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载横渡,珠水一年胜一年 六市携手,表共同治理决心
2014-7-14 来源:南方日报
7月13日15时24分,随着社会各界方队“泳士”上岸,2014年广州横渡珠江鸣金收鼓,在将近1小时30分的时间里,2000名横渡珠江“泳士”们顺利游完全程800米。不少连游数届的“泳士”称,横渡时的珠江水质一年比一年好。唯一一位横渡的外国选手何西为珠江水点赞,称比自己想象中要好。
从2006年始,广州已连续举办九届珠江横渡活动,明年这项旨在展示珠江治理效果的活动将迎来十岁生日。
陈建华带队“市长方阵”
13日下午,身穿泳裤的广州市长陈建华在中大北门码头被媒体围住。记者问他预计要用多长时间能游到对岸,陈建华说:“应该跟去年差不多,半小时之内吧。”随后,在教练员的口号声中,陈建华和其他人一起做了几组准备运动。下水前,陈建华向市民挥手致意,市民呐喊:“市长加油。”
14时27分许,陈建华带领着广州、佛山、东莞、中山、肇庆、清远市等6市市长“登陆”,陈建华在岸边向市民即兴讲话,他说:“今天我们6个城市共同组织了珠江横渡活动,我们向珠江流域各城市的人民宣誓,我们有共同治理珠江的决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其利断金,就一定能够治理好珠江。”
从2006年首届横渡开始,广州便有邀请珠三角城市参加活动的传统。今年,率领佛山“泳士”的是该市代市长鲁毅。鲁毅向广州媒体道出自己的横渡珠江“初体验”。“我是第一次游珠江,在游的过程中我还专门问了我的队友,他们说珠江的水越来越好。”鲁毅说,他虽然是第一次游珠江,但是抱着向广州学习的心情而来。目前,广佛两市正在推进广佛同城化,广州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民主法治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都走得很前。鲁毅表示,广佛两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佛山向广州学习,学习广州方方面面的经验,争取加快推进广佛同城的步伐,也与广州一起共同爱护母亲河、治理珠江水。
一边喊口号,一边喝几口
“珠江水越来越清了,汽油味没有往年重。”13日,不少连续多年参加珠江横渡的市民都对水质的改善表示惊喜。
天河队外国帅小伙何西,来自西班牙,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已在广州居住了4年的他是13日唯一的外国选手。他告诉记者,此前早已知道这项活动,昨日是他第一次参加,“(珠江)游起来很舒服,水质比我想象中还要好”。他认为,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对环保事业会有帮助。提到明年计划,他肯定地回答:“有机会我明年一定会再来。”
来自东莞游泳协会的陈振朝已是第三次横渡珠江,他觉得,今年珠江水质比之前两届都好,江水的能见度也比较高,也没有什么味道。中山市代表队的董小姐已参加了三届,她对今天珠江的水质非常满意,甚至想多在水里游一会儿。
陆先生是黄埔区代表队的一员,他从第一届开始参加,直到现在。“今天的水质很好,以往我都不怎么敢喝江水的,但是今天我一边喊口号,一边喝了好几口。”关于珠江水质,陆先生建议,市民不应该两只眼睛只看政府的作为,普通百姓日常的作为也很重要,这需要各界共同去努力。
珠水平常啥样,现在就啥样
记者从水务和环保部门了解到,今年珠江水质有明显改善,平均水质为四类,个别时间部分河段可达三类。近期雨水增多,上游来水明显增加,有利于前航道水质改善,在水质层面上保证横渡珠江的水质要求。
据了解,为了保证横渡珠江期间的水质,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包括短时关闭部分河涌水闸、封堵直排珠江的未截污排污管网、调水等手段,有市民不仅发问,好水质是不是真的只有横渡珠江这一段时间才能昙花一现?
