协同联动" "支持粤西地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联动走廊" 的发展规划 。湛江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战略联动走廊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产业错位发展 ( 如在制造业等方面向外辐射) , 湛江能提供支撑 。在创新驱动上 , 湛江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拓展海洋经济 、打造智慧海洋 、利用海洋资源上的合作空间巨大; 湛江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高校 、科研机构 、创新型企业可以在海洋领域方面进行对接 , 提升双方的海洋科技创
新能力 , 使湛江的产业转型升级得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支持。
(二)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优势和机遇湛江 自然条件优越 , 物产资源丰富 。作为"双区" 建设的后花园 , 湛江可以让粤港澳各方在更悟阔的区域中配置资源 、延伸拓展发展空间 ,实现优势互补 、互利双赢 。湛江作为农业大市、海洋大市 , 农副产品无论在产量 、数量 、品种还是质量上 , 都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 湛江可以对接 "双区" 建设城市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 , 以高品质 、多样化路径打开大湾区市场 , 加快建设粤港澳蔬菜 、果品 、海鲜 、 肉食供应基地 , 加快培育特色 、优势农产品品牌 , 强化农业企业 、农产品市场产销对接 , 为 " 双区" 建设提供优质的生活用品 , 建设服务 " 双区" 的 " 米袋子" " 菜篮子" "果盘子" 基地。
湛江作为生态型海湾城市 , 拥有一批高质量 的滨海旅游资源 , 完全有条件 、有能力打造成为 "双区" 建设旅游休闲热门目的地 。湛江特殊的区 位优势和战略地位能够形成诸多战略优势的叠加 效应 , 在以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主线 , 推动 "双区战略" 建设方面 , 湛江最具发展潜力 和承载力 。作为 "双区战略" 建设后花园的湛江 , 可以让粤港澳各方在更广阔的区域中配置资源、 优势互补 , 为 " 双区" 建设提供能源 、基础原材 料 、旅游产品 、优质农产品和生活用品 、专业技 术人才等全方位支持 , 真正实现与 " 双区" 建设 产业协同共建 、文化交流共融 、发展机遇共享。
(三) 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和机遇湛江资源禀赋良好 , 港口优势明显 , 地域辽阔 , 土地资源丰富 , 是 " 双区战略" 发展的重要 支撑区 、拓展区和辐射延伸地 , 全面对接 、用好 "双区驱动效应" , 可以更好地释放湛江的发展潜 力和承载力 。湛江作为 " 一带一路" 海上合作支 点城市 , 是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 、粤港澳大湾区、 北部湾城市群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汇点 , 也是 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 "桥头堡" , 直接对外 辐射 , 拥有广阔的市场 。全面对接 、用好 " 双区 驱动效应" , 全力打造湾区发展的拓展带和对接 地 , 有利于湛江以更高站位 、更宽视野 、更新观 念深化改革创新 ,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 提高发 展的质量和效益; 有利于推动湛江与 " 双区" 建 设的产业融合发展 ,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加快构 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 在更高层次参与区域合作和 竞争; 有利于把湛江打造成为大湾区与西南地区、 东盟国家和海南自贸港互联互通的关键通道 , 为 西南地区连接大湾区 、面向东盟开放 、对接海南 自贸港提供更高能级的合作平台; 有利于提升湛 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 , 提升湛江综合实力 和辐射带动力 , 为全省构建 " 一核一带一 区" 区 域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湛江的港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双区" 建设可以借助湛江港扩大对外辐射能力 , 辐射东盟市场; 未来广湛高铁的开通 , 将使湛江更好更快地融人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小时交通圈 , 加速人员和各种资源的流动 , 为湛江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 临港工业发展优势和机遇随着宝钢湛江钢铁基地 、 中科炼化等一 大批重大工业项目扩大生产 、加快建设 , 巴斯夫 、 中船重工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 , 湛江的临港工业发展势头迅猛 , 承接海南 自贸港和 " 双区"建设加工制造业的基础坚实 、空间巨大 , 优势也非常明显 。湛江当前正在加快培育 一 批发展超1000 亿元级的重大产业集群 , 打造世界级绿色环保高端沿海临港重型化工产业基地 , 环保能源、基础材料 、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支撑日趋完备 ,重型化工产业和钢铁产业融合发展 , 优势互补 ,前景广阔 。依托目前的大项 目 、大园区 , 湛江完全可以对接海南自贸港和 " 双区" 建设产业发展布局 , 主动承接产业 "外溢效应" , 以大港口带动大产业 , 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 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集聚基地 , 着力提升钢铁 、石化产业链水平; 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引领 , 加强海洋科技对接 , 努力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平台 , 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环保高端沿海临港重型化工产业基地 , 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 。 以 重 大 龙 头 项 目 为 抓 手 , 拉 " 长" 补"短" , 打造湛江产业 "航母战斗集群" ,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精细化工 、生物医药 、智能家电家居及现代服务业重点布局 , 大力发展海洋能源 、海工装备 、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油气开发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 推动产业集群化 、规模化 、高端化 、生态化 、品牌化和开放化高质量发展 , 构建与国内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五) 国家发展战略及政策叠加优势和机遇服务和积极融人新发展格局 , 是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湛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 是湛江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 是增强湛江
