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2013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50强评估成果发布
2013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50强评估成果发布

2014-1-3 来源:省情中心

  2013年12月27日上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在省社科院八楼召开新闻发布会,连续第十二年向社会公布了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50强和广东职业教育学校竞争力评估课题成果;华为公司列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50强第一位。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生产与贸易格局发生了复杂变化,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发达国家和强势新兴国家开始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并为此进行以创新为特征的新战略布局,这使广东实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的转型升级战略更具紧迫性和挑战性。在此背景下,广东需要进一步做强做优大型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大型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骨干中坚作用,塑造大型企业创新竞争优势。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广东大型企业的竞争力状况,课题组以“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对2013年度我省大型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排出竞争力前50位企业,并对大型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增强大型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2013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排名
本年度评估分析以样本企业2012年信息 为主,结合企业2010-2011信息,根据经营数据“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评估,评估结果经课题组成员讨论调整,得出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前50位排名表(见表1)。
  
表 1  2013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前50位排名
名次 企业名称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 广东电网公司
3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4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 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6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7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8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9 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
10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13 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6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17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0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
22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
23 南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24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25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27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28 华侨城集团公司
29 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30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31 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3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33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34 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5 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 广东物资集团公司
37 广州宝钢南方贸易有限公司
38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39 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40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41 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
42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43 深圳市神州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4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5 天音通信有限公司
46 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7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48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9 深圳市爱施德股份有限公司
50 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

  二、大型企业竞争力排名前50位总体情况
  1、总体得分情况
  2013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排名50强的得分(满分为1000分)的分布情况见图1。全行业企业竞争力综合分值可以分为五段,第一分段为770分以上,共有2家企业;第二分段为750分以上770分以下,共有4家企业;第三分段为700分以上750分以下,共有13家企业;第四分段为650分以上到700分以下,有21家企业;第五分段为600分到650分以下,共有10家企业。从得分的分布情况来看,650-699分之间分布的企业最多,集中了21家企业,而650-749分之间企业共计34家;750分以上企业共有6家,全部企业得分都在600分以上。此外,入选企业的总体指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增长12.2%,资产增长17.7%,利润增长27%。
 
   

图 1  2013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评估得分分布图
  2、行业分布
  总体来看,前50位企业中,制造业企业23家,生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电信业)企业8家,电力能源类企业4家,分别较上年增加1家,基本反映了我省的产业结构状况。从具体行业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业仍然是入选企业最多的行业,有7家企业入选,与上年持平。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5家,与上年持平。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行业分布中,考虑到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已经逐步成长为综合性的企业集团,因此增加了综合类企业,共有4家企业入选。
  3、地区分布
  2013年度大型企业竞争力前50位企业主要集中珠三角尤其在广州和深圳两市。广州、深圳共入选企业43家,与上年持平。其中广州28家,比上年增加2家;深圳15家,比上年减少2家。此外,佛山3家,惠州2家,中山、云浮各有1家。从2011-2013年度的分布趋势来看,进一步向珠三角地区集聚,在50强中,有49家企业在珠三角地区。有企业入选的城市,则由9个下降到6个。

表 2  2011-2013年度大型企业竞争力前50位企业地区分布
地区 2013 2012 2011
广州 28 26 25
深圳 15 17 15
佛山 3 2 3
惠州 2 1 3
中山 1 1 -
云浮 1 1 1
江门  1 1
茂名  1 1
湛江  - 1

  三、广东与部分省市大型企业总体竞争力比较
  为考察广东与沿海省市大型企业总体竞争力,本部分选取近三年入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从数量以及财务数据中的营业收入、利润进行分析,比较广东与沿海省市之间的强弱。供理解我省大型总体竞争力发展状况参考。
  1、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从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来看,2013年度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包括香港)共有89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较上年度增加了16家企业。广东企业有6家入围,分别是中国南方电网责任有限公司(134)、平安保险(181)、华为(315)、正威国际集团(387)、招商银行(412)、广汽集团(483),较上年增加2家,其中正威国际集团和广汽集团首次进入500强。
  从入选企业的数量来看,广东少于北京(主要是集中了一批央企)和上海,高于其他省份。从营业收入来看,广东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为395亿美元,略高于上海,较上年也有小幅提升。从近3年的情况看,广东入选企业由3家增至6家,上海由4家增至8家,浙江由1家增至2家。

