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属国际中等偏上水平
2017-7-17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央行今天公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全文见06、07版)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在国际上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城乡、区域、职业、收入、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导致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进行划分,东部和中部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准确把握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及金融消费者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评估金融消费者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做好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建立了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2017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地区)每两年全面开展一次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2017年为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随机抽取600名金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全国共18600个样本。
据悉,此次调查选择金融机构网点作为调查点,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农村信用社、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等。
报告显示,消费者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较为薄弱,而对银行卡知识、信用知识和储蓄知识的掌握情况则相对较好。此外,报告指出,消费者对消费、储蓄和信用的态度趋于理性,但对风险责任的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数据分析显示,教育、收入、地域、年龄和职业等五个因素与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显著相关,性别对金融素养得分的影响有限。
其中,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金融素养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越高。通常而言,教育水平能够增强消费者对金融领域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帮助消费者正确地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
具体而言,金融消费者的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0%,金融素养指数得分可以提高1.67%。小学生毕业后继续上初中直至毕业,金融素养得分较之前提高83.5%,初中生升学至高中直至毕业则可以提升55.7%,是提升速度最快的两个时期。因此,报告建议,应考虑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引入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年龄也显著地影响了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报告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快速提升,然后提升速度开始放缓,但依然保持正相关关系。其中40岁至49岁是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提升最快的年龄阶段,表明消费者储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金融市场,并在金融活动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家庭收入是金融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报告显示,拥有较高收入使得金融消费者拥有更多可支配资产,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金融活动,对金融风险的偏好更强,认识也更加深刻,不断积累金融技能,促进了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
通过本次调查,报告得出如下结论: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是一项应长期实施的基础性、制度性工作,要将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态度、行为和技能提升并重,应重视低净值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金融知识普及抓早抓小。(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李国辉)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