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国际投资和“热钱”同时选择了新兴经济体
2012-10-29 来源:联合早报网
10月2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吸收外资总额为66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全球吸收外资的持续下降,表明全球经济和国际投资环境仍在继续恶化。但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和国际投资环境恶化的条件下,相比而言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降幅明显小于发达国家(分别约为5%和10%),其中中国相对稳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约为591亿美元,降幅仅为3%。由此,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层面看,既反映了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投资环境相对稳定的一面,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热钱”的流向再次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倾斜。国际直接投资和投机性“热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国际投资意向的必然选择
从当前全球经济和国际投资环境看,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形态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却在复苏的道路上蹒跚前行,下行风险大于复苏,经济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国际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在恶劣的国际投资环境下,国际投资的选择一方面是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是收益的最大化,由此决定了国际资金的流向。而发达经济体和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和投资环境的千差万别,导致国际资金流向的截然不同。因此,国际资金流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倾斜呈现必然趋势。
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不断深化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的风险越来越大,导致其投资环境更为恶劣,因此国际直接投资有选择地转向经济和投资环境相对稳定的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
尽管,前期发达经济体因为缓解债务危机应急之用,一度出现了国际资本大规模撤离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向发达经济体转移的短暂现象,但此后由于发达经济体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仍显乏力,再加上外商对发达经济体中、长期投资信心不足,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和获取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一部分曾经回流发达经济体的应急资金辗转之后再次返回亚洲新兴经济体。
此外,随着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不断强化,国际资本市场资金过剩现象也日益显现,在收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资本市场过剩资金流向经济和投资环境相对稳定的经济体,而发达经济体市场显然不是投资者选择的对象,最现实和最佳的选择依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市场,中国则是首选。
今年以来,受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欧债危机深化以及自身经济动力不足等内外因素影响,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也出现了下行迹象,这对国际投资者来说不是一个好征兆,但国际资金依然义无反顾地流向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共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