竞争力 、发展力 、持续力的重要保障 。 因此要全 面提升湛江在融人国内国际 " 大循环 、双循环" 中的嵌人度 、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 为广东打造 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做出积极贡 献 。从湛江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 特别是打造成 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 的要求来看 , 湛江独特的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开放优势将更加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党中央 和省委 、省政府赋予了湛江一 系列叠加政策 ( 见 表1) 。中央赋予湛江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 要发展极" 和 " 与海南相向而行" 的重大使命 , 广东省委 、省政府明确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 中心城市 。2021 年 3 月 出台的 《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 心城市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 见》, 明确了湛江市 " 十四五" 时期及至 2035 年 发展目标 , 赋予了湛江四大战略定位 , 提出了五 个方面共25 条支持政策 , 其含金量之高 、突破性
之强 、覆盖面之广 、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 是湛江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将为湛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湛江开放平台不断优化 , 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发展定位不断提升 , 湛江一次次被赋予高规格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重任 , 政策效应累计叠加 , 借此带来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 湛江由此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湛江在服务和融人新发展格局当中要扬长避短 、错位发展 , 聚焦重点 ,抢抓机遇 , 不断把发展的潜在优势转变为发展的现实红利 。要抢抓 RCEP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推进实施机遇 , 积极参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战略联动走廊及西部陆海大通道建设 , 加强与 " 双区" 建设各利益方 、海南自由贸易港合作 , 推动湛茂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 增强综合枢纽功能和要素集聚功能 , 在加快把湛江打造成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 , 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表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湛江赋予的重要定位列表
年份 政策文件名称 定位
2014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
2016 《 "十三五"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工作方案》 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2017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 环北部湾中心城市;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17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 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
2018 《广东省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 大城市
2019 《关于构建 " 一核一带一 区" 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
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 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2019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 西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节点城市
2021《广东省委 、省政府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 中心城市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 见》 服务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区;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区域创新中心 、区域文化教育中心 、区域医疗中心 、区域商贸服务中心
三 、湛江在对接 、支持 、服务 " 双 区" 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湛江在参与 "双区" 建设的过程中 , 既要看到 发展的机遇 , 也要深刻认识 "双区" 建设给湛江带 来的挑战和压力 , 深刻认识湛江在对接支持服务 "双区" 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短板 , 认清外 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强化挑 战意识 ,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 , 解放 思想 , 对标先进 , 扬长避短 , 振兴发展。
