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在广东 在广东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2014-8-18 来源:南方日报
创办经济特区小平同志
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广东省原副省长、深圳市委原书记 李灏
今天,能与大家坐在一起,深切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作为曾在深圳特区工作过的亲历者,能够有幸亲耳聆听伟人教诲,对我来说弥足珍贵、终生难忘!
一、小平同志在创建特区中的胆略与气度。创办经济特区决策的形成,是中央与广东有效互动的结果。这当中,小平同志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特区”这一叫法,就是小平同志提出并拍板决定的。小平同志当时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事实证明,小平同志力主叫“特区”这一决定是非常有远见的,因为“特区”的定位比“出口加工区”、“贸易合作区”等要高得多,内涵也要丰富得多,它赋予的综合改革、探索试验的使命是“出口加工区”等所不具备的。
二、小平同志在特区遇到困难时对特区的坚定支持。特区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深圳特区从建立开始,其间对特区的非议、反对声音一直不断,有人甚至把办特区比做搞租界,香港某报刊更是连续发表针对深圳的“十二评”,全盘否定深圳。在特区发展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一次又一次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在1984年视察深圳时,小平同志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给予特区坚定的支持。如果没有小平同志当年的坚持,特区就不会有后面的实践和今天的成就了。
三、小平同志对特区的殷切期望和鼓励。1992年,小平同志在特区困难的时候再一次视察深圳,作为当时的市委书记,我有幸全程陪同。他对特区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我没有想到你们发展得这么快”、“特区姓‘社’不姓‘资’”、“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在小平同志的支持下,我们采取了进一步放开一线、管好二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金融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大胆地去探索这些新的改革领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特区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陪同小平同志视察期间,我对小平同志关于“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如何实行对外开放”的论述感受非常深刻,他的战略思想、视野、胸襟特别宏大。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位伟人,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就不会有今天中国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两次南方视察
为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广东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书记 梁广大
今年是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省委举行这个纪念活动很有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试办经济特区是从广东先行先试的。当时,时任省委书记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向中央提出,要给广东下放一些权力,给些政策。在小平同志的明确支持下,中央下发了50号文件,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创办经济特区。广东根据中央的方针,大胆探索实践,全省经济特别是特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大业不久就遇到了阻力。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小平同志来到了广东视察。
那是1984年的1月24日至2月5日,小平同志到广东视察。小平同志先到深圳,然后到了珠海。参观工厂和听我们汇报时,他都很认真地看着、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吃完午饭后,我们请小平同志给珠海题几个字,鼓励一下我们。小平同志当即就答应了。他挥笔写下了“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大家热烈鼓掌,珠海干部群众深受鼓舞。
1990年前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大业的发展再次面临阻力。又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再次来到广东视察。
那是1992年1月19日至1月29日,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四天,在珠海考察七天。在蛇口码头上船之前,谢非同志与我商量让老人家多讲讲。上船后,谢非同志汇报广东的工作,然后我汇报珠海特区的工作。小平同志对我的问题一一予以解答,并对当时的错误思想和观念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驳,发表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谈话。归纳起来,其中最根本的有十一个方面的内容。如发展是第一要务、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左”与“右”的问题、先富与后富的关系,等等。在珠海考察期间,小平同志反复说:“短短十几年,我们国家发展这么快,就是靠改革开放。中国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
小平同志两次到经济特区视察都是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小平同志两次南方视察,及时为特区指明了方向,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的潜力,平息了几十年束缚禁锢人们思想的一系列争论不休的问题,凝聚了人心,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广东的改革发展离不开
小平同志的支持和鼓励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欧广源
我有幸两次接待过小平同志。一次是在1984年1月29日,小平同志一行从珠海到广州途经顺德。当时我是顺德县委书记,我和县长吕根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了顺德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我说顺德经济结构的特征是“摇头摆尾”,“摇头”是电风扇,“摆尾”是水产养殖。小平同志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顺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做法。第二次是1992年1月29日,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期间来到顺德,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刻。小平同志视察了顺德珠江冰箱厂,发表了重要讲话。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要再解放一点、胆子要再大一点、发展步伐要再快一点”。小平同志两次莅临顺德,这种殊荣在全国县区中是唯一的。小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激励顺德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勇争先,从此顺德走上飞速发展快车道,先后成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首,创造了时代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多次亲临广东,视察广州、深圳、珠海、顺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广东的改革开放给予支持。广东干部群众以小平同志讲话精神为动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和社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从农业省变成工业大省,从经济小省变成经济大省、经济强省。广东30多年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之路和两次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广东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的努力。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重走小平同志视察广东路线,对广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广东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我相信,在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全省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广东一定会再创辉煌!
