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重点阅读 > 夜茶文化带来的广州“夜经济” 遇见了什么问题
夜茶文化带来的广州“夜经济” 遇见了什么问题

2019-12-11 来源:广东省情调研网

  近段时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多个城市相继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夜经济”一词作为新的消费增长点频频出现。

  什么是“夜经济”?如何发展“夜经济”?

  提到“夜经济”,人们容易将其与传统认知中的“夜生活”如酒吧、宵夜、夜市等挂钩,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时空延展,消费需求升级,如今的“夜经济”已不仅仅与“吃”相关,而是与饮食、旅游、购物、休憩、娱乐、体育、文化艺术展演等融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多业态经济模式,也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现代服务业处处长陈丽芬指出,“夜经济”彰显一个城市的特点,是城市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也将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各地出台政策掘金“夜经济”
  “夜经济”与“日间经济”相对应,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媒产业升级研究中心发布《2019—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与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夜间消费约占总体零售额的六成,并持续以约17%的规模增长。

  国际上知名的大都市基本都拥有成熟的“夜经济”。如伦敦的“夜经济”已成为英国第五大产业,仅2017年就创造263亿英镑收入,预计到2030年可达到300亿英镑,约占英国GDP的6%。纽约市是全世界夜生活中心,“夜经济”每年创造约290亿美元收入、25万个就业岗位。东京的夜生活同样十分丰富,当中餐饮、住宿业务夜间消费占到60%以上。

  国务院8月底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已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北京市将发展“夜经济“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意打造“夜京城”;上海市多部门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重庆举办夜市文化节,打造“不夜城”……

  广东的“夜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也比较强。据第一财经发布的“知城•夜生活指数”显示,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四市的夜间生活指数排名全国前十。《2019上半年互联网”夜经济”报告》显示,广东夜间下单活跃指数排名全国第一。美团发布的2019上半年夜宵数据显示,深圳和广州在夜宵外卖订单数上包揽全国第一、第二;《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还显示,汕头市过了凌晨零点,小微码商经营最为活跃……

  夜经济消费倾向年轻、自由、收入高、消费多样化,90后、0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各地的“夜经济”也呈现浓郁的地域特点,像是广州特色的夜茶文化让全市“深夜食堂”涌现。

  不过,“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今已显示出不少问题。要发展“夜经济”先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城市治理亟待升级

  一是目前政府管理理念与“夜经济”发展有一定差距,城市治理亟待升级。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限制游客夜间体验的因素中,安全问题占比49.4%,夜间交通不便占比 25.8%。

  目前不少地方的城市管理方式与“夜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环境不相符,像是一些城市明令餐馆在晚上10点打烊,有些夜店开在小街小巷中被城管查处,宵夜小吃店的卫生、噪音污染等问题屡遭市民投诉要求查处等。

  发展夜经济,必然涉及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对于电力、天然气、自来水、地铁公交、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安全保卫和应急救援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相关部门相应转变治理理念,加大在交通出行、配套设施、卫生保障、应急处理等多方面的投入。

  市场供给未跟上百姓需求
  
  二是“夜经济”的市场供给和百姓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现在“夜经济”比较火,但更多地方偏向餐饮、购物等传统消费,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加速升级,人们对夜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

  众多文艺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夜间不开放或开放时间较短,这方面市场供给和百姓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政府层面引导供给侧的创新。

  同时,消费市场下沉(“市场下沉”是指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扩展,由高端向低端发展)现象非常突出,但现在三四线城市一些潜在的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如果能够瞄准消费者需求,把夜间活动发展起来,也能对“夜经济”发展起到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夜间菜单有待丰富

  三是夜间菜单有待丰富,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目前各地“夜经济”基本以吃喝购物为主,文化要素相对缺失。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近八成旅游企业夜游产品投资规模不足20%;72.99%的旅游企业提供的夜游产品品类在30%以下;79.24%的旅游企业夜游产品收入不足30%。全国不少地方的夜游项目存在同质化现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构建安全的夜生活环境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中国“夜经济”古已有之。在拉动消费升级、满足人们对更高质量生活品质追求的过程中,“夜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在硬件上加以保障,也要在软件上加以扶持。

  第一,创新管理理念,创建安全的“夜环境”。政府既要“放权”也要“管好”,“夜经济”与城市管理理念发生冲突时要持包容态度,鼓励发展“夜经济”。

  “夜环境”安全与否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扰民、安全等突出问题,要加强监管,更需要加快完善110和消防、应急乃至城管工商等多部门联合夜间响应机制,为当地居民打造更安全的夜生活场景。

  世界知名“不夜城”为打造安全的“夜环境”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伦敦市政府成立夜间经济活动委员会,专设一名夜间主管,该名主管每周只需工作两天半,旨在“捍卫伦敦夜间文化价值,推动伦敦夜间经济发展和多样化”。纽约成立的“夜生活办公室”是夜生活产业和社区与纽约市政府机构的联络机构,帮助建立和协调制度性解决方案。荷兰阿姆斯特丹专设“夜间市长”和24小时营业区,授予市内人口稀疏区域商店24小时营业许可,由商家自行决定营业时间。

  第二,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城市治理方式升级的一个抓手。发展“夜经济”,配套设施要跟上,要完善交通出行、垃圾及噪音处理等系列问题的运行机制。例如根据社会消费体量和运营成本科学合理地设定公交运营时间,大力完善夜间公交通网络,在“夜经济”活跃区域设法增加停车位,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夜间出行需要等。

  北京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明确提出建立夜间经济协调推进机制,设立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制度、鼓励相关商协会推进区域夜间经济发展等,在“夜京城”地标和商圈周边做好地铁、公交服务保障,适当增加道路限时停放车位,鼓励出租车和网约车平台加强夜间车辆调配,同时通过支持夜景亮化、美化工程改造提升,点亮夜间消费场景,完善夜间标识体系、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灯光设施、环卫设施、公共Wifi及5G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

  第三,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点扩大优质供给。为发展夜经济,南京将夜间活动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相结合,形成夜间旅游“金字招牌”;哈尔滨立足“冰雪大世界”等项目,促进冬季冰雪旅游夜间消费……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夜间休闲项目。

  进一步发展“夜经济” 广州这么做

  发展“夜经济”要符合城市的发展阶段,对于广州这类城市来说,“夜经济”已经很繁荣,下一步要做的是从供给侧发力,为百姓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内容。

  为此,广州市从8月开始,省博物馆已试行每周五夜间延时开放至晚上8时半,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博物馆在内的11家广州市的博物馆(纪念馆)实行了夜间开放,未来将重点打造珠江新城、珠江琶醍等夜间消费集聚区,并将“广州国际购物节”“国际美食节”等作为广州的标志性节庆,举办夜间活动。另外,各地还可以通过多业态融合的复合型经济,如“线上+线下”“购物+体育”等精细化打造多样化的“夜经济”项目。
                 ·END·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