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6年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发展报告》
2017-6-30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发布暨新媒体发展研讨会
2017年6月26日,以“共享?智能?移动”为主题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发布暨新媒体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总报告概括了2016年以来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六大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大展望。22篇分报告分别对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与分析,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媒体融合、网红经济、政务微博矩阵、虚拟现实、新闻无人机、互联网国际舆论、视频付费、网络电影、网络直播、网络信息安全、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新媒体版权、政府网络传播等。
本次,《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热点篇刊发了人民网(13.08 -0.83%,诊股)新媒体智库刘鹏飞、曲晓程、齐思慧三位智库研究员的研究成果《2016年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发展报告》。从《2011年中国社交网络舆情发展态势报告》《2012年微博舆情发展态势分析报告》,到《2013年中国社交媒体舆情发展报告》《2014年中国移动舆论场舆情发展报告》,再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研究报告 》《2016年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发展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已连续六年在《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发表深度研究成果。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高级研究员刘鹏飞在本次会议上发言时指出,中国对外传播已经从“他塑”逐渐地向“自塑”转变,过去的一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中国的主场外交很多,中国的主场传播也很多,现实将会推动中国的国际传播研究,特别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研究文化差异与融通,扩大共识,避开传播陷阱。放眼世界,基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以及经济运行方式的差异,特别是涉及宗教问题、地区问题、历史问题等,非常复杂。加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传播研究应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高级研究员刘鹏飞发言
《2016年中国互联网国际舆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文约为1.2万字,包括互联网国际舆论场的形成、国际舆论场舆情结构与特征、国际舆论场发展趋势与特点、国际互联网舆论场发展趋势以及国际舆论传播挑战与对策等六个部分。2016年,国际风云变幻,地区热点频发,互联网国际舆论场热点频出,国际涉华和国家涉外两类热点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出新的考验。从“一带一路”、杭州G20峰会、南海仲裁、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里约奥运会等热点可以看出,我国在塑造国际形象方面正从以往的“他塑”转为“自塑”。未来,应通过创新国际传播理念、方式和机制,提升互联网传播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努力提升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影响力。
《报告》指出,2016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黑天鹅事件”频发,中东局势与难民问题交替升温,民粹争议浮出水面,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在世界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的大环境下,全球的目光开始聚焦中国,话语主题开始转向,不仅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也提示我们要同时抓住机遇、维护周边稳定合作大局。当前,美国总统大选大局初定,中美关系面临新一轮调试与磨合,应主动运筹,保持主要国家关系稳定,拓展中国的“朋友圈”,带动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6年也被称为“智媒元年”,新媒体飞速发展与互联网国际舆论热潮并存。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移动媒体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AI思维”逐渐成为引领舆论场、扩大传播影响力的思维常态。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信息解读不止局限于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网络大V、普通网民等个体开始加入信息解读过程中,同时“爱国青年一代”作为一个群体开始被社会认同,线上线下无缝衔接逐步成为现实,这不仅促进了国内外信息互联互通,形成议程设置、升级和转移的现象,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舆论场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正朝着成熟、稳定的方向茁壮成长。
《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我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面临巨大压力。我国在推进海外传播的过程中,应加强多语种对外传播团队建设,海外传播不求“大水漫灌”,而应追求“润物细无声”。讲好中国故事,因地制宜开展对外传播,不仅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媒体、机构、组织以及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人开设海外媒体社交账号,海外新媒体运营也应注重立体式传播,创新传播手段,积极展开传播策划与效果评估,依托互联网数据平台,借助短文本聚类技术、多语种分析技术、情感识别技术等,迎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为海外传播评估建立智能化分析体系。
(《报告》原文详见《人民网新媒体智库报告》(2017年6月下旬刊),或中国社科院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