坚定不移沿着小平同志
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行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陈建华
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世纪伟人小平同志,重温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视察地方工作,就是沿着当年小平同志视察广东的路线展开的,这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这是对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最好的纪念!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困苦,都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小平同志所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行!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下广东,发表了一系列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讲话和论断,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启迪!小平同志对国家和人民的那份深沉热爱,对现代化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超越时空、永不磨灭,永远昭示和激励着我们。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小平同志开创的伟业,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纪念小平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坚定不移地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我们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广州实际出发,继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全面深化改革,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增创广州改革新优势;就是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强化广州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就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不渝创建文明城市,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一块干、一块苦,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为广州人民谋福祉;就是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性锻炼,坚持有腐必反,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生命线,坚持为民、用心做事,廉政勤政、勇于担当,做到“不贪、不懒、不虚”,做一名忠于党和人民的公仆。
斯人已逝,伟业长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最好的继承,行动是最好的纪念!我们一定永远牢记小平同志的嘱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保稳定、惠民生,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倍加努力工作。
深圳人民
永远怀念小平同志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 王荣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圳人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深情追忆他指导推动广东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时代足迹。
小平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他不仅亲自倡导设立了经济特区,而且在特区创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两次亲临深圳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勉励特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些重要讲话精神,极大地鼓舞了特区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干劲,引领推动了经济特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深圳特区人牢记小平同志的殷切嘱托,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前30年年均经济增速达25.8%,2013年经济总量突破1.45万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2.4亿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始终坚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率先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了一千多项“全国第一”,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作用;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培育出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世界级创新企业,成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了“两个文明”共同进步。
短短35年间,深圳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不断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今天,深圳莲花山上健步向前的小平同志铜像,已成为特区人的精神坐标。我们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全局工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前海战略平台”这“三化一平台”主攻方向,不断探索“转型发展、内生增长、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新路,协同带动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继续为全国全省新一轮改革发展挑重担、破难题、作示范。
邓小平与广东
改革开放的研究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杨汉卿
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的研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有不少成果面世。九十年代中期至今,相关的学术专著陆续出现,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深化,基础越来越雄厚,视角也越来越多元。
一、编撰的著述。纪实类方面,以口述史为代表的亲历者的著述为历史解读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亲历者的《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记录人的记述》、《南方谈话亲历者访谈录》和《南行纪: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全记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研究类方面,广州学者出版了《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研究丛书》,《邓小平理论在广东》、《邓小平理论与广东改革发展新阶段》。深圳、珠海学者出版了《东方风来20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南方谈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等。
二、出版的画册和拍摄的影视作品。在画册方面,1992年出版的《邓小平在广东》收录了多帧邓小平1977年到1992年间视察广东留下的珍贵照片,是首部反映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的画册。2004年出版的《永远的春天: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内容丰富,问世之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深圳和珠海也出版了反映邓小平与经济特区的画册。在影视作品方面,1996年深圳拍摄了记录片《邓小平南巡纪实》。1999年广东省委宣传部拍摄了理论专题片《春风绿南粤——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2004年广东省委推出《永远的春天——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该专题片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邓小平对广东改革开放的关怀,以及广东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奋勇前进的历程。
三、发表的研究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期刊报纸上发表的以研究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文章达700多篇。研究时间上,有三个高潮:一是1992年南方谈话发表之后的两年间;二是2002年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至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间;三是2012年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至2014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间。研究领域上,有当事人回忆的纪实性文章,有论述邓小平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与广东改革开放实践之间互动的文章。研究队伍上,省内各高校、党校、社科院、党史研究室已形成一支稳定的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研究队伍。省委党史研究室一直致力于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征集和整理,为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学术研讨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有:“邓小平理论与广东改革开放”研讨会,“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理论研讨会等。
【www.gdsqzx.com.cn】
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广东省原副省长、深圳市委原书记 李灏
今天,能与大家坐在一起,深切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作为曾在深圳特区工作过的亲历者,能够有幸亲耳聆听伟人教诲,对我来说弥足珍贵、终生难忘!