对此,广州市水务局局长丁强回应:“亚运期间可能有(调水)行为,但现在早已经没有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今天)不存在什么调水措施,不可能存在。”
针对横渡珠江的水质控制,相关部门的主要作为只是计算一下珠江什么时候水位高,可能水质会更好一些,挑选一个比较好的、适合横渡的日子,还有部分截污行为,“(关闭部分河涌水闸的行为)我估计按照日常的管理预案,平常是什么样,现在就是怎么样”。
珠江水质治理不是短时就能完成的任务。丁强表示,目前珠江水长期处于四类水标准,其中的氨氮、磷等两个指标很难治理。在他看来,要实现绝大多数指标都达到三类水,这个或许近期还有希望,可要说长期所有指标都能稳定达到三类水,仍需要时间。据规划,到2016年,广州的主要河涌基本消除劣五类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马喜生 张西陆 实习生 范晖帆 赵禾稼 沈若楠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实习生 吴智勇
王老吉三年助力珠江横渡 DIY空罐创意作品成亮点
南方日报讯 (记者/牛思远)7月13日,广州“横渡珠江”活动在中大码头至星海音乐厅对开的珠江北岸举行。这是2006年以来广州市政府连续举办的第九届“横渡珠江”活动,也是广州本地企业、民族品牌王老吉连续第三年赞助该活动。
据了解,作为一项群众性的大型体育公益活动,多年来“横渡珠江”引起了广大市民对珠江水质的更多关注。20世纪70年代,广州母亲河珠江水质逐年恶化,“横渡珠江”活动因水质问题停办29年。直到2006年,广州市政府再次牵头举办“横渡珠江”活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今年,作为具有186年历史的民族品牌、发源于岭南并在这方热土上壮大的本地企业,王老吉此次再度携手相关组织机构倾力支持该活动。在活动现场,王老吉不仅为现场群众提供了清凉的正宗凉茶饮料,还进行了“环保DIY王老吉空罐回收创意公益行动‘吉’刻启程”活动的参赛作品展示,成为该活动的又一亮点。
记者在现场发现,这10件由普通群众创作的王老吉回收空罐DIY作品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眼球。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创意佳作,不但活跃了现场的气氛,更是通过物品回收再利用,展示了创意的无限魅力,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新的环保理念。
据介绍,王老吉在壮大自己的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一直倾情公益。除了反哺母亲河,王老吉还在全国范围内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源源不断地加大对各项公益事业的支持。从北京暴雨、云南彝良地震,H7N9禽流感,到四川雅安地震、甘肃定西地震等,王老吉都是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此外,王老吉还推出关爱贫困儿童的“四季彩虹”公益行动、倡导环保的绿色骑行活动等,成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观点
横渡珠江
是宣誓还是作秀?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将是广州横渡珠江十岁生日。但在今年横渡珠江前,有声音认为平时珠江水质变化不明显,横渡珠江沦为作秀,应该停办了。也有声音认为,虽然珠水改善不明显,但是横渡珠江成为一个文化品牌。
今年,广州横渡珠江活动策划服务项目招标公告显示,横渡珠江活动拟花费162万元,比最近几年的200万下降了19%。横渡珠江活动自2006年重启以来,今年是连续第九年举办了。每年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游一次珠江,是否值得?
