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经济时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亚太智库传媒
2017-8-3 来源:广东省情调研网
【本网讯】2017年8月1日,《亚太经济时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与会的领导和贵宾们分别来自广东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社科联等多个广东省直单位,中国安全和发展研究会等多个国家级研究机构,清远市社科联、江门市社科联等多家地方单位、智库,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亚太经济时报》老读者代表、相关企业领导也出席了此次的座谈会。会议由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亚太经济时报》社长、研究员章扬定主持。
此次座谈会的主题是“30周年再起航”,寓意着有着30年历史的《亚太经济时报》将以全新的定位、全新的面貌、全新的运营模式,开始新的发展。
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和读者代表一起回顾了《亚太经济时报》辉煌历史,对《亚太经济时报》转型为智库媒体的全新定位和运营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本次会议主持人: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亚太经济时报》社长、研究员章扬定:
王珺(广东省社科院院长、亚太经济时报社社委会主任):
《亚太经济时报》创刊三十年后的今天,有三个新:新使命、新形象、新体制。社科院过去叫思想库、智囊团,亚太智库传媒正在积极谋划、准备按照高端智库的目标来打造。这就需要一系列要件,媒体平台就是很重要的要件。把这个媒体平台办好,是新时期的一个新使命。新形象就是按照中宣部、特别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对我们的要求,坚持正确的办报方针,同时突出专业和时代特色。第三是主动谋划创新,如创新的内容、创新的版面和主题策划。
陈坚(广东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媒体在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对政府而言起到了信息库、思想库和智库的作用;媒体应该发挥很好的舆论导向和积极引导作用;媒体对群众的宣传作用、教育作用、引导作用非常重要。《亚太经济时报》是很有个性的报纸,它随着我们改革开放的逐步放开,也为我们改革开放和发展做出贡献。现在办报纸越来越难,大家都看到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媒体跟舆论生态,很多新媒体出现了。加上我们提倡无纸化,无纸化办公、无纸化通信,无纸化阅读,所以纸化的媒体和刊物面临新的挑战。《亚太经济时报》也要面临供给侧结构改革,面临重大挑战,我很赞成《亚太经济时报》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非常欣赏你们敢于创新、敢于改革、敢于面对竞争的态度。我建议,要和新媒体、智库平台等各种智库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梁桂全(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研究员):
我们处在一个急剧颠覆性变革的时代。坐地铁的时候,我留意到,坐在凳子上人90%在看手机,站着的人50%在看手机。我心想这个民族没有希望了,前几天我看到一个信息说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非常糟糕,中国人一年读1.47本书,日本是47本,犹太人是67本。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灵魂不能升华。在提升国人素质的一过程中,报纸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我觉得《亚太经济时报》团队应该有信心,这个信息时代不会把你们消灭掉,能消灭你们的只有你们自己。此外,我建议,要聚焦到一个有特色的点上,这个聚焦点还有很大的扩张性和引导性。同时,要在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之间建立一个灵活的转换通道,研究读者的需求,融合信息技术让报纸的形式更方便于阅读。
田丰(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党组书记,研究员):
《亚太经济时报》要坚持思想性、前瞻性。既然依托于智库,一定要有媒体的思想性,一定要思想解放或者是解放思想,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要掌握话语权,一个重大的区域和试验的话语权,这个要发挥好社科院、各个智库的作用,要在重大的系列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转折点的时候或者是重大事件或者是重大危机的时候要掌握话语权和引导权,利用专家独特的眼光分析形势、判断形势、提出发展的趋势,并经过媒体的各种平台推送出去,在全国形成影响。《亚太经济时报》要有这个使命感。此外,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尝试下与金融业融合发展。就内容的思想性来说,要建立高水平的采编团队,有没有高水平的采编队伍决定了媒体的思想高度,媒体影响力的高度。
叶金宝(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
我1989年中大毕业后,住在社科联五楼一个单间,我旁边住在《亚太经济时报》的记者,现在是《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的社长兼总编辑江总江中孝。《亚太经济时报》当时在大学生里面影响很大,我个人觉得30年来《亚太经济时报》作为一份报纸来说是很成功的,因为它是一个标识性的时报,而且是有历史记忆的报纸。谈到新的发展思路,我觉得只有思路不一定能够成功,但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
彭顺生(全国学联原主席、中国安全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
媒体从多媒体到全媒体,从全媒体到自媒体,从自媒体到融媒体,变化非常快。这个时代,不要说你有能力创造多少信息,制造多少信息,而是你有多少能力接受多少信息。融媒体时代,人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媒体不是少了,是已经太多了。但是,智库型媒体还是比较少的,这是一个独特的定位。此外,我们的思想要活跃,体制机制要能够匹配,这样才能具有领先优势。
谢中凡(广东物资集团副总经理):
《亚太经济时报》曾经的辉煌在于改革、在于创新。在经营上提一点小建议:
第一,媒体的融合是一个趋势,数据变成钱还很远;
第二,要对商业模式还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从商业层面探讨,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十分重要。关于商业模式,我们必须回答清楚五个问题:
(1)办给谁看、用户是谁?这个产品或者是服务是刚性需求还是改善型?
(2)市场是不是足够大?
(3)有没有动了别人的奶酪,有没有同质化的竞争?
(4)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强调要做一些人无我有的东西出来。
(5)最重要的是盈利模式,收入结构是什么?