( 一 )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 ,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 , 世界进人动荡变革期 , 国际环境 日趋复杂 , 不稳定性 、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 重要战略机遇期 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变化 , 新旧动能 转换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 , 经济全球化在曲 折中深人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 , 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日 趋复杂 , 国际经济 、政治 、科技 、安全等格局出 现深刻调整 ,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 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 、民粹主义有所上升 , 不稳定性 、不确 定性更加突出 。世界经济低迷 , 国际贸易和投资 大幅萎缩 ,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 全球发展的 赤字问题愈加严峻 , 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 产 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 , 全球供应链本地化 、区 域化 、分散化的趋势 日益明显 。 国际合作缺失 , 中美贸易摩擦在反复中不断升级 , 对国际经济秩 序构成了颠覆性威胁 。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 贸易 投资全面受阻 , 出 口订单减少 , 贸易成本上升 , 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 、挑战异常复杂和严峻 , 对湛江和 "双区" 建设联动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 的影响 。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增大 , 将影响湛江外 向型经济的发展势头 , 增加了推进新一轮开放的 难度 , 湛江港口群寻求向西南方向拓展航线业务、 湛江打造 " 参与共建西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的战略目标将面临更大挑战。
(二) 高质量发展主题下国内形势带来的挑战
从国内形势看 , "十四五" 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 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 、发展环境 、发展条件变化做出的科学判断 。在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 , 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新形势 、新使命和新要求 。在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的同时 , 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 结构性 、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 。应对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外部冲击与内部调整双重考验 , "双区战略" 的实施容易对周边区域形成更强的虹吸效应: "双区战略" 建设中的核心区域城市依托自身形成的体制机制优势及政策创新 , 推动缩小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 , 将促进 " 双区战略" 建设对周边区域形成更强的虹吸效应 。"双区战略" 建设中的核心区域城市先进的产业体系 、 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 , 必然会吸引湛江的高端产业和人才 、资本 、资源进一 步向大湾区集聚 , 这一形势势必会对湛江高水平开放 、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 。是辐射效应大于虹吸效应 ,还是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 是溢出红利 , 还是负面虹吸? 这要结合 " 双区战略" 建设的具体进程进行客观考量 , 要充分评估 " 双区驱动效应"进程中虹吸效应给欠发达地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 防患于未然 , 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三) 外在支撑条件缺位带来的挑战
从外在支撑条件来看 , 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湛江作为第一批国家对外开放城市 , 长期处于政策扶持的弱势地位 。 比如缺乏高水平开放平台 , 赋予湛江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殊政策和部分省级管理权限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滞后 , 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完备 , 产业设施配套不够完善 , 外向型经济水平不高 , 缺少有力 、高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 协作动力不强;财政收人与城市发展的各项事业需求不匹配 , 民 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需求有差距 , 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平较低; 传 统发展模式路径依赖较强 , 创新驱动不够 , 农村 发展相对落后 , 城乡差距较大 , 文化社会事业发 展滞后于经济建设等 。这些因素导致湛江城市区 域辐射能力较弱 , 吸引力下降 , 对未来发展带来 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四) 自身发展内在因素带来的挑战
湛江作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 造成目前落 后的原因很多 , 表面上看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 但最根本的是地方部分党员干部思想僵化 、观念 落后 、本领不强 、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湛 江改革开放走到今天 , 自 己与自己对比 , 有一定 程度的发展 , 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 大差距 。要强化问题意识 , 知耻后勇 , 敢于承认 湛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落后是全方位 、系统性 的 , 从交通条件 、城建水平 、科创能力 、科技人 才的数量和质量 、重大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 、产 业结构 、经济发展质量 、县域经济 , 到营商环境、 发展理念 、体制机制保障 、人才支撑 、 民生社会 事业和社会治理的成效以及干部思想观念 、作风 和能力水平等 , 与珠三角其他城市都有差距 , 这 也是湛江需要补齐的短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 产业发展支撑不足带来的挑战
