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深圳“两建”锐意推进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圳“两建”锐意推进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3-12-10 来源:南方日报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理念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圳市“两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定深化改革,勇于攻坚克难,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政府有效治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力争到2016年基本建成与科学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取向相适应的社会信用和市场监管体系框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两建”激发市场活力
    面对外部复杂环境的重大考验,直面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深圳市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为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腾出空间,以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深圳“两建”以市场准入和行政审批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创建行政审批最少的城市。近4年来,深圳市取消、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400多项,减幅达34%,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由69项压缩至13项,其余取消或改为后置;全面推进并联审批和流程优化再造,共减少部门批复性材料和证明性材料249份,占总数的24.2%,累计办理天数由1624天压缩为1183天,压缩比为27.2%,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7.1%。
    率先商事登记激发投资活力。今年3月,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截至11月30日,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42425户,同比增长210%,其中企业18004户,同比增长140%,个体户24421户,同比增长297%,商事主体增量明显。该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1296188户。按照全市1500万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86.41户,创下全国最高值。
    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两建”打好攻坚战役
    深圳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提高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的呼声更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的要求更高。深圳“两建”积极顺应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努力打好攻坚战役。
    加快建成一流法治城市。政府履行职能必须依靠法治。2012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荣膺“中国法治政府奖”;在全国率先搭建以《深圳经济特区诚信建设促进条例》为统领的“1+2+N”法制建设框架;在全国首创了法院查控网,截至目前完成财产查询21万项,财产控制17万项,切实构建起全方位的打击失信行为的查控网络。
    创建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市。深圳市及早确立“以质取胜”新理念和“深圳质量”新标杆;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推进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双轨兼容、双向追溯、三级监管”的监管模式;重点实施“一十百千万”计划,即“一个政府质量奖典范,十余行业质量标杆,百家企业绩效提升,千家企业模式导入,万人参加质量培训”。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2012年先后安排4233万元资助6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开展品牌培育,10年累计培育出514个深圳知名品牌。
    打造全国首家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示范区。以建设“法规、标准、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为主线,大胆改革创新,先后出台六个规范性文件,提出电子商务可信交易标准综合体,主导制定了4项国家标准、1项广东省地方标准和52项联盟标准;探索建立服务型监管模式,即“一网(公共服务网)一库(基础数据库)两平台(监管平台和服务平台)三中心(监测中心、众信中心和证据中心)”的工作框架,为10.39万电子商务企业建立经济户口,以技术手段支撑主动监管,以服务手段实现以网管网。
    征信系统实现共享。一是企业、个人信用系统串联互通。已基本覆盖全市1000多万实际管理人口基本信息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与整合了全市60家行政司法机关、行业协会、公共企事业单位提供的涵盖216.7万个市场主体3.3亿多条数据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技术层面的串联互通。二是企业、金融信用系统信息共享。2013年7月,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推进深圳市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和深圳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成功对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中央和地方、信贷领域和社会领域两大公共征信系统的资源共享。
    食品领域勇破监管难题。一是《深圳市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于2013年9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深圳成为率先实施“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的副省级城市,“食品安全黑名单”通过深圳信用网、新闻发布会和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目前共有25家列入“黑名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被实施重点监管。二是深圳市食品安全“潜规则”信息分析系统今年正式运行,目前已经筛选出214条信息,涉及食品27大类,危害(或风险)因素119个,覆盖食品领域各环节。三是深圳市“一本部、两中心”食品检测实验室改扩建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新增食品及原料年检测能力2万批次、食饮具检测能力12万件,分别增长70%和100%。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两建”保障人民主体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深圳“两建”秉持协同善治理念,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保障人民主体地位。
    社会组织凝聚社会力量。深圳市大力推行社区登记备案双轨制,将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由3类扩展至8类,截至2013年9月底,该市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6386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南山区创造性地构建“诚信商家联盟”参与社会管理,目前已吸引腾讯等855家大型企业和商家加入,共同树立诚信标杆。
    消费维权强化社会参与。该市打造以服务站为载体的消费维权社会管理新平台,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源头自律快速化解消费纠纷。目前,深圳市共建立服务站1811家,接受申投诉共计311.6万件,其中接转申投诉3.66万件,自行协商和解率99.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坪山新区将420多家消费维权服务站统一转型升级为政企互动平台,实现了消费维权网上举报、处理、反馈一条龙服务;龙华新区探索建立深圳市首支消费维权专业义工队伍,致力于消费宣传、教育及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服务。
    食品安全推动社会共治。以“个十百千万”为目标开展大型培训教育周活动,该市10个区同步开展100场大规模食品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将食品安全知识送入1000个社区、工厂和学校,总体培训教育人数超过1万人次,取得了巨大反响。主动开通“食安深圳”新浪、腾讯官方微博,发布权威消息553条,拥有粉丝5632人;建立“食安深圳”微信公共平台,推送消息70次,吸引微友8056人,影响力稳步提升。
    统一平台保障群众监督。深圳市12345公开电话整合了深圳市政府56个部门的96个服务咨询举报电话,并已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基本实现了“统一接听、按责转办、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的目标,成为收集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的重要平台。目前,该12345公开电话服务大厅设有100个人工接听坐席,为市民全天24小时提供包括普通话、粤语、英语等多种语言的电话服务。
    深圳历史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力量,深圳“两建”在前进中坚定改革的信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深圳“两建”披荆斩棘,破浪前行,致力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致力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致力于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新时期的引领示范作用,更快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省“两建”的改革强音汇聚成一首华丽壮美的乐章。
    深圳“两建”蓝图
    2016年基本建成与科学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取向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框架。
    ——法律法规框架基本建立。推动出台诚信建设条例等综合性法规,完善我市政务、司法、商务、社会诚信建设的原则性框架设计;市场监管法规规章基本健全,立法质量明显提升,行政执法行为全面规范,到2016年,建立常态化的立法后评估机制,基本形成覆盖市场监管各领域,与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相匹配的法制体系。
    ——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成运转。按照“升级完善现有系统、逐步联通征信平台、加快整合其他资源、大力推进区域联动”的思路,推动建立“前台统一、后台联通”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社会全覆盖。到2015年,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联建共享单位达60家以上。
    ——与“宽进严管”相适应的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实现政府职能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快审批、重监管转变,工作方法由行政处罚向行为监管转变,商事登记改革后续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到2015年,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数量比2012年初压减40%以上。
    ——技术检测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技术检测机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基础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业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到2016年,落户深圳的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TC/SC/WG)秘书处达50家,新建国家级检测中心3—5个、省市级检测中心6—10个、公共技术平台7—12个,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
    ——重点领域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质量、食品、金融、电子商务、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的市场监管效能明显提升。到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不良资产率不高于3%,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商务监管信息服务平台。到2016年,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保持在90左右,“食品安全状况”指标保持在90分以上。
    ——市场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市场主体诚信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失信惩戒机制基本健全,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制度环境基本形成。到2015年,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预警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综合运用“黑名单”等信息,建立信用惩戒制度。
    ——市场自律机制基本形成。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净化的功能明显增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明显加大,诚信自律水平明显提高。到2016年,基本建立法制健全、规范有序、分类指导、监督有力的行业组织自律体系。
    ——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机制基本健全。多元共治的市场监管理念得到普及,舆论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消费投诉渠道畅通有效,维权成本进一步降低,符合国际惯例的消费维权组织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到2016年,完成一个投诉举报平台、一个社会维权和监督工作网络、一套消费维权和经济活动监督协作机制的消保维权“三个一”建设。
    撰文:白静
    编辑统筹:杨和平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