表 3  2011-2013年度各省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单位:家、百万美元)
地区 2013年度 2012年度 2011年度
 上榜企业 平均营业收入 上榜企业 平均营业收入 上榜企业 平均营业收入
广东 6 39520 4 39071 3 36911
上海 8 39395 6 38447 4 34932
河北 4 34249 3 31634 2 27402
山西 6 27898 1 24533 - -
山东 2 30137 2 24518 - -
浙江 2 27873 2 24594 1 20001
湖北 2 47802 2 48585 2 41959
吉林 1 64886 1 57002 1 43434
河南 1 28636 1 27919 1 21715
天津 1 32864 1 26410 - -
江西 1 27880 - - - -
陕西 1 25342 - - - -
辽宁 1 23588 1 24089 - -
江苏 - - 1 32096 1 26388
香港 4 54356 4 48040 4 35374
台湾 6 47713 6 43539 8 35587
数据来源:根据财富中文网整理(http://www.fortunechina.com/fortune500/index.htm)。

 
  图 2  2013年度部分省市入选世界500强企业对比
  2、入选中国500强企业
  从入选中国500强的企业来看,2013年度广东入选企业35家,较上年减少2家。与其他省市相比,广东入选企业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少于江苏的49家和浙江的48家,以及山东的46家(见表4、图3),但从平均营业收入来看,2013年度广东入选企业平均营业收入928亿元,远高于江苏的459亿元、浙江的454亿元和山东的487亿元,平均营业收入是江苏的2倍,是浙江的2倍,山东的1.9倍。从企业平均资产来看,广东入选企业平均资产3223亿元,较江苏、山东、浙江高出一个数量级,企业平均资产远远领先。从纳税总额来看,广东入选企业平均纳税总额54.8亿元,远高于江苏的13亿元、山东的21.7亿元和浙江的20.8亿元。广东入选企业的平均从业人数也分别是江苏的2.7倍、山东的2.1倍和浙江的2.8倍。这表明,广东入选企业的规模、盈利能力、纳税额以及容纳的就业量,都要远高于江苏、浙江和山东。

表 4  2013年度部分省市入选中国500强企业指标(单位:家、亿元、人)
地区 企业数 营业收入 资产 纳税总额 从业人数
全国 500 1000 3020 72.9 61430
广东 35 928 3223 54.8 68886
北京 99 2560 10844 209.1 149465
江苏 49 459 311 13.0 25837
山东 46 487 446 21.7 31891
浙江 48 454 330 20.8 21771
上海 26 1084 4507 98.7 41846
河北 24 546 384 17.2 30333
天津 20 606 493 9.7 18300
辽宁 14 630 754 52.9 59143
河南 14 463 487 24.5 46929
四川 15 417 438 24.1 36800
山西 11 1276 1141 69.5 96909