一、小平同志在创建特区中的胆略与气度。创办经济特区决策的形成,是中央与广东有效互动的结果。这当中,小平同志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特区”这一叫法,就是小平同志提出并拍板决定的。小平同志当时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事实证明,小平同志力主叫“特区”这一决定是非常有远见的,因为“特区”的定位比“出口加工区”、“贸易合作区”等要高得多,内涵也要丰富得多,它赋予的综合改革、探索试验的使命是“出口加工区”等所不具备的。
二、小平同志在特区遇到困难时对特区的坚定支持。特区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深圳特区从建立开始,其间对特区的非议、反对声音一直不断,有人甚至把办特区比做搞租界,香港某报刊更是连续发表针对深圳的“十二评”,全盘否定深圳。在特区发展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一次又一次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在1984年视察深圳时,小平同志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给予特区坚定的支持。如果没有小平同志当年的坚持,特区就不会有后面的实践和今天的成就了。
三、小平同志对特区的殷切期望和鼓励。1992年,小平同志在特区困难的时候再一次视察深圳,作为当时的市委书记,我有幸全程陪同。他对特区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我没有想到你们发展得这么快”、“特区姓‘社’不姓‘资’”、“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在小平同志的支持下,我们采取了进一步放开一线、管好二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金融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大胆地去探索这些新的改革领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特区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陪同小平同志视察期间,我对小平同志关于“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如何实行对外开放”的论述感受非常深刻,他的战略思想、视野、胸襟特别宏大。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位伟人,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就不会有今天中国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两次南方视察
为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广东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书记 梁广大
今年是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省委举行这个纪念活动很有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试办经济特区是从广东先行先试的。当时,时任省委书记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向中央提出,要给广东下放一些权力,给些政策。在小平同志的明确支持下,中央下发了50号文件,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创办经济特区。广东根据中央的方针,大胆探索实践,全省经济特别是特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大业不久就遇到了阻力。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小平同志来到了广东视察。
那是1984年的1月24日至2月5日,小平同志到广东视察。小平同志先到深圳,然后到了珠海。参观工厂和听我们汇报时,他都很认真地看着、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吃完午饭后,我们请小平同志给珠海题几个字,鼓励一下我们。小平同志当即就答应了。他挥笔写下了“珠海经济特区好”七个大字。大家热烈鼓掌,珠海干部群众深受鼓舞。
1990年前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大业的发展再次面临阻力。又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再次来到广东视察。
那是1992年1月19日至1月29日,小平同志在深圳考察四天,在珠海考察七天。在蛇口码头上船之前,谢非同志与我商量让老人家多讲讲。上船后,谢非同志汇报广东的工作,然后我汇报珠海特区的工作。小平同志对我的问题一一予以解答,并对当时的错误思想和观念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驳,发表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谈话。归纳起来,其中最根本的有十一个方面的内容。如发展是第一要务、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左”与“右”的问题、先富与后富的关系,等等。在珠海考察期间,小平同志反复说:“短短十几年,我们国家发展这么快,就是靠改革开放。中国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
小平同志两次到经济特区视察都是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小平同志两次南方视察,及时为特区指明了方向,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的潜力,平息了几十年束缚禁锢人们思想的一系列争论不休的问题,凝聚了人心,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广东的改革发展离不开
小平同志的支持和鼓励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欧广源
我有幸两次接待过小平同志。一次是在1984年1月29日,小平同志一行从珠海到广州途经顺德。当时我是顺德县委书记,我和县长吕根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了顺德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我说顺德经济结构的特征是“摇头摆尾”,“摇头”是电风扇,“摆尾”是水产养殖。小平同志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顺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做法。第二次是1992年1月29日,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期间来到顺德,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刻。小平同志视察了顺德珠江冰箱厂,发表了重要讲话。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要再解放一点、胆子要再大一点、发展步伐要再快一点”。小平同志两次莅临顺德,这种殊荣在全国县区中是唯一的。小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激励顺德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勇争先,从此顺德走上飞速发展快车道,先后成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首,创造了时代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多次亲临广东,视察广州、深圳、珠海、顺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广东的改革开放给予支持。广东干部群众以小平同志讲话精神为动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和社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从农业省变成工业大省,从经济小省变成经济大省、经济强省。广东30多年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之路和两次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广东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的努力。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重走小平同志视察广东路线,对广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广东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我相信,在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全省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广东一定会再创辉煌!