丁晋清(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就办好《亚太经济时报》提几点建议:坚持政治开放化,要坚持党的指导,坚持政治家办报,千万不要单纯看社会效益或者是经济效益。突出特色,媒体的竞争很激烈,有特色才有市场。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王。利用新媒体,把传统的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这方面多做文章。要针对多年积存的问题,创新运营机制、管理体制、人才的培养机制等体制。坚持名副其实。要有中国立场,亚太眼光和世界眼光,真正做到连接中外,沟通世界。
杨鹏飞(广东省委宣传部宣传文化发展和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
对于《亚太经济时报》下一步发展个人提三个方面的意见:大力改革,实现三个转变--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变、一般媒体向新媒体转变、向新的发展模式转变。作为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也好,还是新媒体也好,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必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深度探讨,开拓创新,走出一条专业化媒体发展和传统新媒体的发展新路。成功最关键是人才,最关键是团队。
袁兆亿(广东省人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亚太经济时报》这个名称,给人的期望和它的深度、内涵,其实远远比广东省内的智库要大的多,需要动用更多资源。作为体制内的媒体,要走市场化的路,怎样正确把握分寸?做媒体有两个空间,一个是体制空间,一个是市场空间。这两个空间有时候不一定能够融合。每个环节的定位和方向的把握以及怎么样能够突出它的特色,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需要思考。
刘国华(清远市社科联主席、广东省社科院清远分院院长):
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俩看,办报和做媒体都要办出特色,特色决定活力和特色决定江湖地位。其次,办报刊和搞媒体弄好运营也非常重要重要。再者,办报刊、做媒体还是要结合自身定好位,分析好行业大背景。
杨明(《亚太经济时报》总编辑、《新经济》杂志社社长):
《亚太经济时报》的“时”就是Times,就是英文译过来的。我主张将来任何情况下改名,《亚太经济时报》不要改,因为这张报纸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尤其是现在40、50岁人,现在都在重要的岗位上,他们对这份报纸感情很深。我们要把这个资源运用起来。作为智库型媒体,我们的目标就是智库影响世界,这个恐怕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亚太经济时报》要成为全世界最好的智库的报纸,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我们时报的概念,将可以做到每小时在新媒体上更新一次、24小时全球滚动,全球世界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做到实时报道。
陈晓建(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
代表行业主管部门有五点想法:
(1)树导向。我们要做好未来30年的重新定位,要树导向,要敢于发声,要有话语权。
(2)立品牌。立品牌是要抓住青年受众,要研究自媒体,因为现在很多类似要做智库型的自媒体,我们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研究它才能更好融合它、创新它。
(3)创发展。制度方面在坚持中央对我们媒体资源的把关情况下,如何获得创新机制,这一块值得思考。
(4)强管理。最好的生产力是人,是团队,一定要用好智库。没有人,再好的事业也寸步难行。
(5)小内参。提供负面清单给政府和舆情部门,然后正确把控这样的舆情。
郑广宁(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有几个建议:
(1)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既要把《亚太经济时报》办成综合型报纸办好,又要避免办成纯学术的报纸。要树立世界眼光,世界走入中国,中国走入世界的中央,传播中国的声音。吸收更多的智库资源,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办这个报纸。还要紧扣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和中心工作来发挥我们的作用,体现担当,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前列”重要批示。
(2)建好平台、融合传播。新媒体的量是有限的,在做好报纸的时间一定要拓宽传播渠道,把握好移动互联网人人传播、多项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树立移动传播的思路,广泛做大做强我们的影响力。
(3)要树立好方向,确保安全。思路还是要开放,跟外面进行项目合作的时候,要加强对外面项目风险评估论证,及时排出风险和隐患。要把握好理论研究和新闻宣传的要求和特点,不要出现导向偏差。
附: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嘉宾: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陈坚同志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郑广宁同志
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 陈晓建同志
全国学联原主席、中国安全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彭顺生
广东省社科院原党组书记、研究员 张难生
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研究员 梁桂全
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党组书记、研究员 田丰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 王珺教授
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亚太经济时报》社长、研究员 章扬定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 李时平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学术研究》主编 叶金宝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顾问 张敬
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丁晋清
广东省委宣传部宣传文化发展和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 杨鹏飞
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处长 苏毅
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技员 朱闵敏
广东物资集团副总经理 谢中凡
广药集团党委办主任 陈必根
广东省低碳企业协会秘书长 丁明兰女士
交易会广告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 胡绍坚
深圳市润丰千里科技公司总经理 彭井保
广州市优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任伟贤
清远市社科联主席、省社科院清远分院院长刘国华
江门市社科联主席、省社科院江门分院院长 谭乐生
暨南大学社科处处长 潘启亮
华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 刘志铭教授
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创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杨公齐教授
省人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袁兆亿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杜家元
开放时代杂志社副社长 刘朝华
广东省社科院办公室主任 李军
广东省社科院人事处处长、研究员 游霭琼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副研究员 梁军
《亚太经济时报》总编辑、《新经济》杂志社社长 杨明
《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研究员 江中孝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副研究员 邓江年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 杨广生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亚太经济时报》总经理 冯胜平
《亚太经济时报》副总编辑,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冰
《亚太经济时报》编辑部主任,广东省社科院现代化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谷雨
《亚太经济时报》原社长、研究员 罗繁明
《亚太经济时报》原社长、研究员 庄伟光
《亚太经济时报》原总编辑 刘飚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 郉慧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技术总监 晋彤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开发部主任 莫建国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内参编辑部主任 刘光金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总编办主任 张霞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信息办副主任 罗耀辉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吴文清
《亚太经济时报》特约编辑、记者刘礼彬
《亚太经济时报》社长助理 熊洁
《亚太经济时报》办公室主任 李雪宜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