.十三五" 以来 , 湛江市实施 .五大产业发展 计划" ,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 产业整体竟争力有 较大提升 。但湛江产业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 化中期迈进阶段 , 产业的总体规模较小 , 增长有 放缓趋势 , 结构有待进一 步优化 , 产业发展的动 力和活力有待进一 步激活; 虽然部分优势产业竟 争力明显 , 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 , 产业发展 质量有待提升 。 同时 , 产业龙头企业不多 , 品牌 效应不高 , 缺少引领力 。产业产值整体规模较小、 增长较慢 , 受周期性 、结构性等多重因素影响 , 第二产业出现增长乏力趋势 , 发展动力不足 , 不能有效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2011—2019 年 , 湛江市 PG6占广东省PG6比例由 3.20D下降到 2.85D , 不增反降 , 经济规模明显较低 ( 见图 1) 。从增速看 , 2011—2019 年 , 湛江市 PG6年平均增速为 10.03D , 低于同期全国 PG612.88D和广东省 PG612.79D的水平 。2019 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9.1 :34.4 :46.5 , 整体看 , 第三产业的规模还较小 。产业发展比较突出问题是: 经济总量过小 , 现代产业基础薄弱 , 创新链 、产业链 、供应链存在薄弱环节 ,三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 以传统产业为主 , 技术含量低 , 县域经济发展薄弱 、不平衡 。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没有明显提升 , 农业比重大 , 工业专业镇较少 , 城镇化率较低 。长期以来 ,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 、规模小 、布局不均衡 , 又直接导致湛江的农产品 、海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 , 县域经济发展较为迟缓 , 区域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四 、把握 .双区驱动" 战略的重大机遇 , 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有效对策
( 一 ) 学习借鉴 . 双区" 建设体制机制的创新路径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在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塑造发展新优势要强化 .唯有思想破冰才能发展突围" 的引领和鞭策作用 , 坚持目标导向 , 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 创新服务保障体制 , 集聚更多创新要素 , 通过制度创新 , 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 , 不断壮大新动能 、提升新势能 ,打造国家战略协调发展的强大核心引擎 。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与粤港澳营商规则的对接 , 更好推动规则 、制度 、机制联通 、贯通 、融通 , 形成与.双区" 建设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 提升国际经济竟争的新优势 。要发挥湛江在 . 支持粤西地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联动走廊"中的重要作用 , 把湛江打造成 . 双区" 建设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战略对接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努力推动开放平台升级优化 , 争取更多的先行先
图 1 2011一2019 年湛江市 GDP及全省占比
数据来源: wind 数据库。
试政策在湛江落地 , 探索湛江深水港与粤港澳大 湾区港口合作 , 实现湛江对外开放平台的全面升 级 , 打造中国南部沿海的开发新高地 。要增强服 务意识 , 提升服务效能 , 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 关系协定 (RCEP) 等自贸协定 , 进一步深化与东 盟等亚太国家的开放合作 , 全面参与国际经济技 术合作 , 开拓 " 一带一路" 国际市场 , 打造 " 买 全球 、卖全球" 湛江国际大港新格局 。要充分发 挥湛江 " 承东启西 、沟通南北 、连接海内外" 的 重要战略作用 , 努力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中推进 高质量发展 , 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 国际 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出湛江贡献。
(二) 加快建设高水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 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 全面提升 与 "双区" 建设互联互通的通达能力 , 不断夯实 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十四五" 期间 , 湛江要坚持把提升与 " 双区" 的通达水平作为湛江 " 十四五" 区域交通建 设的主攻方向 , 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 构建以 大港口 、大交通 、大航空为骨架的陆海空现代化 立体交通枢纽 , 全面提高交通集疏运能力 , 夯实 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要加快构建现代化快速立体交通体系 , 按照全国性高水平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标准 , 全面推进航空 、高铁 、高速公路 、港口航道升级建设 , 推动粤港澳各方在更广阔的区域中配置资源 、优势互补 , 推动跨区域联动发展。要抓住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机遇 , 不断推动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优化和基础设施 、 "新基建" 建设 , 做快做好做强做优 "陆" "空" "港" "网" 的对接 ,特别是要加快建设深湛 、广湛 、湛海 、合湛和张海 5 条高铁汇聚湛江 、进人城区 , 加快融人粤港澳大湾区2 小时交通圈; 不断完善陆路交通网路 ,推进内部快速互联互通 , 在 " 十四五" 时期建成"市区成环 、湾区成环 、半岛成环" 的道路交通格局 ; 加快推进湛江国际机场建设 , 不断完善机场综合交通网络 , 推动新机场融人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 。要推动空港经济区与新机场同步建设 , 打造功能完备 、服务高效的现代化国际空港 。要深化湛江与 "双区" 建设信息互联互通 , 推进服务"双区" 建设的信息通信 、信息服务等产业的聚集发展 , 推动 " 双区" 建设旅游公共服务线上 、线下的深度融合 , 促进湛江与 " 双区" 各方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资源配置 、优势互补 。要深化广州、湛江 "核心 +副中心" 的动力机制 , 全面落实两市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推动两地深度协作 、共赢发展 。要通过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拓展雷州半岛南部发展空间 、促进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 、全力推动港口群崛起等重要抓手 , 引 领湛江乘势而上 , 打造粤桂琼区域中心城市 , 努 力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做出湛江贡献。
