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先发优势,培育“第五产业”龙头
2014-6-6 来源:南方日报
2014年第一季度广东省21个地级市加顺德区空气质量排名显示,广州市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第18位,在珠三角仅排名倒数第三,空气质量略优于佛山市和肇庆市。另外一个数据是,2013年广州市灰霾天数为43天,是十年来灰霾天数最少的一年。
近年来,广州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治理。为了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广州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铁腕措施。包括实施“空气污染整治50条”,陆续关、停、搬约3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实施黄标车限行,实施机动车限牌政策等等……客观地说,广州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但距离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随着环保政策法规相继出台,环境治理的政策环境已经逐步形成气候,接下来留给政府的课题就是加强环境执法,而留给社会的是一个更大的课题——如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环境治理?
环境污染是世界性的难题,并非单纯依靠政府治理能够解决的。环境污染从根本上说,是落后生产力与现代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李克强总理说,环保也是生产力。即是说环境保护需要依靠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根本解决,也是说环保本身就是一门大产业。
珠三角是中国最早迈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地区,也最早承受环境污染之痛。政府和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积累下的产业基础、优越环境,培育出了一个覆盖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等三大部门,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等六大领域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近年来也吸引了不少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创业者来粤创业,从全国来看,广东的节能环保产业无疑处于先发地位。
广州市近年来也培养出迪森热能、禾信分析仪器等一批拥有先进技术的环保企业。不过从总体上看,广州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星星多、月亮少”的发展阶段,缺少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需要进一步强化研发及产业化引导。建议广州市整合全市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的高端人才,建立节能环保研发及产业化专家咨询机制,定期把脉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对行业内的研发和产业化活动进行指导。鼓励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获得的样品样机等中间成果、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部件进行预先招标采购,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研发规模和研发效率,推动节能环保高新技术成果快速产业化。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设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公共平台,提供产品研发、技术升级、资源共享的相关服务。组织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升全市节能环保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计划地选择培育节能环保骨干,打造一批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均在国内外占据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
节能环保是新兴产业,需要发挥相关行业组织的作用,增强产业黏性。广州市应进一步完善节能环保产业链,重点提升节能环保装备终端应用和节能环保服务等价值链环节。推进产业链上游研发、中游生产、下游服务环节融合发展,支持重点企业打造集“研发设计—器械和设备制造—高端服务”于一体的全价值链。强化产业链内部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鼓励企业在既有价值链的基础上进一步协同发展,对全市产业链内部企业之间合作取得研发新成果,相互采购应用新材料、新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等协作活动进行支持和补贴。
节能环保是欣欣向荣的“第五产业”,不仅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广州不得不抢占的“经济制高点”。曾妮
GDSQZX.COM.CN
近年来,广州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治理。为了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广州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铁腕措施。包括实施“空气污染整治50条”,陆续关、停、搬约3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实施黄标车限行,实施机动车限牌政策等等……客观地说,广州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但距离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随着环保政策法规相继出台,环境治理的政策环境已经逐步形成气候,接下来留给政府的课题就是加强环境执法,而留给社会的是一个更大的课题——如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环境治理?
环境污染是世界性的难题,并非单纯依靠政府治理能够解决的。环境污染从根本上说,是落后生产力与现代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李克强总理说,环保也是生产力。即是说环境保护需要依靠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根本解决,也是说环保本身就是一门大产业。
珠三角是中国最早迈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地区,也最早承受环境污染之痛。政府和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积累下的产业基础、优越环境,培育出了一个覆盖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等三大部门,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等六大领域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近年来也吸引了不少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创业者来粤创业,从全国来看,广东的节能环保产业无疑处于先发地位。
广州市近年来也培养出迪森热能、禾信分析仪器等一批拥有先进技术的环保企业。不过从总体上看,广州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星星多、月亮少”的发展阶段,缺少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需要进一步强化研发及产业化引导。建议广州市整合全市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在节能环保领域的高端人才,建立节能环保研发及产业化专家咨询机制,定期把脉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对行业内的研发和产业化活动进行指导。鼓励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获得的样品样机等中间成果、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部件进行预先招标采购,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研发规模和研发效率,推动节能环保高新技术成果快速产业化。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设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公共平台,提供产品研发、技术升级、资源共享的相关服务。组织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升全市节能环保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计划地选择培育节能环保骨干,打造一批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均在国内外占据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
节能环保是新兴产业,需要发挥相关行业组织的作用,增强产业黏性。广州市应进一步完善节能环保产业链,重点提升节能环保装备终端应用和节能环保服务等价值链环节。推进产业链上游研发、中游生产、下游服务环节融合发展,支持重点企业打造集“研发设计—器械和设备制造—高端服务”于一体的全价值链。强化产业链内部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鼓励企业在既有价值链的基础上进一步协同发展,对全市产业链内部企业之间合作取得研发新成果,相互采购应用新材料、新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等协作活动进行支持和补贴。
节能环保是欣欣向荣的“第五产业”,不仅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广州不得不抢占的“经济制高点”。曾妮
GDSQZX.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