13日,广州市长陈建华率6市“市长队”游江上岸后进行即兴演讲,他以“横渡珠江的意义在于向人民表态,各市有共同治理好珠江母亲河的决心”回应“横渡珠江是否继续举办”的疑问。陈建华的回应表明广州横渡珠江治污初衷未变。
正方:宣誓治污决心不能停
广州市水务局局长丁强认为,广州通过横渡珠江这一活动宣誓治污决心。他说:“珠江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被污染的,我们也希望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恢复过来。”
更深层次的体现在于,治水有其复杂性和系统性,不是政府部门一家可以治理成功的,还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且最关键的就是市民的参与,因此,横渡珠江有其宣传爱水、洁水、亲水理念的作用,“我觉得是物有所值的。”
“当然办不办下去,得组委会说了算,如果我是组委会的,我就建议横渡珠江活动要一直办下去,一直办到珠江复清那天。”丁强说。
反方:平常水质变化不明显
来自广药集团的“泳士”林志方参加过九届珠江横渡,在他的印象中,九年以来,横渡当天的水质确实一年比一年好,但是其他时段的水质依然有异味,横渡珠江成为一种“作秀”。
广州蓝天游泳协会安全总监林耀辉参加过最早三届珠江横渡,虽然因为年龄关系没有机会再下水,但是他年年参与横渡活动的后勤支持,他评价珠江水质不尽如人意。
林耀辉说,这几年市民参加珠江横渡之后,对珠江治污效果难有振奋之情,倒是反思环境破坏的焦虑日增,这对广州的环保来说不是坏事。
林耀辉认为,珠江横渡在广州众多游泳爱好者眼中已经沦为一种形式,“如果横渡珠江是一项检验治污成果活动,我相信不仅游泳爱好者不会给好评,普通市民也会有诟病”。
来自从化区街口街居委的“泳士”邓小雄则认为,横渡珠江开始演变成广州的文化品牌,市民对珠江水质还很有意见,但是愿意亲身下水游江,说明市民认同母亲河,希望能够感受母亲河的脉搏。
记者手记
横渡珠江 莫忘初心
广州自2006年起开始举办横渡珠江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从今年的采访看来,参与的老广已经把横渡珠江当做一场运动嘉年华,而兄弟城市的“泳士”也把横渡活动当做一场有趣的体验。
作为一项创举,横渡珠江活动近两年来也面临不少质疑声:
多年下来,横渡活动的“仪式化”是否已经沦为一场“秀”?是否不通过横渡珠江宣示决心,行政内部就无法动员起来,治水就无法进行?横渡珠江的决心,又该如何化作制度安排并变成看得见的成果?平均一年至少200万的横渡珠江费用到底值不值、要不要停掉?
笔者认为,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还是要回到问题的起点:到底我们为何要发起横渡珠江的活动?
查阅2006年相关报道可知,当年广州重现中断了近30年的横渡珠江场面,一是检验综合整治珠江的成果;二是进一步贯彻省委、省政府整治珠江的指示精神,督促各部门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充分表明广州市委、市政府整治珠江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号召广大市民从我做起,爱护珠江,人人有责。
可以明确的是,横渡珠江的初衷不仅仅是提供一次市民与珠江亲密接触的机会而已,它更多承担着的还是检验珠江整治效果、宣示治水决心这一使命。
毫无疑问,横渡活动有待进一步精益求精。在即将进入横渡珠江第十个年头之际,如何让活动继续办下去并发挥其初始作用,仍需要官方细细思量。
GDSQZX.COM.CN
从2006年始,广州已连续举办九届珠江横渡活动,明年这项旨在展示珠江治理效果的活动将迎来十岁生日。
陈建华带队“市长方阵”
13日下午,身穿泳裤的广州市长陈建华在中大北门码头被媒体围住。记者问他预计要用多长时间能游到对岸,陈建华说:“应该跟去年差不多,半小时之内吧。”随后,在教练员的口号声中,陈建华和其他人一起做了几组准备运动。下水前,陈建华向市民挥手致意,市民呐喊:“市长加油。”
14时27分许,陈建华带领着广州、佛山、东莞、中山、肇庆、清远市等6市市长“登陆”,陈建华在岸边向市民即兴讲话,他说:“今天我们6个城市共同组织了珠江横渡活动,我们向珠江流域各城市的人民宣誓,我们有共同治理珠江的决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其利断金,就一定能够治理好珠江。”
从2006年首届横渡开始,广州便有邀请珠三角城市参加活动的传统。今年,率领佛山“泳士”的是该市代市长鲁毅。鲁毅向广州媒体道出自己的横渡珠江“初体验”。“我是第一次游珠江,在游的过程中我还专门问了我的队友,他们说珠江的水越来越好。”鲁毅说,他虽然是第一次游珠江,但是抱着向广州学习的心情而来。目前,广佛两市正在推进广佛同城化,广州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民主法治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都走得很前。鲁毅表示,广佛两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佛山向广州学习,学习广州方方面面的经验,争取加快推进广佛同城的步伐,也与广州一起共同爱护母亲河、治理珠江水。
一边喊口号,一边喝几口
“珠江水越来越清了,汽油味没有往年重。”13日,不少连续多年参加珠江横渡的市民都对水质的改善表示惊喜。
