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度广东 > 广东房地产企业竞争力 > 2011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与分析报告
2011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与分析报告
2012-1-6 来源:综合调研室
一、2011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排名
本年度评估分析以样本企业2010年信息为主,结合企业2008-2009信息,根据经营数据“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评估,评估结果经课题组成员讨论调整,得出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前50位排名表(见表1)。
表 1 2011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前50位排名
名次 |
企业名称 |
1 |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3 |
广东电网公司 |
4 |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
5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6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7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8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
9 |
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 |
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11 |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
12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14 |
广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15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16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7 |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
18 |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 |
19 |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
20 |
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21 |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
22 |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23 |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25 |
广东物资集团公司 |
26 |
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7 |
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28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29 |
广东粤海控股有限公司 |
3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31 |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
3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
33 |
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
3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
35 |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36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37 |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
38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39 |
广州宝洁有限公司 |
40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41 |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
42 |
华侨城集团公司 |
43 |
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
44 |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
45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46 |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47 |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
48 |
深圳市天音通信发展有限公司 |
49 |
广州宝钢南方贸易有限公司 |
50 |
惠州市德赛集团有限公司 |
二、大型企业竞争力排名前50位总体情况
1、总体得分情况
2011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排名50强的得分(满分为1000分)的分布情况见图1。全行业企业竞争力综合分值可以分为五段,第一分段为750分以上,共有2家企业;第二分段为700分以上750分以下,共有7家企业;第三分段为650分以上到700分以下,有10家企业;第四分段为600分到650分以下,共有21家企业;第五分段为600分以下,共有10家企业。从得分的分布情况来看,中间段(600-649分)分布的企业最多,集中了21家企业,而600-700分之间企业共计31家;700分以上企业共有9家,600分以下企业共有10家。此外,入选企业的总体指标较上年有大幅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增长13%,资产增长7%,利润增长10%。
2、行业分布
总体来看,前50位企业中,制造业企业26家,生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企业10家,电力能源类企业3家,基本反映了我省的产业结构状况。从具体行业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业仍然是入选企业最多的行业,有8家企业入选,但较上年减少了5家企业,也少于2009年度的12家(见图2)。建筑房地产业企业6家,较上年增加1家,金融保险业企业保持在6家。此外,与上年相比,新增了1家养殖业企业。电力能源业较上年增加1家企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2家,交通运输物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个增加1家。
3、地区分布
2011年度大型企业竞争力前50位企业主要集中珠三角尤其在广州和深圳两市。广州、深圳共入选企业40家,其中广州25家,深圳15家。惠州、佛山各3家,江门、茂名、湛江、云浮各有1家。从全省来看,粤西地区共有3家企业,粤北、粤东还没有企业入围。
表 2 2010、2011年度大型企业竞争力前50位企业地区分布
地区 |
2011 |
2010 |
广州 |
25 |
23 |
深圳 |
15 |
17 |
惠州 |
3 |
3 |
佛山 |
3 |
2 |
珠海 |
- |
2 |
江门 |
1 |
1 |
茂名 |
1 |
1 |
湛江 |
1 |
1 |
云浮 |
1 |
- |
三、广东与部分省市大型企业总体竞争力比较
为考察广东与沿海省市大型企业总体竞争力,本部分选取近三年入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从数量以及财务数据中的营业收入、利润进行分析,比较广东与沿海省市之间的强弱。供理解我省大型总体竞争力发展状况参考。
1、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从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来看,2011年度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共有61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其中,中央企业38家。广东有3家企业入围,分别是中国南方电网责任有限公司(149)、平安保险(328)和华为(358),浙江、江苏各有1家,分别是江苏沙钢集团(367)、浙江物产集团(484),河北2家(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集团),上海4家(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营业收入来看,广东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为369亿美元,远高于江苏和浙江的264亿美元和200亿美元。由于江苏和浙江仅有1家企业入围,其平均营业收入即为企业营业收入,而广东入选的3家企业的营业收入最低为274亿美元,高于江苏和浙江。从近3年的情况看,广东入选企业由1家增至3家,江苏近三年保持1家,浙江2011年度首次有企业入围,上海由3家增至4家,河北由1家增至2家(见表3、图3)。也就是说,在三年内,广东增加了2家世界500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省大型企业的成长性非常好。
