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问题与方向
2011-8-9
丁元竹
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创办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主持国家有关部委委托课题、国际组织课题数十项。出版专著《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安全网再造》、《志愿活动研究: 类型,评价与管理》、、《走向21世纪的社会问题》、《建设健康和谐社会》(主编)、《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与公共服务》(主编)、《中国2010年:风险与规避》(合著)、《费孝通社会思想与认识方法研究》等二十多部。曾分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和美国匹茨堡大学做做博士后研究和访问学者。
一、社会管理是什么?
1、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是指在一定的共同价值的基础上,一定的规章制度下,一定的法律框架下,消除或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在这样的前提下、目标下,我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大家一起来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问题活动,我把它理解为社会管理。
我特别强调在社会管理中注重价值理念的创新。一定的社会管理,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体制机制,它背后一定有一套价值体系,有一套观念在支撑着它。我的老师费孝通在上世纪30年代翻译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克的一本书,帕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这套价值体系确保你的制度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运行。如果你有一套好的价值体系来支撑一个好的制度,制度的运行就能达到它的效果。如果有一套很好的制度,没有好的价值体系,这套制度的实施肯定要打折扣。
2、社会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社会管理的手段和目标有五个方面:
(1) 协调社会关系;(2)解决社会问题;(3)规范行为,应对社会风险;(4)化解社会矛盾;(5)最后达到社会有秩序,保持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政府有四大职能: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去我在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的时候,研究宏观调控即经济协调,它通过货币的手段、投资手段、消费、国际收支平衡等一系列的手段来保持一个经济的平稳运行。我理解的社会管理实际上是社会领域的宏观调控,通过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核心的是生产关系),规范的人们行为,解决社会问题。比如劳资冲突问题,校园袭童案问题,还包括常规的失业、 犯罪等社会问题。
社会风险有两类,一类是自然灾害引发的重大风险;另一类是社会本身发生的各种冲突。社会管理就是通过调节来实现社会秩序,最终为人民提供健康的、良好的、幸福的生活。
二、为什么要管理社会?
当前我们提出来社会管理它的意义在哪里?我理解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1、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压力难以消逝
我国当今处于经济转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另外是社会转型,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于经济的转型,打破了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说收入差距的问题,收入分配体制的问题,失业问题等等。再一个在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人们心理不适应的问题等等。
2、新的历史阶段出现新的问题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面临着一些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社会风险。
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全球化来带来了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尤其是“五化两转”,即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这五化在我们国家现在这个历史阶段是在加速推进。两转,就是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这些变化带来了过去我们未曾遇到过的问题。比如说在城镇化过程中,有2. 4亿农民在过去20年内进入了城市并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等。
3、社会的组织和动员方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随着信息化带来的变化,社会的组织和社会动员的方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近期的埃及巨变就是在互联网领域出现一个新的迹象,一个普通的社交网络,在这次事件中成了社交政治化的一个工具。
信息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问题的评判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是坚持一定的道德标准,现在很多是通过舆论标准。比如,去年 “我爸是李刚”事件、富士康事件、 郭德纲弟子打人事件、各地校园袭童事件、方舟子遇袭事件等等,它们通过网络引发了社会的讨论,形成了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的互动。这都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三、怎样管理好社会
那么,面对这样一些问题,这样的新形势,我们怎么去管好这个社会?。
1、发挥社会规范的基础性作用
社会规范,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就是指道德、习俗、舆论这一系列的心理的力量。通过这样一些深层次的东西,首先对人的行为造成一种约束,这是最基本的。
(1)心态的约束。个人自身内心所确定的价值标准、信仰标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去做。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深层次的一个东西。过去我们讲社会管理一定说你违法不违法,但我强调社会管理最深层次应该从这开始。
(2)道德规范。一个社会应该有一套规范,这套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我经常讲在一个社区里面,在一个家庭里面,在一个工作单位里面,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规范,按照比较高尚的做人标准去对待自己,对待别人,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和谐得多,矛盾就会少得多。所以,要充分发挥规范的基础性作用,一个社会没有规范是很难管理好的。
2、进一步推进社会体制的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把社会体制改革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社会体制到底是什么东西?这还需要我们在各地的实践过程中,在中央和地方共同探讨中进一步明确社会体制要达到的目标,它的主体,它的内容,它的机制。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像认识市场经济一样来认识社会体制,而且要分阶段的来推进社会体制的改革。
3、关注互联网时代的政治生态
要把社会管理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关注互联网时代的政治生态。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生态,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我们要谨防互联网问题引发的社会管制问题。互联网是一个双刃剑,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满足我们的一些生活需求,提高便利性,创造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但是也有很多人利用互联网来传播虚假信息,带来社会的混乱,造成很多的社会问题。因此,这种政治生态下还是需要管的。
4、提高战略性的社会管理能力
战略性的社会管理能力,这个概念是由联合国提出来的。意即对一些重大的政策,重大项目,尤其是涉及民生的,像环境、水利、道路等这些重大项目,一定要听社会的意见,让社会参与监督,参与评估。
这些项目尤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利益群体:弱势群体、边远群体、农村群体,考虑对他们的影响。在当前城市化过程当中,涉及到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重大问题,如果我们进行一些战略性的管理,进行战略性的评估,那就能避免很多的矛盾。最近几年来,由于土地征用、土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已经占了各类社会矛盾的1/5。所以,引入战略性的管理尤为重要。
5、提高处置社会问题的能力
就像一个人总有些毛病,一个社会集体,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它也有很多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有两类:一个是客观类社会问题,像犯罪率、失业问题,各类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社会关系的失调,影响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破坏了社会正常活动,所以必须解决。还有一类是主观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发生现实中,但是由于我们的历史遗留下来很多问题没有处理好,或者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老百姓的心里形成一种积淀。那么,它就会成为一种主观社会问题。在某一个突发事件或某一个客观社会问题发生的时候,就有可能把这种主观的情绪引发出来。所以,我们这几年突发性的事件出现了燃点低的特点,很小的事件会引发很大的事件。其次无利益相关事件发生的多,就是这事件和参与者没关系,但很多人参与了。为什么?就是由于长期历史遗留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这个社会管理好,我们的政府、社会、企业一定要有社会问题意识。既要有客观的社会问题意识,也要有主观的社会问题意识,把各种矛盾化解在没有发生之前。
6、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包括在个人的生活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需要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尤其要提高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意识。
这是因为,突发事件的第一个反应者不一定是应急管理人员,而是当事人。所以,提高全民的应急意识、应急能力,是一个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最重要的、最基础性的东西。这也是我们管理好社会重要方面。
四、总结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这么多新的问题,如何把我们的社会管理好,我归纳为下面四句话:
关注心态建设,铸造社会生活。
鼓励基层创新,加强顶层设计。
强化部门合作,实现整体发展。
注重能力提升,促进公平治理。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