天河队外国帅小伙何西,来自西班牙,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已在广州居住了4年的他是13日唯一的外国选手。他告诉记者,此前早已知道这项活动,昨日是他第一次参加,“(珠江)游起来很舒服,水质比我想象中还要好”。他认为,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对环保事业会有帮助。提到明年计划,他肯定地回答:“有机会我明年一定会再来。”
来自东莞游泳协会的陈振朝已是第三次横渡珠江,他觉得,今年珠江水质比之前两届都好,江水的能见度也比较高,也没有什么味道。中山市代表队的董小姐已参加了三届,她对今天珠江的水质非常满意,甚至想多在水里游一会儿。
陆先生是黄埔区代表队的一员,他从第一届开始参加,直到现在。“今天的水质很好,以往我都不怎么敢喝江水的,但是今天我一边喊口号,一边喝了好几口。”关于珠江水质,陆先生建议,市民不应该两只眼睛只看政府的作为,普通百姓日常的作为也很重要,这需要各界共同去努力。
珠水平常啥样,现在就啥样
记者从水务和环保部门了解到,今年珠江水质有明显改善,平均水质为四类,个别时间部分河段可达三类。近期雨水增多,上游来水明显增加,有利于前航道水质改善,在水质层面上保证横渡珠江的水质要求。
据了解,为了保证横渡珠江期间的水质,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包括短时关闭部分河涌水闸、封堵直排珠江的未截污排污管网、调水等手段,有市民不仅发问,好水质是不是真的只有横渡珠江这一段时间才能昙花一现?
对此,广州市水务局局长丁强回应:“亚运期间可能有(调水)行为,但现在早已经没有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今天)不存在什么调水措施,不可能存在。”
针对横渡珠江的水质控制,相关部门的主要作为只是计算一下珠江什么时候水位高,可能水质会更好一些,挑选一个比较好的、适合横渡的日子,还有部分截污行为,“(关闭部分河涌水闸的行为)我估计按照日常的管理预案,平常是什么样,现在就是怎么样”。
珠江水质治理不是短时就能完成的任务。丁强表示,目前珠江水长期处于四类水标准,其中的氨氮、磷等两个指标很难治理。在他看来,要实现绝大多数指标都达到三类水,这个或许近期还有希望,可要说长期所有指标都能稳定达到三类水,仍需要时间。据规划,到2016年,广州的主要河涌基本消除劣五类水。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马喜生 张西陆 实习生 范晖帆 赵禾稼 沈若楠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实习生 吴智勇
王老吉三年助力珠江横渡 DIY空罐创意作品成亮点
南方日报讯 (记者/牛思远)7月13日,广州“横渡珠江”活动在中大码头至星海音乐厅对开的珠江北岸举行。这是2006年以来广州市政府连续举办的第九届“横渡珠江”活动,也是广州本地企业、民族品牌王老吉连续第三年赞助该活动。
据了解,作为一项群众性的大型体育公益活动,多年来“横渡珠江”引起了广大市民对珠江水质的更多关注。20世纪70年代,广州母亲河珠江水质逐年恶化,“横渡珠江”活动因水质问题停办29年。直到2006年,广州市政府再次牵头举办“横渡珠江”活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今年,作为具有186年历史的民族品牌、发源于岭南并在这方热土上壮大的本地企业,王老吉此次再度携手相关组织机构倾力支持该活动。在活动现场,王老吉不仅为现场群众提供了清凉的正宗凉茶饮料,还进行了“环保DIY王老吉空罐回收创意公益行动‘吉’刻启程”活动的参赛作品展示,成为该活动的又一亮点。
记者在现场发现,这10件由普通群众创作的王老吉回收空罐DIY作品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眼球。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创意佳作,不但活跃了现场的气氛,更是通过物品回收再利用,展示了创意的无限魅力,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新的环保理念。
据介绍,王老吉在壮大自己的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一直倾情公益。除了反哺母亲河,王老吉还在全国范围内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源源不断地加大对各项公益事业的支持。从北京暴雨、云南彝良地震,H7N9禽流感,到四川雅安地震、甘肃定西地震等,王老吉都是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此外,王老吉还推出关爱贫困儿童的“四季彩虹”公益行动、倡导环保的绿色骑行活动等,成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观点
横渡珠江
是宣誓还是作秀?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将是广州横渡珠江十岁生日。但在今年横渡珠江前,有声音认为平时珠江水质变化不明显,横渡珠江沦为作秀,应该停办了。也有声音认为,虽然珠水改善不明显,但是横渡珠江成为一个文化品牌。
今年,广州横渡珠江活动策划服务项目招标公告显示,横渡珠江活动拟花费162万元,比最近几年的200万下降了19%。横渡珠江活动自2006年重启以来,今年是连续第九年举办了。每年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游一次珠江,是否值得?
