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传承民族复兴梦想 共筑城市精神家园
传承民族复兴梦想 共筑城市精神家园

2014-8-6 来源:南方日报

    他的刻刀将平凡的事物变成诗一般美丽的图画,他的作品记载下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取得全面胜利的那段非常时期,他的艺术在历经半个多世纪后仍被当代学者视为艺术航行的坐标……8月5日,是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古元诞辰95周年纪念日。
    在古元晚年仍念念不忘的故乡珠海,当天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上午举行古元艺术研讨会,逾20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古元作品中的艺术、历史、精神价值等方面进行交流,并由此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行探讨。下午则举行了古元铜像揭幕、古元艺术学校揭牌的活动,“薪火相传·古元师生作品展”同步开幕。作为古元的子女,古安村、古大彦、古娟也专程回到珠海。
    “古元先生是整个中国美术界的一面旗帜,是我们所有艺术家值得学习的楷模。”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认为,“广东能够有一个古元,更增强了文化自信”。
    艺术与生活
    细心观察感悟 对艺术创作负责任
    1919年,古元出生于珠海市香山县唐家湾镇那洲村,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整个童年。少年时期的古元,空闲时会与弟弟古文胜一起,带着干粮和画具去写生。从上午画到太阳下山,村舍、山峦、溪流、海湾、渔帆、海岛在他笔下呈现出别样的风情。古元曾说过:“我常常带着画具到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寻找自然界和生活的美。”
    无论是革命烽火年代,还是后来的和平建设年代,古元的艺术创作始终与生活紧密相连。“他说,艺术要植根于生活,要植根于本国文化,我们的艺术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审美相通。”古元的女儿古安村回忆道。在她的印象中,父亲古元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却善于用眼光观察生活,他用在生活当中体验到的劳动中的农民、工人和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瞬间,作为他观察思考美术创作的素材。
    “古元先生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我想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对他所生活的社会具有浓烈的情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张伟认为,如今学院教育的教学方法造成艺术创作者实际上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古元的艺术,实际上是对生活、人民、创造都负责任的态度,我们的作品要给谁看,我们为谁而画,这是一个艺术性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古元的作品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和美好生活为主,抒情风格和独特的水印技巧与语言迎来其创作历程中的另一高峰。在张伟看来,这种转型并非古元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继续观察产生的。“深深地爱着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种观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写生教育的缺失。”张伟说,每一个艺术家都需要诚恳地学习这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创作态度。
    艺术与时代
    还原时代风貌 助推珠海文化繁荣
    1940年的夏天,古元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到延安县川口区碾庄参加农村基层工作,住在农民家。10多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和农民一起劳动,晚上在油灯下创作。特殊的生活场景、学院教育和政治思想,将他塑造成为延安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版画家,他的作品也成为极具文献价值的历史作品。
    在古安村的记忆里,古元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我想用我的画板记录下这个时代,留给后人欣赏。”在古安村看来,如果把其父亲的版画按照时间顺序连起来,就是一部共和国抗日战争到后期建设的记载;如果按照经纬度来考量,它就是祖国山河的描绘和歌颂。
    作为古元的故乡,新时代的珠海已开始与古元艺术碰撞出新的火花。近年来,珠海古元美术馆每年接待80多万人次参观,人们通过古元美术馆这个教育平台,加深了对古元和珠海的了解。如今,珠海市古元艺术学校已正式揭牌,正在规划中的“古元大道”不久也将正式立项兴建,古元美术馆画库、展厅改扩建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珠海市市长何宁卡表示,古元出生在珠海唐家湾,与珠海这座城市有着许多相似的秉性与气质。举办这一系列活动,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回顾和展现古元先生不平凡的一生,彰显其为中国版画艺术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古元先生艺术精神来传承珠海历史文化,构筑珠海城市的精神家园。
    “珠海确实不断有新的文化亮点呈现,对文化的投入力度也让人振奋。如今古元美术馆作为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除展览外,美术馆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交流方面也越做越好。”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梁宇评价道。
    艺术与创新
    糅合中西技巧 创造鲜明民族风格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于战争所带来的时代特殊性,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开始活跃于中国美术界的舞台,承担起抗日宣传、解放思想的文化重任。彼时上海及延安等地涌现出众多版画代表人物,古元就是个中翘楚,在中国新兴版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多位专家看来,古元之所以在“新兴木刻运动”中地位独特,一个核心因素是其在中西绘画技巧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特别是他在1943年的作品,艺术性非常高超,把中国明清版画、当下的生活以及西方版画的现实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洋溢着鲜明的民族气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认为。
    “尽管受西方版画影响,但他始终坚持融入中国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如中国线描的艺术手段。同时,在他的版画中也可以看到很强的水彩构图基础。”中山大学教授钱捷表示。
    因此,纵使时光流逝如大浪淘沙,古元许多作品的艺术魅力到今天仍然光彩夺目。正如著名艺术家徐冰忆述,古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他独有的智性及感悟,更在于他所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在中国几千年旧艺术之上的革命意义。这实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前卫精神,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创新。
    有专家表示,在如今经济高度发展、各种思潮涌动的环境下,古元包容并蓄的创新精神值得鼓励,其立足人民生活、抒发时代情怀的创新路径更值得当代艺术家们认真借鉴。
    艺术与传承
    学生遍布天下 贯通中国美术血脉
    “他的教育是全方位的,超越了美术学院的围墙。”回忆起父亲的教育生涯,古安村满怀敬佩与自豪,“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喜欢美术,只要你带着作品来敲门,他都一定会认真地看。”
    学院之外,古元与前来请教、探讨甚至“切磋”的美术爱好者交流热烈;学院之内,他更被学生誉为“思维网络的坐标”,当学生的艺术观陷入迷雾时,他就如同恒久不变的坐标,指引学生获得启迪,找到方向。