(三) 加大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 , 加快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 为融入 、对接 、服务 "双区" 建设提供有力的支 撑和保障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 、驱动力 , 也是 吸引力 、竞争力 。要以大力开展 " 营商环境整治 提升年" 活动为契机 , 对照世界银行和中国营商 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 对标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 有效做法 , 广泛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和优化提 升 , 打造阳光 、法治 、服务型政府 。进 一 步深化 "放管服" 改革 , 加快推进 "数字政府" 建设 , 持 续提升投资建设的便利度 , 依法精简企业生产经 营审批事项 , 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 推动 " 信用湛 江" 平台升级改造 ,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打 造与 "双区" 建设接轨的营商环境 。要坚持问题 导向 、 目标导向 , 围绕全域性 、全国性 、全球性 定位 , 突出湛江对外开放和营商环境国际化特征 , 以更高站位 、更宽视野 、更实举措谋划推动湛江 高质量 、跨越式发展 。 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 资自由化 、便利化政策为导向 , 对接国际高标准 投资贸易规则体系 , 通过重构和优化开办企业流 程 , 巩固市场准人的国际优势 , 加快建设开放型 经济新体制 。要对标 " 双区" 建设中先进地区的 做法 , 深化 " 放管服" 改革 , 推进审批流程优化 再造 , 推广 "证照分离" 改革 、"最多跑一次" 改 革 , 建立开办企业 " 一 网通办 、并行办理" 的工 作机制 , 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 纵深推进服务型 政府建设 , 以政务服务高效率换取经济社会大发 展 。要深化 " 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 改革 , 推动 "数字政府" "粤省事" 等湛江指尖服 务建设 , 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 相适应的制度规则 , 全面复制推广 " 双区" 建设 和自贸区改革创新的经验 , 扎实推进经济体制、行政管理 、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 , 形成稳定、公平 、透明 、可预期的一 流营商环境 。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 建设在线智慧政府 , 建好 "粤省事"综合服务平台 , 加快 "多证合一" 系统 、"开办企业一窗受理" 、中介服务超市等营商主题服务系统建设 ,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要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改革 , 完善落实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制度 , 为企业跨区域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 培育和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扎根湛江发展 。要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 全力打造开放 、包容的人文环境和宜居 、宜业的城市环境 , 聚焦打造 " 政策最优 、成本最低 、服务最好 、办事最快" 的 " 四最" 营商环境 , 持续营造重商 、亲商 、护商 、安商的良好氛围 , 不断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世界级重大产业集群 , 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 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 , 推进与 "双区" 建设对接的产业融合发展要立足湛江市的资源禀赋 、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 , 主动作为 , 促进各类产业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 ,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 探索扩大 "飞地经济"等产业链合作新路径 , 坚持走特色化 、差异化发展之路 , 推进区域产业链分工组合 , 协同攻克产业链共性短板 , 形成集群分工 、长板合作的区域内循环产业链 。要以大企业 、大项目为支撑 , 高品位开发 、高标准建设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带 、石油钢铁产业带 、珠三角产业转移带 、热带及亚热带农副产品种养加工产业带 、沿海海洋水产养殖加工产业带 、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带等沿海经济带 ,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引领 , 加强海洋科技对接 , 努力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平台 , 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环保的高端沿海临港重型化工产业基地 , 大力培育以海洋生物产业 、海洋高端装备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 ,持续壮大产业规模 , 加快构建与 " 双区" 建设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充分利用好 "双区"建设的 "虹吸效应" , 主动承接产业 "外溢效应" ,突出产业核心地位 , 围绕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 增效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业提速 、高 新技术产业培育 、蓝色海洋综合开发等方面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 ,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 迅速形成产 业发展强势 , 加快推动湛江产业实现大转型 、大 提速 。要以先进技术创新为导向 , 推动产业链的 高级化 、现代化 , 支持战略性产业集群争创 " 一 带一路" 国家级发展平台 , 开拓欧洲 、东盟和 " 一带一路" 沿线市场 , 集群式深度参与区域 、全 球分工 , 实现原产地多元化 、出 口市场多元化和 资产组合多元化布局 。重点依托巴斯夫 、湛江钢 铁 、中科炼化 、廉江清洁能源等大项 目 , 围绕 "双区" 建设中的高新技术产业 、先进制造业 , 全 力引进一批 "专精特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更好 地为 "双区" 提供产业配套 、规模支撑。