13日,广州市长陈建华率6市“市长队”游江上岸后进行即兴演讲,他以“横渡珠江的意义在于向人民表态,各市有共同治理好珠江母亲河的决心”回应“横渡珠江是否继续举办”的疑问。陈建华的回应表明广州横渡珠江治污初衷未变。
正方:宣誓治污决心不能停
广州市水务局局长丁强认为,广州通过横渡珠江这一活动宣誓治污决心。他说:“珠江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被污染的,我们也希望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恢复过来。”
更深层次的体现在于,治水有其复杂性和系统性,不是政府部门一家可以治理成功的,还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且最关键的就是市民的参与,因此,横渡珠江有其宣传爱水、洁水、亲水理念的作用,“我觉得是物有所值的。”
“当然办不办下去,得组委会说了算,如果我是组委会的,我就建议横渡珠江活动要一直办下去,一直办到珠江复清那天。”丁强说。
反方:平常水质变化不明显
来自广药集团的“泳士”林志方参加过九届珠江横渡,在他的印象中,九年以来,横渡当天的水质确实一年比一年好,但是其他时段的水质依然有异味,横渡珠江成为一种“作秀”。
广州蓝天游泳协会安全总监林耀辉参加过最早三届珠江横渡,虽然因为年龄关系没有机会再下水,但是他年年参与横渡活动的后勤支持,他评价珠江水质不尽如人意。
林耀辉说,这几年市民参加珠江横渡之后,对珠江治污效果难有振奋之情,倒是反思环境破坏的焦虑日增,这对广州的环保来说不是坏事。
林耀辉认为,珠江横渡在广州众多游泳爱好者眼中已经沦为一种形式,“如果横渡珠江是一项检验治污成果活动,我相信不仅游泳爱好者不会给好评,普通市民也会有诟病”。
来自从化区街口街居委的“泳士”邓小雄则认为,横渡珠江开始演变成广州的文化品牌,市民对珠江水质还很有意见,但是愿意亲身下水游江,说明市民认同母亲河,希望能够感受母亲河的脉搏。
记者手记
横渡珠江 莫忘初心
广州自2006年起开始举办横渡珠江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从今年的采访看来,参与的老广已经把横渡珠江当做一场运动嘉年华,而兄弟城市的“泳士”也把横渡活动当做一场有趣的体验。
作为一项创举,横渡珠江活动近两年来也面临不少质疑声:
多年下来,横渡活动的“仪式化”是否已经沦为一场“秀”?是否不通过横渡珠江宣示决心,行政内部就无法动员起来,治水就无法进行?横渡珠江的决心,又该如何化作制度安排并变成看得见的成果?平均一年至少200万的横渡珠江费用到底值不值、要不要停掉?
笔者认为,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还是要回到问题的起点:到底我们为何要发起横渡珠江的活动?
查阅2006年相关报道可知,当年广州重现中断了近30年的横渡珠江场面,一是检验综合整治珠江的成果;二是进一步贯彻省委、省政府整治珠江的指示精神,督促各部门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充分表明广州市委、市政府整治珠江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号召广大市民从我做起,爱护珠江,人人有责。
可以明确的是,横渡珠江的初衷不仅仅是提供一次市民与珠江亲密接触的机会而已,它更多承担着的还是检验珠江整治效果、宣示治水决心这一使命。
毫无疑问,横渡活动有待进一步精益求精。在即将进入横渡珠江第十个年头之际,如何让活动继续办下去并发挥其初始作用,仍需要官方细细思量。
GDSQZX.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