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化解垃圾围城 雷州有望破局
化解垃圾围城 雷州有望破局

2014-8-26 来源:南方日报

    湛江雷州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即将进入环评终审阶段,而当地部分村民仍然心有疑窦:这座垃圾处理能力达到每日600吨的处理厂,距离当地水源南渡河不过数公里,一旦项目处理不当,雷州全市的饮用水源是否会受到影响?
    在此之前,雷州市区已经积压了60万吨陈腐垃圾,每日还将新增250吨生活垃圾。一边是陈腐垃圾难以消化,另一边是生活垃圾与日俱增,雷州市区新建一座大规模的垃圾处理厂,似乎已是迫在眉睫。
    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雷州市邀请村民代表前往外地参观考察,并与村民多次沟通。当地部门认为,新建垃圾处理项目选址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之外,由于其处理工艺对环境影响较小,故不会对当地水源形成污染,且还将消化积压多年的陈腐垃圾。雷州市相关部门称,目前已有九成村民认同新建垃圾处理项目,该项目的环境评估报告正在等待最终审核。
    按照广东省相关政策要求,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上,全省要在2014年底实现“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的工作目标。雷州市建设新项目所面临的困局,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普遍性的意义,而其化解困局的经历,或许能为其他城镇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南方日报记者 李书龙  实习生 张光照 崔金浩    发自湛江雷州    摄影 李书龙
    现有垃圾填埋场不堪重负
    雷州现有一座垃圾填埋场,但已堆积60万吨陈腐垃圾,要解决掉陈腐垃圾和每日新增的250吨生活垃圾,建设一座高能效的垃圾处理厂迫在眉睫
    雷州市正在筹建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选址于白沙镇郭宅村宝坑嵌。2003年,雷州市相关部门从郭宅村村委会租下92亩空地,建起了一座露天垃圾填埋场。2013年,雷州市相关部门再次在附近租下大片空地,筹划建设一座日处理垃圾能力达600吨的垃圾综合处理厂。
    据雷州市公用事业局局长陈武森介绍,雷州市区现有人口约40万人,每日产生大约250吨生活垃圾。此前,市区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是运往露天填埋场进行简易填埋,但如今已难以满足当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
    记者近日探访这座占地90余亩的垃圾填埋场时发现,成片的生活垃圾堆积成山,在一片青绿山林中十分扎眼,大雨过后,田地间污水横流,恶臭难闻。
    雷州市环保局局长伍宗彦坦言,2003年建设垃圾填埋场时所采用的处理工艺确实比较落后,由于资金有限,填埋场既没有做地面硬底化处理,也没有必要的防渗技术。
    雷州市所面临的垃圾困局,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普遍性的意义。广东省人大环资委日前表示,广东农村垃圾处理形势严峻,已成为广东生态环境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
    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全省各县(市)要至少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力求在2014年底完成“一县一场”的建设任务。陈武森说,新建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厂,既是省里的政策要求,也是雷州市的迫切需要。
    2013年,雷州市决定参照外地已有成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建设雷州市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厂,对现有垃圾和已填埋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以实现对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实时处理。当年10月,雷州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进行第一次环评公示,据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采取BOT模式建设。
    村民担心新建项目靠近水源
    新建垃圾处理项目距当地饮用水源南渡河最短距离为3.85公里,不少村民由此担心,如果项目技术处理不当,饮用水源可能会被污染
    不过,雷州市新建垃圾处理项目环评公示不久,便有村民提出异议。
    郭宅村村民郭启勇(化名)认为,新建垃圾处理项目选址处与当地饮用水源南渡河相距不过数公里,与郭宅村、西坡村等村庄的村民聚集区也很靠近,如果垃圾处理项目在技术环节上处理不当,势必对当地的饮用水源造成污染。“比如下大雨时,垃圾场的渗滤液会不会污染到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南渡河?”郭启勇说。
    在广东省环保厅的网络问政平台上,郭启勇等村民质疑雷州新建垃圾处理项目的问政网帖,得到了5万多次的浏览量。
    在陈武森看来,村民的质疑可以理解,“他们也知道雷州需要一座垃圾处理厂,但是对新项目的生产流程和处理工艺还不了解,因此担心环境受到影响。”
    不过陈武森坚持认为,筹建中的新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危害性很小,且能够控制。他介绍说,雷州市的新建项目选择了对环境影响程度最小的综合化处理方式,主要是采用振动、筛选、风吸、磁吸、低温烘干、水洗等物理办法进行处理,其产生的“三废”很少,且可以控制并处理。
    陈武森表示,在目前的建设规划中,新建垃圾处理项目的全部作业都是在室内或硬底化密闭池里进行。垃圾进厂后统一堆放在硬底化地面的房屋内,处理全过程都在室内进行。在室内作业中所产生的少量污水,也将通过各个处理环节进行收集,汇总集中后进行净化处理。
    对于村民最担心的问题——新建垃圾处理项目距离饮用水源较近,伍宗彦则表示,新项目选址距离南渡河最短距离为3.85公里,位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之外,相关机构在对该项目的处理工艺进行全面评估之后,也认为项目选址没有问题,不会对当地的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组织村民实地考察化解疑虑
    为了消除村民疑虑,雷州不仅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还先后两次组织代表去外省生活垃圾处理厂参观考察,不少村民至此产生了观念上的转变
    在环评公示期间,雷州市相关部门多次在白沙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向当地村民解释新建垃圾项目的生产流程与处理工艺。
    但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村民心存质疑。有村民说,现有的垃圾填埋场由于缺乏维护、处理简陋,其本身就已造成污染,这让村民对于新建垃圾处理项目没有信心。
    陈武森也承认,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很难看”,难免会让村民形成一些刻板印象,但新建垃圾处理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消化目前填埋场无法处理的陈腐垃圾。在当前的设计规划中,新建垃圾处理项目分为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用于处理雷州市区日常的生活垃圾,另一条则是专门处理填埋场堆积多年的陈腐垃圾,逐步减少填埋垃圾的地面污染和渗滤液对水源的污染。
    为了消解村民疑虑,2013年下半年,雷州市相关部门先后两次组织郭宅村在本地居住和外地工作的14名村民代表,前往雷州市所借鉴的外省某地生活垃圾处理厂参观考察。
    郭春强是去年参加考察的村民代表之一,他第一次见到了垃圾处理厂的全部作业流程。郭春强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与垃圾处理厂一街之隔的居民区正在修建新的公寓楼,其间街道清洁,闻不到垃圾的臭气。
    郭春强说,他原本对垃圾处理厂也心有疑虑,在亲眼参观之后,他对雷州的新建项目有了一些观念的转变。
    村民代表回村之后,在村民代表会议上向其他村民讲述了自己的见闻,这让不少村民开始相信,新建一个综合化垃圾处理厂,或许是清除如今堆积如山的陈腐垃圾的不错方式。陈武森称,在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上,郭宅村76户村民中,有71户村民签字同意建设垃圾处理项目。
    目前,雷州市新建垃圾处理项目已经由第三方机构完成了环境评估报告,湛江市相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团队对评估报告进行专业审核。
    与此同时,陈武森仍在努力说服最后5户仍持异议的村民。陈武森说,他将邀请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与这几户村民充分沟通,向他们详细阐述新建项目的生产流程和处理工艺,努力化解他们对于环境影响的担忧,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