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内销比外销还好做
2012-11-2 来源:南方日报
食品是正在举行的广交会三期中重要的参展行业。南方日报记者在广交会展馆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国内食品企业因此面临信任危机。但高质量生产的出口食品企业占绝大多数,他们反映,其正积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国内市场等途径,应对信任危机。
奶制品成焦点
国外奶粉商借机
开发中国市场
在北大荒集团的展位,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集团每年出口2000多吨牛奶,而“现在我们公司的优质牛奶基本都没办法出口了”。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对中国奶制品的高度关注,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全面或部分禁止中国奶制品及相关产品的销售或进口。以印度为例,2008年9月,印度开始实行对中国进口牛奶和乳制品的禁令。今年7月2日,印度政府宣布将此禁令的有效时间再延长一年。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借机推出“双重标准”,将中国企业拒之门外。安徽安粮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果菜部经理张国军告诉记者,在日本对食品进口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列表上对进口食品的农残、重金属等指标都远远严苛于本国产品。
国内乳制品企业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让中国牛奶和乳制品出口商集体蒙受损失,而且给中国消费者购买“洋牛奶”提供了心理基础。事实上,近几年“洋奶粉”已经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品牌达100多个。不过,其实“洋奶粉”也并不意味着质量一定上乘,同样可能良莠不齐。据统计,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14个月以来入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中,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3/4为婴幼儿奶粉。
保证质量守住出口阵地
食品企业积极应对危机
记者采访发现,为了取得订单,中国食品外贸企业在逆境下直迎挑战,通过获得认证、严格质量标准、品牌维护、深加工等方式,切实提高食品质量和认可程度,打消各方偏见,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
在荆州市星都食品罐头有限公司展位的墙壁上,IFS、FDA、BRC等数个专业认证标志醒目惹眼。总经理徐彬告诉记者,每个认证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取得,其中IFS和BRC需要从原材料来源、成产过程、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检验,有一套完整的追溯体系。“正是因为通过认证不容易,所以这些认证是我们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我们的产品达到了HALAL(清真认证)和KOSHER(犹太认证)的标准,所以回头客很多。”说起自己的产品,山东百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徐亚虎颇有些得意。保定市三源食品公司的工程师袁军也告诉记者,自己公司的产品取得了澳洲等多个国家的相关认证,“过硬的产品质量才是守住出口阵地的硬道理。”
共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