 
  图 3 2011-2013年度部分省市入选中国500强的企业数量

 
  图 4 2012年部分省市入选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和利润

  3、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
  2012年,广东民营企业获得较快发展,为减轻后金融危机时期影响、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做出重大贡献。2012年,广东民营单位首次突破500万户,达到502.16万户,比2011年增加33.76万户,实现增加值29319.97亿元,增长9.1%,高出全省0.9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也由2009年的49.2%上升至51.4%,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9%。广东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6467.8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49.1%,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增长22.5%,比全省税收增速高10.6个百分点,对全省税收的贡献率为85.0%,拉动全省税收增长10.1个百分点。2012年末,民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285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7.9%,比上年同期增长2.5%,新增就业人口69.65万人。
  截止2012年末,江苏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89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增速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53.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登记户数为484.1万户,比上年底增加33.9万户。民营经济上缴税金4900.7亿元,民营经济税收对全部税收的贡献率达60.7%,拉动税收增长5.6个百分点。2012年,山东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5.7万户,注册资本金2705.5亿元,分别占新增市场主体总量的98.6%和68.6%,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4.7%。
  从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来看,广东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尤其是江苏和浙江。2013年度广东入选企业为21家,而江苏和浙江分别为93家和139家,数量差距比较明显(见表5、图5)。不过,从平均营业收入来看,广东企业占有明显优势。进一步来看,在前20名企业中,广东企业3家,浙江4家,江苏5家,差距并不明显。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是依据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2013年度入选的门槛为77亿元,显然,部分比较有实力的广东企业并没有申报。另外,从民营经济增加值和江苏基本接近是情况来看,21家企业入选并不代表广东民营企业的真实水平。希望政府加强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评选。此外,政府要继续重视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入选企业数量与沿海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确实也反映了广东民营经济需要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表 5  2011-2013年度部分省市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单位:家、亿元)
地区 2013 2012 2011
 企业 平均营业收入 企业 平均营业收入 企业 平均营业收入
广东 21 358 23 281 21 230
江苏 93 254 108 213 118 162
浙江 139 172 142 150 144 113
上海 16 174 15 195 17 154
山东 54 215 43 222 46 114
河北 16 249 25 173 20 134
辽宁 11 259 12 183 11 147
天津 12 174 12 153 9 140
数据来源:全国工商联2011-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

 
  图 5 2011-2013年度部分省市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数量

  四、几点结论
  1、大型企业竞争力总体水平较上年有一定提升。数据分析表明,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前50位企业的营业收入、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利润总额都较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可以认为,2013年度广东大型企业竞争力水平较2012年度有一定提升。
  2、入选企业行业构成反映了我省的产业结构状况。入选企业中制造业企业23家,生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电信业)企业8家,电力能源类企业4家,基本反映了我省的产业结构状况。在具体行业中,电子信息业企业有7家企业,说明电子信息产业在我省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3、入选企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状况没有改变。前50位企业仍然集中在珠三角,共有49家企业,其中广州和深圳共有43家企业,入选企业的地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4、与外省相比我省大型企业总体竞争力占有优势。从整体看,我省有6家企业入选世界500强;有35家企业入选中国500强,数量少于江苏、浙江和山东,但入选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山东的2倍左右,表明我省大型企业的规模要远高于其他省份。