    “老师不善空谈,言行一致,时常带我们下乡,一起干农活,一起拉家常,融入到农民的生活当中。他不仅重视艺术教育,更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他教育我们,艺术创作要扎根人民,要用真情创作,要对生活有独立见解和判断,不能做墙头草,更不应投机。”有幸成为古元第一批学生的赵瑞椿回忆,古元总是用商量的态度与学生探讨学术问题,且从不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学术观点强加于人,反而给予学生宽松自由的思考空间。
    半个世纪过去,古元的学生走出校门,足迹遍布神州乃至世界各地,他们在多元生活实践中用多种艺术语言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优秀作品,在多元的艺术形态中传承着古元艺术思想的真谛。
    “古元的作品是我从事版画的启蒙。”许钦松说,后来他接受了木刻训练,成为古元“学生的学生”,这种“内在的文化血脉联系”对他的艺术事业影响深远。
    这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如今仍在延续,也仍需延续。“这次纪念古元先生的活动意义不仅在于回顾,更多的是展望,特别是对教育的展望。在全球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美术、包括‘中国梦’,终归要立足于人民,要以人为本来提升软实力。”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黄启明认为。
    古元生平
    古元(1919-1996),字帝源,生于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擅水粉、水彩、版画,是延安时期木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代表作有《减租会》、《烧毁旧地契》、《人桥》、《刘志丹和赤卫军》等,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1938年,古元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2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上,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为“中国艺术界一卓绝之天才”。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新中国成立后,其水彩作品以独特的抒情风格、水印技巧与语言创造出其美术生涯中的另一高峰。
    古元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
    ◎声音
    古元的一生与中国的革命、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美术界的一面旗帜,是一位会被人民永远记住的美术家。在当下这种经济高度发展、多种思潮涌动时期,他不仅用他的作品,还用他自身创作的经验和思考,留给我们巨大的财富。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 许钦松
    他是我们20世纪艺术的一个原点,当我们的大船航行得越远,更需要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原点,并通过回顾这个原点去坚定向前的信念。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吴扬波
    尽管古元的童年或少年时代受到西方版画或油画的影响和熏陶,但他的艺术又是最中国化的。他是由延安培养出来的艺术家,供之于人民,供之于土地。
    ——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 李小山
    每次来古元美术馆,都能看到作品在更新。它不仅仅是我父亲的美术馆,如今它已经变成了传承人民美术的平台,不断有新的优秀画作在此展出,这也是父亲的心愿。
    ——古元女儿 古娟
    评论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树立高度文化自觉
    这是充满敬意的缅怀,这是传承精神的回眸,这是汲取力量的前行。
    8月5日是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古元诞辰95周年纪念日,珠海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以实际行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作为从珠海唐家湾走出去的文化大师,古元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不仅创作了一批关于珠海的画作,逝世后更将主要作品献给珠海。
    古元的影响遍及业内和普通大众: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均视古元为旗帜与楷模;在珠海,以古元名字命名的第一座市立美术馆,每年展览数量、展览类别、观展人数在全国同类馆中成绩突出。
    经过数十年的岁月洗礼,古元的作品与精神,缘何还能被广为传颂、历久弥新?
    这离不开古元的艺术造诣与教育传承。作为一位兼具革命和前卫色彩的划时代艺术家,古元在学习西方木刻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表现方法,在中国新兴版画历史上影响深远。无论是革命烽火年代,还是后来的和平建设年代,他都善于从劳动人民的生活中提炼出优秀的作品;除了在艺术上作出杰出贡献,还在美术教育上“超越中央美术学院的围墙之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人品备受推崇。
    这离不开古元的担当与追求。古元的作品,融丰富的艺术、历史、政治价值于一体,歌颂整个革命时代和建设时代:土地改革、抗日战争、民主选举、生产自救、学习文化、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幸福生活等,是中华民族历经革命后重生、发展中新生的时代印记。他心系国家与民族,心随时代,行随时代,与时俱进,将自己一生的艺术事业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这离不开古元植根于土地与人民的情怀。正如业内所言,对于古元的作品,不应局限在狭窄的政治解读范畴,政治风云和艺术思潮的冲击,均动摇不了他一个执著的信念: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积极的主题。不健康、怪诞颓废的艺术永远与他无缘。对土地、人民及生活的真诚热爱跃然而出。
    几十年过去了,纵然时光流逝如大浪淘沙,古元的追求与情怀,放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进一步挖掘、传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实际上,在古元一幅幅生动的作品背后,透露出的正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强烈追求;古元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恰是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结果,其反映的艺术精神也具备了当前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要素。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维系社会团结的精神纽带、指引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同心同德而不是离心离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顺应了这样一种客观情势。当前全国经济转型升级还在攻坚克难,精神文明领域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十分艰巨复杂。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成了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现实需求,也是必然选择。
    珠海已经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随着港珠澳大桥2016年通车、横琴新区加快建设、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珠海打造国际宜居城市的步伐正加快迈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古元堪称珠海的文化符号。充分挖掘、重新审视古元艺术作品的艺术、历史、政治价值,大力弘扬古元热爱国家民族、植根于土地与人民、坚持创新与传承的情怀,将其转化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无疑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高举古元大师旗帜、举办研讨会、建设古元铜像、古元艺术学校揭牌、加快推进古元美术馆二期改扩建工程……珠海对古元艺术精神的一系列纪念与弘扬,是高度文化自觉的体现,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题中之义。
    撰文:林群贤 陈晓 摄影:王荣(除署名外)
    采写统筹:陈邦明 胡良光
    编辑统筹:李劲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