(五)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 做大做强核心城区 , 强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 , 加 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和优化 , 有利于扩大中心 城市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 通过不断优化行政区划 设置 ,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 增强大城市带动经济发展的 能力 , 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对区域的带动作用。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 通过优化行 政区划 , 弥补城市群发展的短板和不足 , 积极对 接国家 、省直有关部门 , 争取更多支持 , 更有效 地整合资源 , 全面推进多层次 、多形式 、全方位 合作 , 努力实现经验互鉴 、优势互补 、发展互促。 要自觉对标省委各项决策部署 , 用好用足国家赋 予海南自贸港和 " 双区" 建设优惠政策的溢出效 应 , 尽快落实广东省赋予湛江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的特殊政策和部分省级管理权限的政策 , 适应城 镇化发展趋势 ,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 拓展湛江发 展空间 , 合理扩大城市规模 , 实现资源的有效整 合和高效利用 。要充分利用国家最新政策 , 合理 配置行政资源 , 优化 、调整行政区划 , 科学配置
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空间资源 , 优化提升主城区的功能 , 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 、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 积极谋划和发展更高的行政平台 。要紧紧围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聚力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区域文化教育中心 、区域医疗中心 、区域商贸服务中心和区域金融服务中心 , 做大城市平台 , 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 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 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 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占据优势。
(六) 顺应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时代需求 ,加快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努力成为 " 双区" 建设宜居 、宜业 、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拓展区和延伸地湛江生态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 海湾众多; 作为农业大市 、海洋大市 , 农副产品无论在产量 、数量 、品种还是质量上 , 都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 , 完全有条件 、有能力打造成区域文旅融合的中心城市 , 打造成农产品 、海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热门目的地 , 打造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联动走廊的优质生活圈 ,主动承接 "双区" 和海南外溢的国内外旅游市场。同时 , 湛江要发挥资源环境的比较优势 , 大力推进旅游 、健康 、养老 、医疗的深度融合 , 融合健康 、养老 、旅居等多种元素 , 引导服务业向高品质发展 , 扩大优质服务供给 , 丰富健康旅游产品 ,发展多样化康复疗养服务业 , 完善和丰富多层次、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推进建设琼港 、琼澳健康产业合作 , 密切与港澳台地区在健康领域的合作 , 积极引进大湾区的优质公共服务 , 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要依托两地优质医疗资源 ,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 加强高等教育 、科研院所跨区域合作 ,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 联合打造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科技创新高地和 "中国南方养老养生之都" 。
参考文献
[l]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 目 标的建议 [N] .光明日报 , 2020 -11 -04 .
[2]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 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 目标的建议 [N] . 南方日报 , 2020 -12 -18 .
[3] 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湛江 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 要发展极的意见 [N].南方日报 , 2021 -03 -30.
[4] 中共中央 、 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规划纲要 [N] . 南方日报 , 2019 -02 -08 .
[5] 王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J]. 中国经贸 , 2017 (8) .
[6] 何家鸿 , 戚晓曜 , 杜生鸣.推进粤港澳 大湾 区建设政策研究 [ J] . 特 区 实 践 与理 论 , 2017 (1) .
[7] 蔡赤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战
略意义和现实挑战 [ J] . 广 东社会科学 , 2017
(4) .
[8] 申 明 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 [J] .
城市观察 , 2017 (6) .
[9] 范恒山.精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N] .经济日报 , 2017 -08 -18 .
[10] 陈广汉.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以粤港
澳大湾区 为例 [M]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 出 版
社 , 2017 .
[11] 林先扬.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整合
研究 [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17 .
[此文是2020 年广东省党校 ( 行政学院) 系
统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项 目编号: 2020GDxT052 。]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