  五、对策建议
  大型企业作为各行业的龙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稳定器。我省大型企业在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需要自身竞争力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就要求大型企业进一步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能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大企业大集团,推进产业布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并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广东经济竞争力模式升级,确保广东经济的发展自主权,增强广东国际竞争优势地位。
  1、加快大型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领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鼓励大型企业构建并完善全球产业价值链网络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地位。引导并促进广东大型企业凭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国内市场,从全球价值链空间布局上,提升和优化广东大型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大格局和国内区域产业分工大格局中具有经济地缘性质的地位,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企业的价值链分工合作,成为国内价值链的主导者。利用全球经济重心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转移的时机,拓展并延伸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成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区域价值链的重要治理者,进而提高产品链高端竞争力,进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中心环节。
  二是加强大型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布局,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鼓励大型企业选择有基础的领域率先突破,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开展大协作、集中攻关,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高度集中,形成研发合力,加大对基础理论的深化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支持大型企业加快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利用自身研究机构和创新资源,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
  三是推动大型企业做强做优主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大型企业根据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结合资源现状和竞争优势,围绕主业加大项目投资和项目开发力度,推动资源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的高端领域集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紧密结合地区特点和产业特色,创新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聚焦于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推进纵向一体化,着眼于放大优质资源溢出效应推进横向一体化,不断集聚新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大型企业引导带动作用。
  2、构建并完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大型企业创新驱动能力
  一是引导大型企业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活力。加强对大型企业创新发展的规划引导,着力解决企业科技资源分散、专业交叉重叠和技术重复开发等问题,完善创新链条,实现科技力量的有效协同。建立健全由大型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进行原始创新的能力,推动企业R&D 经费支出快速增长。支持大型企业积极吸收利用海外优质科技资源,探索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开展国际化研发,构建面向全球市场的技术研发体系,整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取国外技术集聚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合作研发、委托研发、并购等方式获取创新资源,拓宽创新资源,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设备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动由全球价值链“非战略性环节”向“战略性环节”的提升。
  二是加强突破性创新和关键行业技术突破,实现创新水平的跨越。以突破性创新为引领,培育大型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掌控能力,增强特定环节的竞争力,强化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关联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等服务环节的支撑,使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互为支撑,互相推动。引导并支持大型企业加强重点行业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制定,在关键领域形成重点突破、联合攻关项目,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产业核心技术、关键配套技术和技术服务环节一体化的产业核心技术链。
  三是优化和提升大型企业创新平台,加强与中小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引导并支持大型企业建立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的研发体系,形成工艺及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相配套的梯次研发结构。着力加强围绕大型企业的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努力集聚一批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开发平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鼓励大型企业和成长性强的中小型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在广东重要制造业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联合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成长性强的中小型企业,建立省级以突破性创新为核心的研发组织。
  3、进一步优化大型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和发展动力
  一是引导大型企业推动企业围绕主业进行战略性重组,通过兼并收购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在整合资产,集中资源的基础上壮大实力,实现在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鼓励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境)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鼓励大型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整合中小企业资源,实现集团化发展。
  二是推进跨企业的资源整合。鼓励省内国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战略,重组或参与重组省内外各类所有制企业。对不同企业中相同或相近的业务板块进行优化整合,打造特色优势业务,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三是大力培育大型企业上市资源,提高综合竞争优势。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核心业务上市,增加大型企业市公司数量。推动大型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增资配股、公开增发、定向增发以及资产重组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发挥再融资功能,集聚发展资源,实施战略性重大项目,提升经营业绩。规范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改进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
  四是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构建产融结合平台。加快研究探索渗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可能性,围绕企业产业链的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积极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及早布局互联网金融,创建互联网金融的投融资平台。改革和完善投融资体系,构建统一高效、功能完备的产权交易市场,形成产融结合平台。引导金融资本为大型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引导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
  4、完善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大型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一是培养大型企业全球化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获取全球战略性资源。引导大型企业加强全球战略谋划,以国际化战略思想为指导,通过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支持大型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品牌营销网络,建立海外供应和销售基地、境外加工生产基地、研发基地等,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支持大型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在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链延伸、研发中心、营销网络等方面开展合资合作。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境外投资、贸易、劳务合作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提升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企业集团。
  二是加快培育本土大型跨国公司,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积极引导大型企业探索境外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途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主业进行项目选择和业务领域的延展,推动大型企业“走出去”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由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管理密集型转变。加快培养一批占领价值链的高端的国际化跨国公司,通过掌控较大市场份额来掌控话语权,重构营销区段的市场标准,争取成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价值链驱动力成长的主导者,打造一批世界知名品牌。通过国际化经营模式创新,以全球视野统筹谋划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的产业链,发挥大型企业在资本、技术、品牌、信誉、渠道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广东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大型企业跨国经营政策支持体系,提高服务有效性和针对性。实行适当的财政补贴与所得税减免,减少多重征税的影响。对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输出产生的成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对战略性项目的海外贷款给予财政贴息。进一步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给予我省大型企业更多的支持,更灵活的贷款;探索建立支持跨国经营的信用担保和保函风险专项资金,为跨国经营业务提供信贷担保和保函支持。



【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