在以上入选企业中,中国南方电网责任有限公司(广东)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为央企。除去央企以外,广东的2家企业分别属于电子信息业和金融保险业,上海的3家企业中1家汽车行业、2家金融保险业,江苏和河北的3家企业属于钢铁和能源行业,浙江的1家企业属于物流行业。
表 3 2009-2011年度各省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单位:家、百万美元)
地区 |
2011年度 |
2010年度 |
2009年度 | |||
上榜企业 |
平均营业收入 |
上榜企业 |
平均营业收入 |
上榜企业 |
平均营业收入 | |
广东 |
3 |
36911 |
3 |
29977 |
1 |
41083 |
江苏 |
1 |
26388 |
1 |
21419 |
1 |
20897 |
浙江 |
1 |
20001 |
- |
- |
- |
- |
上海 |
4 |
34932 |
3 |
27263 |
3 |
26359 |
河北 |
2 |
27402 |
1 |
25924 |
1 |
24034 |
2、入选中国500强企业
从入选中国500强的企业来看,2011年度广东入选企业37家,尽管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少于江苏的49家和浙江的44家,以及山东的52家(见表4、图4),但从平均营业收入来看,2011年广东入选企业平均营业收入652.76亿元,远高于江苏的336.68亿元、浙江的321.95亿元和山东的345.48亿元,平均营业收入是江苏的1.9倍,是浙江的2倍多,山东的1.9倍。企业平均利润50.37亿元,也远高于江苏的15.09亿元、浙江的12.55亿元和山东的18.71亿元,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山东的3.3倍、4倍和3倍(见图5)。并且从2009-2011年,一直保持这一状态。这表明,广东入选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要远高于江苏、浙江和山东。
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中国500强的前50位企业中,有广东企业5家,上海企业4家,江苏企业1家,山东和浙江均无企业入选。如果考虑到前50企业中有38家央企,且将广东和上海的1家央企剔除的话,那么在12家央企之外的企业中,广东有4家,上海3家,江苏1家。也就是说,除去央企之外,广东大型企业的规模以及利润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表 4 2009-2011各省入选中国500强的企业(单位:家、亿元)
地区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
企业 |
平均营业收入 |
平均利润 |
企业 |
平均营业收入 |
平均利润 |
企业 |
平均营业收入 |
平均利润 | |
广东 |
37 |
652.76 |
50.37 |
34 |
529.06 |
35.93 |
37 |
460.07 |
21.85 |
江苏 |
49 |
336.68 |
15.09 |
49 |
262.49 |
11.30 |
50 |
244.00 |
8.00 |
浙江 |
44 |
321.95 |
12.55 |
46 |
235.10 |
10.96 |
37 |
243.31 |
7.86 |
上海 |
30 |
756.28 |
54.82 |
26 |
619.74 |
47.36 |
28 |
601.45 |
31.81 |
山东 |
52 |
345.48 |
18.71 |
56 |
261.25 |
12.78 |
51 |
259.66 |
11.32 |
河北 |
20 |
431.63 |
10.04 |
15 |
342.72 |
6.51 |
16 |
292.40 |
8.76 |
辽宁 |
16 |
396.54 |
13.56 |
18 |
306.73 |
6.84 |
17 |
310.96 |
4.18 |
天津 |
22 |
484.82 |
9.18 |
22 |
384.41 |
9.10 |
25 |
333.43 |
8.03 |
数据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9-2011年《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
3、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广东民营经济单位数438.68万户,完成增加值19621亿元,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43.1%。民营经济的成长使其对广东经济的总体贡献日益增大,民营税收成为广东税收的重要来源,占全省税收的比重为29.2%。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最主要渠道,民营经济从业人员2305.3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3%。同期,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2.8%,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省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比重达51.9%。
从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来看,广东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尤其是江苏和浙江。2011年度广东入选企业为近年来最多,但也仅为21家,而江苏和浙江分别为118家和144家,数量差距比较明显(见表5、图6)。不过,从平均营业收入和平均资产来看,广东企业占有明显优势。进一步来看,在前20名企业中,广东企业3家,浙江4家,江苏6家,差距并不明显,尤其是华为占据了排行榜的首位。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是依据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2011年度入选的门槛为50亿元,显然,部分比较有实力的广东企业并没有申报。另外,从民营经济增加值和江苏基本接近是情况来看,21家企业入选并不代表广东民营企业的真实水平。希望政府加强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评选。此外,政府要继续重视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入选企业数量与沿海江苏、浙江等省份比丰了较大差距,确实也反映了广东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
表 5 2009-2011年度部分省市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单位:家、亿元)
地区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
企业 |
平均营业收入 |
平均资产 |
企业 |
平均营业收入 |
平均资产 |
企业 |
平均营业收入 |
平均资产 | |
广东 |
21 |
229.55 |
309.89 |
13 |
101.87 |
87.17 |
9 |
94.32 |
- |
江苏 |
118 |
161.72 |
114.02 |
129 |
115.61 |
80.56 |
111 |
108.13 |
- |
浙江 |
144 |
113.31 |
84.15 |
180 |
78.55 |
56.59 |
185 |
65.44 |
- |
上海 |
17 |
154.10 |
164.28 |
19 |
114.97 |
117.97 |
26 |
93.32 |
- |
山东 |
46 |
114.41 |
64.71 |
36 |
68.07 |
49.54 |
40 |
64.52 |
- |
河北 |
20 |
133.96 |
76.85 |
5 |
89.00 |
96.01 |
6 |
115.22 |
- |
辽宁 |
11 |
146.67 |
239.53 |
10 |
91.20 |
138.49 |
13 |
57.56 |
- |
天津 |
9 |
140.29 |
68.43 |
9 |
112.20 |
69.69 |
12 |
109.13 |
- |
四、几点结论
1、大型企业竞争力总体水平较上年有一定提升。数据分析表明,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前50位企业的营业收入、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利润总额都较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可以认为,2011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水平较2010年度有一定提升。