坚定不移沿着小平同志
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行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陈建华
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世纪伟人小平同志,重温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视察地方工作,就是沿着当年小平同志视察广东的路线展开的,这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这是对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最好的纪念!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困苦,都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小平同志所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行!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南下广东,发表了一系列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讲话和论断,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启迪!小平同志对国家和人民的那份深沉热爱,对现代化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超越时空、永不磨灭,永远昭示和激励着我们。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小平同志开创的伟业,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纪念小平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坚定不移地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我们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广州实际出发,继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全面深化改革,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增创广州改革新优势;就是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强化广州中心城市功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就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不渝创建文明城市,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一块干、一块苦,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为广州人民谋福祉;就是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性锻炼,坚持有腐必反,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生命线,坚持为民、用心做事,廉政勤政、勇于担当,做到“不贪、不懒、不虚”,做一名忠于党和人民的公仆。
斯人已逝,伟业长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最好的继承,行动是最好的纪念!我们一定永远牢记小平同志的嘱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保稳定、惠民生,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倍加努力工作。
深圳人民
永远怀念小平同志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 王荣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圳人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深情追忆他指导推动广东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时代足迹。
小平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他不仅亲自倡导设立了经济特区,而且在特区创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两次亲临深圳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勉励特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些重要讲话精神,极大地鼓舞了特区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干劲,引领推动了经济特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深圳特区人牢记小平同志的殷切嘱托,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前30年年均经济增速达25.8%,2013年经济总量突破1.45万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2.4亿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始终坚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率先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了一千多项“全国第一”,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作用;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构建了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培育出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世界级创新企业,成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了“两个文明”共同进步。
短短35年间,深圳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不断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今天,深圳莲花山上健步向前的小平同志铜像,已成为特区人的精神坐标。我们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全局工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前海战略平台”这“三化一平台”主攻方向,不断探索“转型发展、内生增长、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新路,协同带动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继续为全国全省新一轮改革发展挑重担、破难题、作示范。
邓小平与广东
改革开放的研究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杨汉卿
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的研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有不少成果面世。九十年代中期至今,相关的学术专著陆续出现,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深化,基础越来越雄厚,视角也越来越多元。
一、编撰的著述。纪实类方面,以口述史为代表的亲历者的著述为历史解读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亲历者的《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记录人的记述》、《南方谈话亲历者访谈录》和《南行纪: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全记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研究类方面,广州学者出版了《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研究丛书》,《邓小平理论在广东》、《邓小平理论与广东改革发展新阶段》。深圳、珠海学者出版了《东方风来20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南方谈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等。
二、出版的画册和拍摄的影视作品。在画册方面,1992年出版的《邓小平在广东》收录了多帧邓小平1977年到1992年间视察广东留下的珍贵照片,是首部反映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的画册。2004年出版的《永远的春天: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内容丰富,问世之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深圳和珠海也出版了反映邓小平与经济特区的画册。在影视作品方面,1996年深圳拍摄了记录片《邓小平南巡纪实》。1999年广东省委宣传部拍摄了理论专题片《春风绿南粤——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2004年广东省委推出《永远的春天——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该专题片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邓小平对广东改革开放的关怀,以及广东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奋勇前进的历程。
三、发表的研究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期刊报纸上发表的以研究邓小平与广东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文章达700多篇。研究时间上,有三个高潮:一是1992年南方谈话发表之后的两年间;二是2002年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至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间;三是2012年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至2014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间。研究领域上,有当事人回忆的纪实性文章,有论述邓小平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与广东改革开放实践之间互动的文章。研究队伍上,省内各高校、党校、社科院、党史研究室已形成一支稳定的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研究队伍。省委党史研究室一直致力于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征集和整理,为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学术研讨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有:“邓小平理论与广东改革开放”研讨会,“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理论研讨会等。
【www.gdsqzx.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