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观湖:揭秘深圳龙华城中村的的华丽蜕变
2024-11-13
10月18日,大和社工村迎来百余名“客人”,这个地处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的城中村,在新华社、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记者及全市各区特色城中村代表的“围观”中,绽放出超大城市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观湖色彩”。
城中村作为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二元转换的关键节点,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试验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试验图景,正在全市各区城中村中徐徐展开。
大和报告:破题超大城市城中村治理
今年9月,省“多彩乡村”系列实践活动组委会收到一份来自大和社工村的调研报告作品。这份出自深圳大学易松国教授团队的调研报告,引起组委会高度关注。10月18日上午,在龙华会堂刚参加完省“多彩乡村 共谱新篇”系列实践活动推进会后,组委会专家来到大和社工村,一睹这个特色城中村风采。
大和社工村缘何引发省里关注?
据介绍,大和社工村面积约0.7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约1.3万人,是龙华区372个城中村中的典型案例,具有外来人口高度集聚、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匮乏、社区治理难度较大的特点。针对外来居民与本地居民交流不够、社区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等问题,2019年起,龙华区民政局联合观湖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模式,引进专业社工、艺术家、设计师、专家学者等人才入驻“社工村”,开展各项驻村服务,全国首个“社工村”由此诞生。
此后几年,观湖街道以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对大和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注重保留城中村的“乡愁”“烟火气”,并以“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机制赋能社区新发展。
深圳大学易松国教授团队对大和社工村的实践经验提炼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赋能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发掘和利用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聚焦到“人”:切实解决城中村居民需求
大和社工村所在的观湖街道,还涌现出上围艺术村、松元厦家风文化村等特色城中村。其中,上围艺术村有近400年的历史和人文积淀,现存5座百年碉楼,近50处客家老屋,是传统客家古村的代表。该村自2016年起以原生态为基础、以文创为特色,引进艺术人才入驻,用艺术活化古村,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艺术的共融。2022年,上围艺术村入选为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
松元厦家风文化村也是一个客家村落。该村立足弘扬振能家风,注意家风传承,致力于打造全市首个家风文化村。通过深挖社区历史文化,松元厦社区积极建设振能书院、打造振能“家风馆”、陈氏家风苑等示范基地,并新建碉楼广场、提升改造德胜路打造家风一条街,重塑松元厦家风文化。2019年,松元厦家风文化村被评为省级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
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大和社工村注重社工赋能,上围艺术村导入艺术家力量,松元厦家风文化村注重本土居民家风建设,三个城中村都聚焦到“人”的身上。“城中村建设环境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以人为本,通过机制建设、模式创新,切实解决城中村居民的实际需求,赋能城中村自治、共治。”观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伟文表示。
(观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伟文发言)
“一个街道涌现出三个特色城中村,观湖街道结合地方特色要素的探索实践,具有典型的深圳示范特色。”新华社深圳支社副社长周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