2、入选企业行业构成反映了我省的产业结构状况。入选企业中制造业企业26家,生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企业10家,电力能源类企业3家,基本反映了我省的产业结构状况。在具体行业中,电子信息业企业最多,有8家企业,其次是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
3、入选企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状况没有改变。前50位企业仍然集中在珠三角,共有47家企业,其中广州和深圳共有40家企业,粤西共有3家企业入选,粤东、粤北仍无企业入选。
4、与外省相比我省大型企业总体竞争力占有优势。我省有3家企业入选世界500强,且排名均在浙江、江苏入选的1家企业之前;我省有37家企业入选中国500强,数量少于江苏、浙江和山东,但入选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山东的近2倍,平均利润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山东3.3倍、4倍和3倍,表明我省大型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要远高于其他省份。在中国500强前50位企业中(剔除38家央企,还有12家企业),广东有4家企业,江苏1家,浙江和山东均无企业入选,可见广东大型企业的地位在国内各省中强于其他沿海省。
五、对策建议
大型企业都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对于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举足轻重。大型企业不仅关注自身的成长,更应该在我省的经济体系中起到骨干作用,带动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大型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使其在自身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1、强化对大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
一是结合广东“十二五”规划,积极谋划,制定广东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注重企业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心的技术、经营和管理的综合性创新。
二是培育一批有独特竞争优势、有鲜明主业体系、有科学管理水平、有持续发展后劲的企业群体,总量指标、效益指标全面进入全国前列。规划培育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按照《规划纲要》中培育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在重点行业培育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建立和完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以政府财政、经济发展、国资监管等部门牵头,成立专门负责龙头企业及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领导小组,加强和改善对转型升级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问题,从行政和技术层面协调各省市、产业和企业以及产学研各主体之间的联合创新问题,从政策层面协调各部门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责任,以及各项关键政策的落实问题。
2、鼓励兼并重组,增强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学习德国企业并购的经验,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和效率,牢牢抓住企业并购的关键环节。在并购过程中,要做到符合企业的主业发展方向,要科学选择企业并购方式,要提高并购策略的灵活性和技巧性,要高度重视并购后的企业融合工作。
一是推动企业围绕主业进行战略性重组,重点推进龙头企业整体上市。支持企业在完善监管制度的基础上提高资本运作能力,通过兼并收购和多元化经营,培育一批“准央企”式的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在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二是扶持构建产业创新平台。实施企业科技研发重点投入计划,建设和完善一批省级和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在广东的优势产业领域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支持大型企业牵头组建基于全球合作的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广东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鼓励大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推进“强强联合,强弱兼并”。鼓励在整合资产,集中资源的基础上壮大实力,培育覆盖全省或部分地区的新的行业性龙头企业。
3、全方位支持大型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技术路线,选择有基础的领域率先突破。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开展大协作、集中攻关,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高度集中,形成研发合力,加大对基础理论的深化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同时,我省应加大对我省有实力的大型综合性创新组织的注资,推动并购,通过兼并、收购、买断等方法,形成集聚效应,使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有。
二是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鼓励金融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加速金融资本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汇集,使新兴产业项目在种子、初创、成长、成熟等各个阶段都能够获得金融资本的有力支持。要创新创业融资环境,构建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匹配的金融支撑体系。
三是加快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鼓励大型企业利用自身研究机构和创新资源,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
4、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走产融结合的道路
一是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构建产融结合平台。改革和完善投融资体系,构建统一高效、功能完备的产权交易市场,形成产融结合平台。通过产权市场的高效平台,推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相互转化,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保护实体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金融资本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贴身服务,引导金融资本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
二是鼓励大型企业建立财务公司,形成以财务公司为平台的产融结合组织。国际经验表明,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为特征的财务公司,是国际大企业发育成熟的产物,也是大企业集团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的需要。全球500强企业中2/3以上均有自己的财务公司。我省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建立财务公司,构建产融结合的运作平台。
三是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有计划、有目标地向金融领域渗透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稳妥推进参股银行战略,利用产权合作,进一步强化银企关系,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同时分享银行的经济收益。鼓励制造业企业选择参股我省资产相对优良的地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产融结合的战略性提升,提供产融结合的示范和经验。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